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敬斌
(濟南信源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山東濟南250013)
?
淺談濟南市玉符河綜合治理
謝敬斌
(濟南信源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山東濟南250013)
【摘要】玉符河綜合治理工程是濟南市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十大重點示范項目。本文通過對該項目建設總體布局與實施效益的分析闡述,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
【關鍵詞】濟南市;玉符河;生態治理;河道治理
玉符河綜合治理工程是濟南市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十大重點示范項目之一。玉符河是黃河下游最末一條支流,也是濟南市市級管轄的流域面積最大的一條河道。河道現狀局部斷面狹窄,沿線村莊、企業和單位擠占河道嚴重,河道內生活及建筑垃圾堆棄,行洪障礙多;河道兩岸植物品種單一、植被覆蓋率低、生態環境差;河道基本無防汛及管理道路,部分橋梁標準低、數量少、老化失修,且無專門的管護機構及管理設施。為保護沿河兩岸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改善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促進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實施玉符河綜合治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治理范圍自臥虎山水庫至北店子入黃口全長39 km,流域面積200余平方公里。涉及歷城、市中、長清、槐蔭四個區、9個鎮辦。根據河道自然狀況、水文地質和區域特點,將玉符河綜合治理劃分為如下5個功能區。
一是水庫保護區。該區自103省道仲宮大橋至臥虎山水庫大壩,庫區順水流直線長度約4.7 km。對臥虎山水庫的環庫路進行改造,并結合水源地保護拆除庫區周邊違章建筑,對環庫路兩側綠化景觀進行整體提升,保護庫區水源水質,改善河道源頭、水庫庫區周邊的生態自然景觀。
二是郊野自然區。自臥虎山水庫至寨而頭段,長約4.3 km。該區是典型的山區河道,主要任務是在保障防洪排澇的前提下進行生態修復,建成山水相融、綠水相連的郊野自然區。
三是回灌補源區。自寨而頭至G104國道段,長約11.3 km。該區河道為強滲漏帶,實施河道景觀綠化、生態修復、河岸治理等工程,在保證河道行洪要求的條件下,保護現有滲漏補源的河段特色并對周邊景觀進行提升。
四是生態休閑區。自G104至G220國道,長約14.0 km。現狀河道線形蜿蜒、斷面寬闊,地勢較為平坦。河槽通過整理擴挖滿足50年一遇防洪標準,并根據景觀總體需求和加大雨洪資源利用的考慮設置一定范圍的景觀水面,同時沿河兩岸重點進行生態景觀建設,打造生態景觀長廊,并結合新近提出的玉符河生態示范區的建設,將本段河道打造成為濟南近郊旅游娛樂的休閑帶。
五是濕地景觀區。自G220國道至入黃口,長9.4 km。該段地勢平坦,緊靠黃河,為長江水、黃河水、地表水等多水源匯集的自然洼地。本段河道擴挖玉符河子槽,使之滿足依托優越的水源條件,結合濟西濕地建設,積極營造濕地景觀,使之成為建設水平較高、生態環境較好、國內知名的人工濕地公園。
2.1河道工程
1)河道清淤擴挖工程。主要是對不滿足50年一遇洪水標準的河段進行擴挖,對局部河槽河底及邊坡進行整理,并清除河道內的生產生活垃圾。
2)攔蓄工程。結合景觀的總體要求,在河段內新建5座攔水壩,形成景觀水面。攔水壩均采用漿砌石結構,分漿砌塊石和景觀石兩種形式。
3)現有橋梁處河底防護工程。玉符河河道上游段基本為自然沖溝,一旦行洪,流速較快,河道沖刷嚴重,現狀跨越玉符河橋梁多處河底沒有防護措施,存在安全隱患。本次治理擬對一些沖刷嚴重的橋梁進行河底防護。
2.2道路工程
1)一級生產路。一級生產路的主要功能是便于河道防汛、日常維護管理,兼顧自行車騎行和生產交通。布置在50年一遇的設計洪水位線以上。在交通壓力不大、能夠利用現有道路的地段,盡可能利用現有道路。
2)二級生產路。二級生產路的主要功能是騎行游覽,兼顧人行和自行車賽事需要。布置在常水位之上,局部道路布置緊張的河段可借用一級生產路設置。
2.3橋梁工程
工程治理范圍內現狀橋梁33座,其中鐵路橋梁2座,高速公路立交橋梁1座,國道公路橋梁2座,城市主干路交通橋1座,村鎮交通、水利、農業生產橋27座。本次治理擬改建橋梁9座,新建橋梁9座。
2.4截污工程
玉符河沿線排放的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企業工業廢水。經現場勘察及方案比較,設計管線布置:沿玉符河右岸敷設直徑600~1200mm污水主截污干管,起點承接仲宮污水廠剩余尾水,沿途收集東岸村莊、企事業單位排放的污水,在臘山分洪道以南向東接入規劃臘山片區污水處理廠。而左岸沿玉符河宅科至西渴馬、武警總隊、G104至G220段分段敷設截污管線,收集左岸沿線村莊、企事業單位污水,轉接入右岸截污干管,排入規劃臘山片區污水處理廠。管道全線長度約47.4 km,其中設截流井7座,倒虹井5座。
2.5景觀綠化工程
河道園林綠化遵從綠帶生態化、景觀本土化、生態優先、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結合河道功能分區進行設計,綠化總面積351萬m2。園林綠化景觀工程主要包括河岸沿線景觀構筑物、生態護岸及基礎配套建設工程。
3.1旅游產業和房地產業的發展效益
玉符河綜合整治后,除提高了防洪行洪能力外,還具有補源、生態、休閑、景觀、旅游等綜合功能,河道會吸引更多的游人、居民進入河道范圍內親水、游玩、與自然親近,通過對自然地理、歷史人文資源的保護挖掘,打造玉符河國家地質公園。工程的實施,把南部山區和北部的黃河、小清河、濕地連接起來,形成一條生態景觀帶,將帶動河道兩側30~50 km2片區發展。
3.2交通效益
隨著治河主體工程完工,玉符河綜合治理的交通效益會隨之顯現,消失多年的魚類重現,沿線村鎮的農業觀光游也會吸引更多的游人。堤頂路通車,成了進出沿線村鎮最便利的道路,也成了沿線村鎮居民走出去的便利通道。
3.3治污效益
玉符河綜合治理工程,完善水系框架、優化水生態環境,達到水生態自身清潔、持續發展的效果,結合截污治污工程,雨污分流,污水集中入污水處理廠,制約外來污染源的進入。通過水環境系統自身的建設,及外界環境的改善甄選,杜絕了汛期突發性污染事件的發生,改善玉符河水質,消除對周邊居民的健康危害。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渴望得到更多的城市濱水自然空間和生活休閑空間,而城市品位的提高,也要求創造更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和生活環境。玉符河綜合治理工程順應了人民需求及先進的設計理念,由單純的防洪、排澇功能轉向建設安全、舒適、優美,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的水環境。為周邊城區居民創造一個優美、舒適的休閑、觀景、娛樂場所,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玉符河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后,對促進濟南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和區域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及生態環境保護起到重要基礎支撐作用。
(責任編輯趙其芬)
作者簡介:謝敬斌(1988—),男,助理工程師
收稿日期:2015-08-10
【中圖分類號】TV8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6)-01-0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