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時代的新技術已經滲透到圖書館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讀者的信息環境和信息需求,迫使我們重新定義圖書館的使命和存在價值,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學科服務。學科館員作為學科服務的主力軍,是圖書館與讀者聯絡交互的重要一環,信息時代下的學科館員的職能也在不斷地拓展和轉變。為了更好地開展學科服務,當下對學科館員的選拔,要求更全面、更專業,以適應信息時代的更高需要。
關鍵詞:信息時代;學科館員;學科服務;職能;選拔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普及與應用,用戶逐漸習慣于從網絡獲取信息資源,這樣一來,圖書館在學術交流中的地位將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為了應對信息時代網絡的挑戰,高校圖書館必須把服務滲透到用戶之中,加強學科化服務建設,實現與用戶的互動,開展個性化服務。為實現這一目標,學科館員需走出傳統的角色,從用戶的立場及需求出發,協調全館和各方面的力量,為用戶提供學科化、個性化的服務,為科學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保障環境。
1 學科服務和學科館員的概念
新信息時代的圖書館用戶在獲取信息方面要求方便、快捷、簡單,促使作為信息獲取的重要途徑—圖書館面臨嚴峻挑戰。OCLC的“用戶對圖書館和信息資源的認知”報告提供了明確的結論:用戶已經將搜索引擎作為信息獲取的首選。[1] 由此可見,圖書館與用戶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它也即將失去新信息時代的競爭力。
(一)學科服務
學科化服務是圖書館為適應新時代的信息環境,以用戶為核心,主體通過學科館員,依托圖書館特有數據源、技術和公共信息資源,面向特定機構和用戶,基于科研與教學,多方協同、面向一線用戶的一種新的服務模式和服務機制。[3]其誕生于1950年,由美國Nebraska大學圖書館首先設立,并配備了學科館員。美國專業圖書館協會(SLA)原會長Guy St Clair認為“我們已經從追求信息的時代步入到了追求知識的時代,在共享知識和知識發展成為一切事情和交流的基礎時,學科知識服務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信息使用的有效管理方法”。[2]
我國的學科服務起源于1998年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學科館員制度。東南大學圖書館和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相繼于1999年和2000年分別試行了學科服務。隨后,北京大學圖書館和武漢大學圖書館也在2001年實行了學科館員制度。近年來,學科館員制度越來越受到高校圖書館的青睞。
(二)學科館員
近幾年,學科館員的服務范疇及職責發生了嶄新的變化。2008年以來,國內外多位圖書館專家明確提出學科館員2.0的概念,并試圖重新定義學科館員所扮演的角色。2009年,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ARL)曾發布專門討論學科館員角色定位的特刊A Special Issue on Liaison Librarian Roles,從多角度探究學科館員的未來發展。[4] 由此可見,學科館員的角色定位及發展與圖書館的自身發展息息相關。
新時代學科館員的工作不僅是傳統學科館員的延伸和深化,其服務內容、服務職責以及角色定位等方面也與傳統學科館員有著天壤之別。他們充當著圖書館館長的角色,協調全館和各方面力量,從用戶的立場和需求出發,為用戶提供學科化、個性化的服務,為教學科研工作提供全面的信息保障。
2 學科館員職能
信息時代下,學科館員的當前職責除了館藏建設、參考咨詢、教學培訓、外部聯絡之外,還拓展到學術出版與傳播、科研數據管理、資源發現與數字管理等更廣闊的領域。[4] 在新領域中,學科館員將最新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科研各個環節,從服務者轉向學術合作伙伴。
傳統學科館員以信息為中心,從圖書館資源出發,僅向用戶提供文獻信息服務。他們只是整個圖書館服務鏈條中的一環,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用戶問題。而新時代學科館員卻為用戶提供來自整個信息世界的資源,充分利用互聯網絡,與用戶互動協作,進行知識的捕獲、分析、重組和應用。
信息時代的學科館員應該至少具備以下職能:第一,參與對口院系的學科資源建設,及時掌握對口院系的資源購買需求,推動其與圖書館的共同合作,加強信息聯絡與溝通,做圖書館與對口院系間的暢通橋梁;第二,深入了解對口院系的教學科研情況和發展動態,堅持參加對口院系的學術研討會,收集整理會議信息,熟悉館藏中該學科資源的收藏、布局以及使用情況;第三,努力通過多種渠道宣傳推廣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定期舉辦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相關的培訓及講座,以提高圖書館資源利用率。[5]
3 學科館員選拔
一流大學的圖書館必須配備一流的學科館員。而圖書館未來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科館員的發展。因此,學科館員的培養及選拔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國內高校圖書館對學科館員的選拔大致有以下幾種做法:
第一,從圖書館中具備圖書情報專業知識背景的研究生中選拔。所選拔出的館員本已具備高素質的業務工作能力,他們的知識結構也相對更全面,但仍然需要進行繼續教育,進一本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第二,留用各學科、各專業的優秀畢業生。他們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功底,也了解所在院系的資源需求,并且可以更好地保障與該院系的師生間的溝通交流。
第三,引進具備學科館員知識結構和工作能力的高層次人才。他們已經在學科服務領域中獲得了一定的成果,有助于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更上一層樓。
圖書館進一步對選拔出的學科館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并接受圖書館和對口院系的雙重考核。首先,對學科館員進行各部門主要業務工作培訓,使其了解館內各項業務工作;其次,根據崗位需要,合理安排學科館員深造機會,增加同行間的交流,完善自我;最后,鼓勵學科館員和專業教師聯合開課,了解一線教師和學生的信息需求,將信息檢索內容直接滲透到專業課程教學中。
4 結語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圖書館必須靈活掌握用戶需求的變化,不斷提高服務能力。信息時代要求學科館員的職能更加全面、更加專業,以適應當前不斷發展下的新局面。圖書館應一邊著手于館內選拔優秀學科館員,一邊加大引進高層次專業人才的力度,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學科服務以適應信息時代的更高要求。
參考文獻
[1] OCLC. 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2005). [2007-12-15]. http://www.oclc.org/reports/2005 perceptions.htm.
[2] St Clair C. Knowledge Services: Your companys key to performance excellence [J]. Information Outlook, 2001, 5 (6): 5-8.
[3] 王磊. 國內圖書館學科服務現狀可視化分析[J]. 圖書情報工作,2013, 57(2):136-142.
[4] 范愛紅,Deborah J. Schmidle. 學科服務發展趨勢與學科館員新角色:康奈爾范例研究[J]. 圖書情報工作,2012,56(5):15-20.
[5] 李輝華. 北京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服務研討會綜述.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07,6:96-101.
作者簡介
向洪梅(1985-),女,生于重慶,碩士研究生,現任職于吉林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