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榮
內容摘要:圖書館是為人們提供知識信服務的場所,主要通過高效的管理方式整合各類知識資源,除了實物書本外還包括電子資源的管理。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信息管理渠道呈現多樣化,信息產業不斷發展,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有了一定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通過公共圖書館開放能夠為我國民眾提供學習良好環境。本文就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的理論思考展開探究。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免費開放 理論
當前,免費開放公共圖書館能夠促進社會社會學習環境的建立,有助于推動社會的發展及以及民族的進步。
一、免費開放公共圖書館理論依據
(一)概念問題
免費開放公共圖書館首先需要從其其概念開始,明確免費開放公共圖書館的內涵。主要可從以下幾個部分展開理解。
首先是免費開放的基本含義,免費及進入圖書館內部進行與圖書相關活動,不收取任何費用。其次是開放,范圍涉及到社會民眾,讀者可自由進出公共圖書館,并自由使用圖書館內部各項基礎設施。
免費開放其實就是一種圖書館管理實質,包括多樣化內容,其本質是為讀者提供一種免費形式,在提升自身文化素質過程中不支付任何費用,公民在免費情況下享有使用圖書館內部資料及設備設施的權利。
免費開放對象根據區域范圍不同可只對本地區域民眾開放、只對具有本國籍的民眾開放、只對境內所有本國居民或外籍民眾開放、對所有人員開放。
免費開放服務內容有基本服務內容以及所有服務兩種,這兩種服務范圍存在先后順序,對我國而言首先需實現基本服務免費開放,在此基礎上在實現所有服務內容開放。對不同區域由于經濟基礎不同需考慮實際情況,若經濟較為發達可直接跳過基礎免費,直接實現全部服務內容免費。
免費開放的標志并非僅僅是簡單的開放時間及不收費,總結來看免費開放公共圖書館主要有以下幾個標志,主要為無障礙進入、可檢索性、可獲得性、可讀性、可使用性,即民眾在進入圖使館過程中不受到任何阻礙,即使是殘疾人員都可順暢進入圖書館內部,位置設置相應服務設施。圖書館內部需設置檢索功能,民眾可通過檢索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材料,檢索工具多樣性,群眾使用起來方便實用,有先進的引導系統。書刊可借閱、電子資源可下載、咨詢獲得答復。
(二)主要理論依據
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需要一定理論支持,共有一下幾個理論依據。
一是公共圖書館內部公共物品理論,即圖書館內部所有物品均為公共產品,不具備競爭性,人人有權使用,人人均可從中受益,圖書館內部所有物品均為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人認可免費使用。
二是圖書館學五定律,由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提出,尤其是其中第二定律提出要求圖書館需向所有民眾展開,每個人都可以享用圖書館內部物品,主張國家應為圖書館提供一定資金支持,并構建相關制度和法律,保障圖書館服務質量。
三是公共圖書館理論,自19世紀中葉以來,免費服務就是公共圖書館基本原則,公共圖書館對所有民眾開放由此奠定基礎。
四是公共文化服務理論。公共文化服務主要有公共部門生產提供,以此保障我國公民對文化需求權利,以此提升我國民眾的文化素養,優化社會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
五是圖書館服務理論,圖書館理論包含內容十分豐富,主要有服務原則、服務理念、服務體系等,通過圖書館服務理論能夠為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提供一定理論依據。
(二)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社會意義
通過免費開放公共圖書館能夠促進我國社會文化建設,培養社會民眾具備創新、持續的學習能力,并能夠不斷創新出未來的社會組織。免費開放公共圖書館能夠保證學習的持續性,這種持續性不僅包含了人們在的終身學習,還包括學習過程中的全面性及全員性,即學習不再是一兩個人的事,也不是一兩個方面的事,而是一種全員參與的綜合性學習。通過全員的學習促進社會總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學員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取得自身突破,并通過所學習到的知識解決生活及工作中常見的問題,促進個人及社會的整體發展,在發展的基礎上取得創新突破。在進免費開放公共圖書館過程中需要培養全員具有共同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主要源自于當前社會,該目標高于高于社會個體的愿望,因此具有強大的凝聚力,能夠將社會上各個分散的個體有效凝聚在一起,使得社會上所有成員都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而奮斗。免費開放公共圖書館能夠最大限度的對圖書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其次可對圖書資源進行多層次全方位開發,增加不同種類的圖書資源,突破學術性信息資源開發的限制。最后通過網絡加強對信息資源以及腦力資源的開發,向讀者傳遞當前最新知識動向,為讀者提供更為先進、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
總之,免費開放公共圖書館能夠有效提升我國社會文化素質建設,提升我國綜合國力。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免費開放公共圖書館已經具備足夠基礎,在國際競爭不斷激烈的狀況下,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任重而道遠。
(作者單位:陜西延安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