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福利
(昌樂縣水利局,山東昌樂252400)
?
昌樂縣地下水漏斗區治理對策與措施
毛福利
(昌樂縣水利局,山東昌樂252400)
【摘要】針對昌樂縣地下水漏斗區的現狀進行分析,結合亞洲開發銀行地下水漏斗區修復項目,擬定治理措施,以“開源、節流、調結構”為主線,有效減少地下水開采量,修復地下水漏斗。
【關鍵詞】地下水漏斗;雨洪資源利用;替代水源;漏斗區修復
昌樂縣位于山東半島中部,受地理位置約束,境內河流少,且河流雨季源短流急,枯季流量驟減甚至干枯,現有攔蓄工程存蓄能力有限,上游山丘區的大量雨洪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地表可用水資源量較為短缺,導致該縣中北部地下水超采,對當地水生態環境、人民生產生活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危害。為此,昌樂縣積極申請利用亞行貸款地下水漏斗區綜合整治項目,通過“開源、節流、調結構”的方式來減少開采和加大補給,實施地下水漏斗區域的修復和促進地下水位的回升。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昌樂縣朱劉鎮工業快速發展,地下水開始超量開采,至20世紀90年代,朱劉工礦區已形成一個分布范圍在25 km2,中心水位在海平面以下60 m左右的降落漏斗。本區域屬于山東省最大的地下水超采區淄博~濰坊超采區,次生災害現象尤為嚴重。如果地下水超采不能及時遏制,漏斗區再不進行治理,任其惡化,將導致深層優質地下水枯竭,地面大范圍沉降,大量良田受到侵害,地下水體無法修復,水環境徹底破壞,對漏斗區人民的生產生活和經濟健康發展產生危害。
2.1開源
昌樂縣地下水漏斗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地下水的過量開采,地下水的用水大戶主要為工業和農業,現狀用水量占到總用水量的43%左右,造成了昌樂縣部分地區地下水漏斗區不斷擴大,同時,由于私自打井以及污水排放不合格,造成了淺層、深層地下水的串層污染。為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縣城區地下水資源,改善地下水環境,堅決遏制地下水超采趨勢,逐步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經昌樂縣政府研究,決定2012年開始關閉縣城區昌樂實康水業有限公司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自備井。為緩解當地水資源緊缺現狀,規劃建設調蓄工程,利用河道雨洪水資源,作為城市供水水源,替代城區現狀開采的地下水。
2.2節流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地下水漏斗區,不僅需要工程措施保證經濟社會發展,同時還需要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約型社會,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再生水回用率,注重通過制度建設,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實施以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和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加快推進節水技術開發,吸引節水投資,推廣節水產品,促進自覺節水的機制,采用用水定額管理和計劃用水,通過水價改革,利用經濟杠桿的作用,杜絕水資源浪費,促進合理用水。
2.3調結構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工業技術改造、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研究開發和推廣再生水回用技術,改變當前工業和農業以地下水資源為主的用水結構,形成良性循環,達到以水養水的目的。同時,改變當前工農業生產的用水模式,對不同企業根據對水資源的要求進行分質供水并建立用水考核制度,以全面提高企業用水管理水平。在嚴格工業、農業用水方式的基礎上,嚴格限制高耗水企業的審批,對取水總量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企業,停止審批新增取水,對超過行業用水定額標準的用水戶不予審批新增取水。
南寨水庫是一座小(1)型水庫,位于濰坊市昌樂縣城南6 km處,彌河支流小丹河上游。水庫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為25.5 km2,現狀水庫總庫容為425萬m3,興利庫容237萬m3。擴建后南寨水庫工程規模為中型。水庫總庫容1 021萬m3,興利庫容820萬m3,死庫容60萬m3。
南寨水庫擴建后,調蓄能力增強,除攔蓄本流域雨洪資源外,規劃從汶河流域外調水入南寨水庫,利用南寨水庫調蓄后再供至昌樂城區,替代城區現狀開采的地下水。
昌樂縣利用亞行貸款地下水漏斗區域綜合治理示范項目主要的任務是對地下水漏斗區進行修復。通過減少開采、加大補給,來改變當前地下水漏斗區域的治理,以“開源、節流、調結構”為主線,改變目前的供水結構。南寨水庫建設后,可作為水庫下游昌樂縣城的供水水源,為昌樂城區日供水1.77萬m3,年減少地下水開采量646萬m3;同時水庫建設后,通過下滲及側向補給,主動補充地下水,通過以上兩種工程措施,減少地下水開采量,逐漸使地下水資源量得以恢復,并趨于采補平衡,以緩解并改善由于地下水超采所引起的諸多問題。同時在示范區內大力推廣工業節水、農業節水等技術,至2020年基本實現地下水的采補平衡,爭取超采區面積減少50%以上;區域內地下水埋深有效回升,漏斗中心地下水位爭取恢復至上世紀80年代水平;涵養地下水資源,改善水生態環境,使區域內地表水、地下水水質達到山東省水功能區劃的分類標準。
(責任編輯遲明春)
作者簡介:毛福利(1966—),男,高級工程師
收稿日期:2015-06-30
【中圖分類號】P6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6)-01-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