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孝平
摘要:基于應用技術大學特色發展與內涵建設的需要,以南寧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作為研究應用技術大學課程模式的載體,以課程模式為研究對象,探討應用技術大學的教育課程模式構建的理論依據、研究應用技術大學所培養人才的職業活動特征及能力結構,從而進一步系統研究應用技術大學的課程目標定位、課程門類劃分及課程展開順序、課程內容選擇與組織的規律,在理論上論證應用技術大學課程模式的獨特性,在實踐中為課程模式創新提供改革的方向。
關鍵詞:應用技術大學 課程模式 南寧學院
1引言
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的“促進高校辦出特色,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要求,在教育部的指導下,2013年6月28日由參加應用技術大學改革試點研究的地方本科院校等單位發起成立了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簡稱聯盟),作為全國首批參加應用技術大學改革試點研究的單位,南寧學院順利成為該聯盟的首批35個盟員,通過參加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南寧學院更堅定了走應用技術大學的發展之路。但作為高等教育中的特定類型,應用技術大學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尚屬新生教育形態,如何有別于傳統的研究型大學、學術型大學,實現錯位發展,辦出特色是應用技術大學內涵建設的關鍵。課程模式作為應用技術大學區別于其他教育類型的重要標志,不僅是特色發展的切入點,也是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
2國內外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對應用技術大學課程模式的研究,在理論上還停留在泛化、普適化層面,缺乏針對性,在課程實踐較少關心為什么要探索課程模式、怎么選擇或構建課程模式等理念與技術層面上的問題。關于課程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職業教育領域,極少涉及應用型本科教育,而課程模式是教育類型與層次區別的最主要標志,所以應用技術大學課程模式是一個就急需探尋的領域。同時,對課程模式的研究僅僅停留于課程模式主題的探討,如工學結合課程模式、實踐課程模式、素質導向課程模式,沒有深入研究課程模式在課程目標、結構、內容及組織、實施、評價、管理等實踐層面,所以要深入研究課程模式必須以具體專業為支撐,這樣才能增強課程模式的說服力及可參照性。
就應用技術大學來說,國外早有研究,如美國早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就開始創辦本科水平的技術教育,美國教育家H.A.Foechek就曾預言:“在將來某一時候,大學本科水平上可能至少有四種基本類型的學士學位教學計劃:科學類、工程科學類、工程類和工程技術類”,工程技術類就屬于應用技術教育的高層次。在課程目標上,英國技術本科教育的目標在于培養技術工程師;旨在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智能、實際技能及可轉換技能。在課程結構上,國外應用型大學普遍將專業課融入公共基礎課。在課程內容上,普瑟爾和羅杰斯提出了技術教育課程需要關注技術方法、普通工具的使用、普通設備的使用、基本的技術過程、材料、術語、環境、社會價值觀、科學原理和經濟因素十大內容。在課程評價上,喬納森(JoanthanC)等人綜合了美國SCANS(必要技能獲得委員會)及芬奇(Finch)與克倫基爾頓(Crunkllton)等人關于能力的研究,提出了以積極教育經驗、深刻理解與工作關系為主題的技術教育課程評價的理論框架,并運用演繹—歸納方式構建了課程評價模式。
3研究內容和預期目標
3.1研究內容。①從人才結構與教育類型與層次的關系,構建應用技術大學課程模式理論。②根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實際,重點對專業課程設置的策略進行深入探究。然后尋求案例專業的特點及學習方式作為支撐,擬定本專業的課程結構圖。在課程分配上則主要借助國外的經驗對案例學校教學計劃中的問題得以剖析。③對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模式,按照“學科一項目”并重的組織模式,舉例說明這種組織方式的的實際應用。
3.2預期目標。①構建應用技術大學課程模式的理論依據。應用技術大學本科教育作為一種新生的教育形態,其發展的必要性絕不是僅僅停留在口號層面,社會對高級技術型人才的需求證實了發展應用技術大學本科教育的迫切希望。從人才分類與教育分類理論、知識論與能力觀、課程觀的角度來探討構建應用技術大學本科教育課程模式所應依據的理論基礎。②確立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的職業活動特征與知識能力結構。應用技術大學本科教育是面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培養具有較強技術理論知識與技術應用能力的工程師一類的人才,按照國際工程聯盟(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Alliance,簡稱IEM)制定的三個代表性協定-華盛頓協定(WashingtonAeeord)、悉尼協定(SydneyACeord)、都柏林協定(DublinACCord),審視應用技術大學本科層次所培養的人才的職業活動特點,所需具備的知識與能力結構,闡明其人才培養規格,為課程目標的確定提供依據。③確立應用技術大學本科教育的課程門類與結構。明確應用技術大學本科教育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選擇的依據與原則、課程內容,加深對不同類型課程性質的理解,并進一步探究不同類型課程之間的結構關系。④確立應用技術大學本科教育的課程內容及組織。目前國內堅持應用技術大學辦學定位的高校尚處于建制階段,如何體現應用技術大學本科教育的四個基本特征,即學校教育的基礎性、技術的定向性、并列的實踐性及特色的中間性,初立確立應用技術大學本科教育的課程內容及組織。
4主要思路及方法
4.1主要思路。因應用技術大學本科教育的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考慮到其受教育對象的思維特點、技術發展與社會需求及不同類型知識之間的協調發展等。故要解決通識課程內容選擇上的實用性與發展性、學科性與生活性、平衡性與適應性相統一的問題,也要解決專業課程內容要體現技術發展的新趨勢、符合職業能力的成長規律及重視技術科學知識的提取等問題。
4.2方法。一是通過論證技術本科教育課程模式的獨特性來尋求應用技術大學課程改革的方向;二是依托專業探討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課程模式,為案例學校的課程開發提供借鑒,尤其是在課程目標、門類與結構、內容及組織方面推動課程體系的優化發展。
5結論
本研究在分析當今應用技術大學在課程開發中的盲點、困惑、誤區等基礎上,著眼于課程模式的典型性、可參照性,以南寧學院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案例,緊緊圍繞應用技術本科教育的兩重特征,即應用技術教育作為技術教育類型與體現本科教育的辦學層次,以應用技術大學本科教育所培養的人才特征為根基從課程目標的定位、課程門類與結構、課程內容及組織這幾個課程開發的中心環節來系統研究應用技術大學本科教育課程開發。
主要創新點是:第一,在課程目標上,應用技術大學本科教育課程目標的來源應更加多樣化,借助案例專業闡述課程方案目標、普通文化課程及專業課程目標的定位。第二,在課程門類與結構上,明確開設哪些課程及所采用的方法、課程的展開順序及課時的比例關系。在課程門類上,對專業課程的設置策略進行了系統研究,如對學科與專業的綜合分析及參照技術發展趨勢、結合工作任務等。在課程結構上,在分析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定位與特點的基礎上,初立確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課程結構圖。第三,在課程內容選擇及組織上,應用技術大學的本科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考慮到其受教育對象的思維特點、技術發展與社會需求及不同類型知識之間的協調發展等。依據人才類型及其職業活動特點,以“學科-項目”為基點的組織方式進行剖析,明確應用技術學科與項目的組織模式的實施路徑。
參考文獻:
[1]蔡偉建,車巧巧,鄭玉珍.德國應用科學大學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特色之路[J].中國電力教育,2009,(3):227-228.
[2]秦悅悅.高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D].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11.
[3]夏建國,馮雯雯.構建技術本科教育課程內容的理論依據——基于科學與技術的關系視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122-126.
[4]陳飛.應用型本科教育課程調整與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
[5]李晶.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應用型本科教育課程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8,(10):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