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展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規定:逐步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幫助和指導他們養成正確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是小學階段學習信息技術的主要目的之一。信息技術學科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充滿神秘感的學科,甚至有的學生會感到困惑、觸手無冊、無從入手。導致他們對待問題不愿意動腦思考、鉆研,人云亦云,只想吃現成飯,拿別的同學現成答案代替自己的想法。所以更要要求學生要善于思考,對待問題時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取答案,對待困難要刻苦鉆研,不要畏懼困難,被困難嚇倒,只有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動手的良好學習習慣才能讓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不斷追求新知識。
一、規范學生上機操作的實踐活動
作為一名計算機教學老師,要充分認識到規范實踐的重要性。也就是要領導學生進行計算機以上機為主的實踐活動,通過活動把培養愛護電腦設備、遵守機房規則的良好習慣當作一項基本任務和重要職責,形成影像立于心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習慣形成的特點,循循善誘,開展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可以這樣去實踐:在介紹有關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時候,強調正確的開機及關機步驟和重要性,讓學生逐步意識到這樣是為了延長計算機的使用壽命,保護計算機內數據安全。培養學生禁止隨意插拔鼠標、鍵盤,以及電腦室下課時凳子排整齊再有序地離開等習慣,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正確的方法。
? 學生掌握正確規范的計算機操作,是學生以后學好信息技術的堅實基礎,也是保證學生的健康。要學生有正確規范的計算機操作,養成規范操作的習慣,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每個細節開始。從學生上第一節信息技術課開始,就要嚴格要求學生規范地操作計算機,端正坐姿。因此,培養學生正確規范的計算機操作的良好習慣,將終身影響著學生的健康。
小學生活潑好動,時常坐不住,思維容易發散,遇到新鮮事物會異常興奮。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剛接觸信息技術課時,一來到電腦室上課,看到了他們感到神奇而又向往的計算機,就足夠可以讓他們興奮得談論一整天。當發現什么新奇有趣的事物,就大聲叫嚷,其他同學就像小蜜蜂看到蜜糖一樣,一窩蜂地被吸引了過去。要學生學好信息技術課,掌握信息技術技能,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就很有必要從學生一開始接觸信息技術課,就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師要學會欣賞學生、激勵學生
對于孩子來說,習慣的培養就是在老師、父母無數次的肯定中得到強化。而作為老師、父母,當孩子做對以后,欣賞他、鼓勵他、表彰他,這些都是為了強化習慣的養成,這些絕對是起很重要的作用。一個學生不可能完美,只要他一個是做好了,老師都會欣賞他,并給予肯定:“這樣做,好!……這樣做就對了……”只肯定一次還不夠,應該是無數次肯定,要知道老師的一句贊許的話對孩子的激勵是無可估量的,甚至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欣賞學生,激勵學生,最終的目的是引導學生。
三、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
作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平時,我會花心思地選購許多款式新穎的小貼紙,或干脆在網上下載孩子們喜歡的圖片用貼紙打印出來,獎給學生,讓學生在獲獎的喜悅中更自覺地遵守紀律。同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好勝心和集體榮譽感強的特點,每節課都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比賽。比什么呢?比坐姿、比發言、比紀律等。比賽的獎品一周就換一次,顏色鮮艷,款式多種,學生都喜歡。學生為集體爭光的驅使下,嚴格要求自己,久而久之,良好的習慣就養成了。因此在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采用全新的教學設計思想,為“技術”找個“載體”,為學生創設一個“練兵”的機會,放手讓學生自主創作,教師通過巡視不斷地肯定、表揚、贊賞那操作正確規范,作品精美,創作新穎的同學。讓好習慣走在學習的前面,以人為本地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在學生第一次到計算機室上課,就要向學生說明進入專用場室的規定,并從第一節信息技術課就要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要求他們一下子都自覺遵守是比較困難的,在每節課上課時要反復提醒,反復糾正錯誤是不夠的,要養成良好的操作和使用習慣,關鍵在于教師要利用好課堂教學主陣地,開展有效教學,在實踐中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注重示范,強化規范訓練,積極評價學生,不斷反思教學,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
(作者單位:河北阜城大白鄉大白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