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
內容摘要:紳士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史上一支重要的思想流派,尤其是英國的紳士教育廣為人知。17世紀,英國教育家洛克堪稱紳士教育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漫話》充分表達了其紳士教育思想,并為英國的紳士教育奠定了基礎。本文主要分析了英國紳士教育發展的背景并從德智體及禮儀教育方面對洛克的紳士教育思想作簡要介紹,以期對當代我國教育的發展有所啟示。
關鍵詞:紳士教育思想 洛克 《教育漫話》
紳士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史上重要思潮之一,在促進封建教會教育向資產階級世俗教育的轉變中起了重要作用。它發端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此后在英法兩國得到廣泛傳播,并最終在英國得以確立且表現出強烈的英國特色。17世紀,英國洛克在吸收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將紳士教育思想推向高峰。三個多世紀以來,英國社會依然延續了這種紳士教育的傳統,且培養了大批人才。正確分析洛克的紳士教育思想,對當今我國現代化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有重要借鑒意義。
一、紳士教育發展的文化背景
英國的紳士教育離不開源遠流長的紳士文化,這種文化是以貴族精神為基礎而發展的。在此過程中,貴族社會吸取了中間階層的部分價值觀,另一方面中間階層普遍追求社會上層文化精神。這種向下吸取和向上學習的雙向流動導致整個社會價值觀念的融合,逐漸形成了英國社會全民的紳士文化。早期的“紳士”與封建貴族相聯系,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貴族階層衰落和社會各階層的流動,到17世紀,紳士不再與出身和血統有關,人們靠自己的努力也可以成為舉止優雅、談吐不凡、風度翩翩的紳士。而這種努力的最好方式則是進入公學接受紳士教育。由于向上等人看齊的社會風尚,想要進入貴族圈子的人必須接受此種教育,而試圖保持住貴族地位的家族,也讓孩子接受這種教育,盡量使其成為一名合格的紳士。由于這種文化心理的導向,以及成為“上等人”門檻的降低,紳士的人數大大增加,反過來這也促進了紳士教育的發展。
在英國,貴族精神從未被否定過,也從未受到過任何真正的挑戰。向上流社會看齊,不僅是社會各階層人民的價值取向,也是學校教育的一條隱性規則,這為紳士教育內容的展開奠定了基礎。像伊頓公學、威斯敏斯特公學這樣的學校,其首要宗旨就是使學生成為談吐不凡、舉止優雅的紳士。大學教育更為如此,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成為一個上等人,課程設置也為此服務。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積淀,這種紳士文化必然影響著英國的教育,也通過教育得到延續和傳承。
二、洛克及其紳士教育思想
約翰·洛克(JohnLocke,1632一1704),17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他繼承前人相關的紳士教育思想,將其理論系統化,把紳士教育思想推向高峰。《教育漫話》是洛克紳士教育思想的最好證明。洛克認為人的不同,十之八九由教育產生。他強調教育不僅關乎兒童的成長,也關乎國家幸福和繁榮,因此必須重視教育。它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紳士”,這種紳士必須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是具備德行、智慧、禮儀和學問的人。圍繞這一教育目標,洛克從體育、德育、智育以及禮儀教育系統的闡述了紳士教育的內容和培養方法。
(一)體育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洛克開篇談到,我們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須先有健康,我們要能忍耐勞苦,要在世界上做個人物,也必須先有強健的體格。他反對父母嬌生慣養,主張從幼年開始對孩子進行嚴格的鍛煉,使孩子養成習慣。衣著方面,洛克主張無論冬天夏天,兒童的衣著都不可過暖,來鍛煉兒童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對于女孩子的衣服,尤其應以寬松為主,不可過緊,使身體得到的發育;運動方面,多做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學游泳,堅持冷水浴,磨練兒童的意志,形成健康的體魄;飲食方面,要按時用餐且有節制,清淡簡單,不喝烈性飲料等。洛克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重視兒童身體的健康來從小鍛煉紳士的品質,形成堅強的意志和體質。
(二)德育
關于道德教育,是《教育漫話》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洛克要求兒童在具備健康體魄的基礎上,必須有健全的精神發展,這集中表現為具備完美的德行。洛克認為“在一個人或者一個紳士的各種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要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和良好的教養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險的辦法。”在培養青年人的德行的過程中,關鍵在于要培養兒童學會克制自己的欲望,要能不顧自己的傾向而純粹順從理性的指導,要及早訓練兒童遵守約束,服從理智的習慣。為此,在教育方法上,要重視榜樣的作用,選擇優秀導師和伴侶,因為兒童極易模仿他人;要進行說理教育,合理獎懲,反對溺愛放縱子女等等。
(三)智育
在智育方面,洛克為培養未來紳士的才干和善于處理各種事務的能力,提出了廣泛的學科內容。他規定學習內容除閱讀、書寫、神學、算術、幾何、天文、邏輯、修辭等基本知識外,還包括商業算學、年代學、法律、自然哲學以及騎馬、擊劍、音樂、舞蹈等,如“舞蹈可以使人終身終世具有一種優雅動作,而且能使兒童具有一種大丈夫氣概和合適的自信力”。此外,洛克提倡紳士們學習手工技藝,如雕刻、制陶等,從這些有益的體力活動中得到消遣。在教學方法上,洛克認為“次序和恒心是使兩個人發生重大分別的原因”,因此要按照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地學習;培養兒童的興趣,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對于讀書不要當做一種任務強迫兒童學習,而要把它當做一種游戲消遣,用快樂的事情或對良好表現的獎勵來引導兒童學習;并且注重因材施教。
此外,洛克重視禮儀教育,認為良好的禮儀是人生的一切身份與事件中不可缺少的,既要看得起自己,也要看得起別人。洛克指出“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但是使它們生出光彩的則是良好的禮儀”,沒有良好的禮儀,其余一切成就都會被人看成嬌夸、自負、無用和愚蠢。在養成優雅的舉止,得體的禮儀方面,洛克鼓勵兒童和青年紳士多和各種朋友交往接觸,避免忸怩羞怯;同時反對禮儀太過頻繁,每一個人在禮儀上應恰如其分地表示一種普通的禮節與尊重,借以表明自己的尊敬和善意,使對方感到舒暢,自己又不至于奴顏婢膝。在禮儀教育方面,洛克特別強調導師的作用,導師應具有良好的教養,隨人隨時隨地都有適當的舉止和禮貌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使其逐漸嫻于禮儀。
三、啟示
洛克的紳士教育思想對英國教育產生了極大影響,紳士成為英國的代名詞。可以說,洛克的教育思想是成功的。他順應時代潮流,反映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指出教育要培養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紳士或有開拓精神的事業家。在西方教育史上,洛克首次將體育教育、道德教育、知識教育作明確區分并系統闡述,其中很多觀點頗有價值,值得我們研習。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其思想上保守妥協的一面,比如洛克主張家庭教育,極力反對學校教育,認為同伴的惡習會影響兒童或青年紳士的培養等。這些應當是我們所擯棄的。分析歷史經驗,對照現實,以期對我國現代化教育的改革有所啟示。
1.注重幼兒教育,教育要趁早。兒童的天性很重要,少時的教育和經歷就算是極其微小,也會對個人的成長有非常深刻的影響。我國近年來逐步加大對幼兒教育的投入力度,但仍待加強。完善幼兒教育制度,改善教學環境,加強師資力量,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知識,鼓勵兒童的好奇心,注意因材施教,充分地了解兒童,才能選擇合適的方法對其進行培養。
2.加強體育和德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當今學校教育以應試考試為導向的培養模式,導致學生畸形發展。有滿分的智育,卻又不及格的體育和德育。我們在給予兒童文化知識時,卻把這兩樣都忽略了。知識固然重要,但健康的身體才是基礎,改變教育理念,注重從小培養兒童鍛煉身體的習慣。對于德育,洛克曾指出,“教育上難于做到又極具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直接的德行,不是魯莽冒失,也不是任何一點點混世的技能。其余一切的考慮與成就都應該退避,都應該讓他一步。惟有德行才是真實的善,導師不只應該進行勸導談論它,而且應該利用教育的工作與技巧,把它供給心里,把它固定到心田里面,在青年人對它發生真正的愛好,把它的力量、榮譽和快樂放在德行上面以前不要停止。”良好的德行是一個紳士必備的品質之一,我國當今處于社會轉型時期,道德建設不僅是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也是全社會的目標。教育是知識的積累,智力的提高,更德行的培養。積極實踐素質教育,才能使兒童得到全面發展。
3.重視禮儀教育,弘揚傳統民族文化。自古以來,我國就是禮儀之邦,擁有悠久的禮儀文化傳統。禮儀彰顯了一個民族的風貌,反應的是個人的修養和素質,也是促進人際溝通的橋梁。社會的變遷和發展,使人們對傳統禮儀逐漸淡化。禮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教育是培養一個人的關鍵,我們應當重視禮儀教育,弘揚和發展中華民族優秀禮儀文化傳統,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的文明程度,使我國以更好的姿態展現在國際舞臺。
歷史的腳步越走越遠,作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洛克紳士教育思想不免帶有時代的局限性和妥協性,但就當時而言,他的教育思想是一大進步,其很多教育理念至今仍有重要意義。我們自當反省借鑒,為我國現代化教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做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英] 約翰·洛克著 傅任敢譯 教育漫話[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2][英] 麗月塔著 紳士道與武士道:日英比較文化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3]滕大春.外國教育通史[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9.
[4]劉傳德.外國教育家評傳精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5]錢乘旦,陳曉律.英國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