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城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與成長環境現狀
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化發展,就業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使得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追求和就業觀念、選擇等都發生了重大改變。
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特別是網絡教育載體的普及,知識接受渠道和信息傳播方式產生了根本變化,大學生接受知識的形式由單一課堂型轉變為全方位、多層次自由社會型。
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西方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不斷涌入我國社會,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受到極大沖擊影響,思想狀態發生了重大變化。
二、制約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頸
受新時期社會環境影響,高職院校學生群體思想上出現新特點,導致當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諸多制約瓶頸。
(一)經濟社會發展促成學生價值觀多元化
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使人們日常生活方式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極不穩定性與復雜性特點突出,同時,經濟多元化帶來了民眾多元化的思想道德觀念,這給高職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及牢固性都帶來了新挑戰。
(二)思政教育發展新要求沖擊傳統教育模式
1、教育思想新理念要求沖擊單調呆板的空洞說教。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而應根據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要求,掌握當前高職院校在校學生的具體情況。
2、平等式民主溝通沖擊家長制作風教育。學生不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工作的接受對象,更是主體,也是動力,要切實克服傳統觀念的束縛,努力營造平等、民主的思想政治良好育人環境氛圍。
3、超前式教育意識沖擊滯后觀念的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預見性或超前式教育,結果是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此伏彼起,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局面極其被動。
(三)學生道德認知水平與行為的脫節
對于90后成長起來的在校高職學生在道德實踐上存在著他們知道應該做什么,即道德認知水平較高,但絕大多數學生沒有真正付諸實踐,造成知與行的脫節。另一方面,在實際行動上,學生也往往有違背規章制度或社會公德規范的具體行為表現,有時甚至無視制度及社會公德。
三、加強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選擇
面對新時期巨大社會變化的環境,學生思想的新特點及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諸多制約因素,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選擇如下路徑:
(一)堅持育人為本,著力內因思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就是以育人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育人為本,對廣大學生既要堅持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
(二)加強思想道德教育,重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人文素質帶給人的是知識的補充、思維的更新,更是一個人文化精神內涵的重要支撐,因此,在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應以培養其人文精神為基礎。
(三)結合實踐教學服務活動,增強學生職業道德素養
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在實踐中形成,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高職教育的職業性決定了高職教育實踐性環節多而豐富,必須將職業道德、規章制度滲透到學生實訓實驗和見習實習中去。
(四)注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
新一代高職院校學生絕大部分來自各地較貧困家庭或地區,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對高職院校學生健康成長就顯得越加重要。貫穿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或各方面,及時采取有針對性心理調適,使其能合理宣泄不良情緒,提高其心理素質。
(五)加強學生學習專業領域法規、倫理知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學生要以“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做到“勤學”。因而,高職院校學生更需在努力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基礎上加強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常識、倫理知識,不斷提升自我綜合素質,另一方面,也會減少社會生活矛盾糾紛,增添社會和諧氛圍,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增光添彩。
以高職院校辦學方針和人才培養質量方案為指導,充分結合地方、專業與學生實際,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形式、方法與渠道等做到拓展創新、不斷研究,推進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效,具有可持續性發展。
(作者單位:銅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