李秀文
我讀過中外很多詩人的作品,每一名詩人都有不少詩作令我喜愛。辛棄疾、里爾克及聶魯達的詩,時常愛不釋手。特別是辛棄疾剛柔相濟的詩風,白居易的關注社會體察民生的詩歌情懷和對文學作品社會功能的認識,我非常有共鳴并一度令我著迷。讀過劉燕即將出版的詩集《落雪有聲》中的部分詩作,這種久違的感覺再次油然而生,詩中磅礴大氣的唯美意象令我欽佩而驚喜。
讀了她近年的部分詩歌,不僅感覺到她的詩是理性與情感的融合,而且為她形成了鮮明的美學個性而欣喜。從題材來看,她的詩分兩類,一類是可稱為即物詠懷之作,可謂關注時政,披露丑惡,抨擊腐敗;為中國共產黨的英明偉大、偉大的祖國美麗的河山、可愛的人民大手筆地贊揚和歌頌。她的作品沒有程式化、傳統式的景物描繪加歸納主題那類偏巧的老套路,而是把生動意象營造和激昂的內心情感貼附于豐富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技巧中,文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文學作品的客觀審美功能一一呈現,令人贊嘆,發人深思。另一類是內心獨白,但又不是那種淺露的直抒胸臆 ,而是在詩的意象中包容著他所感悟的人生哲理。沒有盡人皆知的陳舊格言,沒有造作的扭泥作態。她以詩歌創作的藝術手法營造出獨到的意象,進而使感覺入詩,提升了詩歌潛移默化的美感和社會功能。很多作品讓人感到詩人思想的風暴席卷而來,獨特的視角帶著良知的感悟疾風暴雨般磅礴出世,有如雷聲轟鳴,熱情歌頌中國共產黨倡導反腐猛藥治疴的政績,借轟鳴的雷聲表達對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政黨熱愛敬仰,字里行間呈現贊揚這一大手筆壯舉的社會的反響。例如:《中國清明》是這樣寫的:
雷聲轟鳴,
天國列車還將快速運行,
法網恢恢,密難透風,
縫隙中漏網之魚也要在驚濤駭浪般,
反腐波瀾的推搡中魂飛魄散。
雷聲轟鳴,
是慶賀階段成果的禮炮!
有位詩人看了氣象報告:
清明節的夜晚,炸雷如禮炮轟鳴285響;
是巧合,還是互動于朝綱?
是天庭的震懾,還是對十惡不赦者的公告?
馬年清明,風清氣正;
馬年清明,擂鼓聲聲!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對中國政黨無比熱愛和敬仰,對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濃濃情懷,對國泰民安的向往和自信。
劉燕的詩表現出的純粹、簡潔、有力的抒情,敏銳的心與外部世界個性獨具的對話,使我看到了詩人有意識地開始在詩歌創作中,努力去發出屬于自己的聲音,去認識自然,謳歌世界。好久沒有這樣的愉悅了,讀罷劉燕的詩,掩卷遐思,我的心還飽滿濃郁的詩情。艾青的《清明時節雨紛紛》中有這樣的詩行:“原來應該是詩人/卻做了總理。”這是寫給周恩來的,周恩來總理擁有詩的純凈,擁有詩的魅力和詩的風度,他的一生是詩意的一生,所以歷史仰望他。雖然,不必人人都是詩人,但是尋求人生的詩化過濾和詩化提升,創造一個藝術人生,作一個詩意的人,恐怕應該是所有心智發育健全的人的夢想。沒有詩意的人生,是庸俗的,枯澀的;猶如沒有人生的詩歌,是虛偽的,淺薄的。詩是發現,也是表現。詩是對人生的驚奇。在黑暗里發現光亮,在平靜里發現激情,在冬日里發現春天,在生活里發現詩,就需要詩人,需要他們發現詩的敏感的眼睛,需要詩人表現詩的智慧和手腕。
劉燕從哈爾濱走來,又從遼寧走去,到四川十幾年之久,詩情依然,才思依然。她的勤奮真誠熱情善良,她的敏感聰慧詩意的復合特質,給遼寧文學界和新聞界的朋友們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在遼寧工作期間劉燕作品頻繁問世,多年時光,經常從報刊雜志上看過她的詩歌、散文和報告文學,是我和諸多遼寧詩人的好朋友。上世紀她在《遼寧日報》擔任專題記者,她寫出的深度報道有抒情散文的文筆美,有犀利評論的思想美,多次在重大社會事件和社會問題剛剛露出端倪之際,她已敏捷地發出報道和評論,目光敏銳,出手快捷,打出漂亮的組合拳。在當時的不同報紙版面中,多次出現過有她通訊、消息、詩歌、散文融于一爐的難得巧合,作為一位工作繁忙、創作勤奮的黨報優秀記者,能利用業余時間創作出數千首詩歌、多次在省內獲得單首詩歌獎項、個人詩集、報告文學集一等獎、二等獎,無疑可以佐證她文學作品的格調和品位。一位詩人手下沒有文學作品的載體,卻能夠擔任遼寧省兒童文學學會理事、紀實文學學會理事、新詩學會理事,并由省作家協會召開個人詩集作品研究會,可見其文學作品水準和社會認可度、文學界的關注度、新聞界的知名度,如此復合,無疑難能可貴。正是因為劉燕作品的社會影響力讀者的關注度所在,使她歷次評職稱得以破格晉升通過。
在多年的新聞職業和文學創作生涯中,她的創作成果斐然,不但得到過多位著名詩歌(文學)評論家的好評,而且她還評論過不少著名詩人及報告文學大家并在報刊發表;她有多種文體的作品在國家組媒體呈現,近年來詩歌也更多散見于文學期刊及網絡詩選。特別是前年在中國詩人25周年創作會上的一聚,交流創作,暢談思想,重新引發對她創作成果及思維美學的關注和認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詩會余音尚在繞梁,她長篇大論的述評已發表在新華社的平臺,并且引發從北京到東北,從遼沈到南方多家網絡和詩人博客的轉載;出手之快才思敏捷文筆精良結構嚴謹,引人敬佩。
思維敏捷目光犀利,是她多年未變的特點;關注時政是劉燕詩歌題材鮮明的長處,是這位女詩人以詩歌藝術筆觸駕馭重大社會事態和政治生態的發展走勢,是藝術能量和文學使命及個人道義與溫暖情懷的真實體現。 詩屬于情感,詩屬于體驗,詩屬于內心。詩就在反映人生:詩特別不留戀事態,它從事到情,化外在世界為心靈世界,化客觀世界為主觀世界。古希臘語中的“詩”字的原義就是給萬物命名。詩人從現實世界走來,給我們的都是詩的太陽,重新照亮世界。經過詩化處理,在詩歌里,詩人這個創造者成了自己的創造品。
劉燕就是這樣的詩意的發現者。她帶領我們在大千世界里到處尋覓詩句。這位詩人大概有點石成金的本領吧,奇怪,經過她的詩筆的點擊,一切有了生命,一切有了個性,一切有了詩情。例如:《我的羽毛》中我的羽毛落在祖國的土地上,擲地有聲,如神奇的武器,橫豎都是匕首。我的羽毛可變成一只蚌,流出的氣息珠圓玉潤,色澤明朗,閃爍青光。
我的羽毛是歷史與現實的戳記,本來平常,詩人卻在這里唱出對國泰民安愛的真情實感。例如:《遇到碎鬼》
那位水中撈月的詩仙
總是喝得爛碎如泥
不知今夕何夕
知遇云卷云舒
眼前百態都成了畫卷。
寫盡了游子三杯下肚沒了抱怨的真情感受。
當我看到:“影子永遠不會叛逆/你暴雨傾盆/ 它疼在心上”的時候,世界就在一瞬間變得有了色彩和韻味。劉燕留給我們的是現代人的情感體驗,它是立體的,多維度的。請看她在怎樣言說沙面:
沙面景區建筑群
深圳的摩天大樓品洋餐
這聞名中外的地方曾經有個美名
拾翠洲由珠江泥沙沖擊成扇面
后來就叫沙面
在這150座歐式建筑群落中
靜謐安然整齊美觀形成一幅獨特畫面;讀后顯示出自然的美和現實的美,給人帶來遐思。
作為文學中的文學,詩是以真情為依托,以形式為基礎的文字,所以詩具有抗轉述性,抗翻譯性。作為藝術品的詩是否出現,主要取決于詩人對詩的形式的把握。在劉燕的詩里,我們時常遇見“放飛”、“化作”、“揮灑”等飄然而至的動詞,意趣鮮活而靈動貼切。
今天
中國人在這里自由呼吸
游人隨意撫摸著一座座樓盤的風姿
老人們揮灑孩童般的笑語
孩子們小鳥般歡唱嘻戲
這是詩人的人生態度,其實也是詩人的語言態度。她的語言理想使得她的詩長而不亂,短而深遂,簡潔中有深刻,繁復中顯凝練,讓她的詩意“妙于篇章之外”。
劉燕的詩有時黃鐘大呂,有時寥寥幾行,或長或短,都呈現平中見奇、常中蘊險,素中出新,樸中有色的特色,進而把詩人對大自然的美麗的遐想奉獻給讀者。劉燕的詩,隨著人生閱歷和寫詩經歷的積累,出現了夾敘夾議的取向,這是優秀詩人的物質,是成熟詩人的標志,有思想才能發出聲音呈現表情,這也是她寫的詩歌中理想因素的外化與加強,這是一位詩人趨向成熟時很自然的一個標識。這種表現手法不是所有詩都適合,但有的詩采用了這樣的技法,哲理意味會提升,藝術容量會加大,詩人的從容與豁達猶如泉水淙淙流淌,讓讀者怡情悅目,想象空間會更寬闊。
劉燕的詩浪漫唯美,風格獨特,視野開闊,目光遠涉廣闊天地及人心情懷,細膩與深遂卓爾不群,即便走出國門都沒忘抒發對祖國熱愛的情懷,她看到外國的環境保護那么好,PM2.5無處遁逃,她在深情思考,并發出了“不希望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之嘆息。并且愿意和“PM2.5談判”,這是何等濃濃的愛國情懷。詩人既然想“談判”內心應該是想到了妥協,其妥協的方式應該是“不再摧殘綠水青山 ,不再砍斷留給子孫的山高水長”,這種對祖國熱愛,對改變環境、保護生態的呼吁情真意切,在感動中給我內心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上世紀她在《遼寧日報》擔任專題記者,寫出的深度報道有抒情散文的文筆美,有犀利評論的思想美,多次在重大社會事件和社會問題剛剛露出端倪之際,她已連篇累牘地發出報道和評論,目光敏銳,出手快捷,打出漂亮的組合拳。比如:對傳銷行為在系列報道和評論中的抨擊與揭露;對吸毒這一丑惡社會現象的深度報道;對盜竊團伙殺害出租司機進而搶車出賣;騙子團伙頻繁出手,以團伙形式多地作案欺騙老年人買假表的犯罪行為的揭露等等,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
關注時政是劉燕詩歌題材鮮明的特點,以詩歌藝術筆觸駕馭重大社會事態和政治生態的發展走勢,是藝術能量和文學使命及個人道義與情懷的真實體現。相信讀到她作品的朋友都會提升審美品味,開闊胸襟,不但為祖國驕傲,為人民自豪,為詩歌被詩人撫彈的能力叫好,還會增加作為中國公民責任感的道義感。詩人劉燕流露出的切切期待引起讀者共鳴,讓我對其詩歌創作的初衷有了更多的認識,更深的理解。相信詩人劉燕會在今后詩歌創作漫長的路上依然會文思如泉,佳作如潮。以更多、更新、更美的作品奉獻給偉大的時代,奉獻給偉大的祖國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