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仁其木格
摘 要:在農牧業機械購置補貼等利好政策的拉動下,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各盟市的農牧業機械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大好形勢下,農牧業機械維修網點服務工作也隨之面臨著嚴峻挑戰和良好的發展機遇。
關鍵詞:農牧業;機械維修;服務網點;分析
1 布局方面
內蒙古各盟市農機維修服務網點不均衡、服務半徑小。全盟有近600家維修網點,其中有80%左右的網點集中在城鎮,在農牧區的比重很小,而大量的農牧業機械在鄉村。造成農牧業機械使用者維修不及時、不方便,維修成本過高等問題。其結果是維修企業的服務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而農牧業機械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維修與保養。結構方面:農機維修服務網點“粗多精少”。全盟近500家維修網點中,有90%以上的網點是屬三級的初級網點,二級以上的精修網點比重偏低。造成維修服務手段落后、質量較差、維修時間過長等,給農機戶帶來了諸多不便和長期的安全隱患。技術方面:農機維修服務網點技術老化而且單一。目前從事農機維修服務的技術人員,長期得不到系統的技術培訓,對新的高科技的農機產品缺乏系統了解,維修服務水平低、服務不到位,致使一些維修企業的信譽度不高。
2 龐大的農機維修市場是農機維修網點服務工作發展的大好機遇
在購機補貼等優惠政策和項目的有力拉動下,農牧業機械保有量快速增長,新型機具大量投入生產領域,給農機維修市場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和長遠的市場潛力。高性能、高科技的農機產品的大量投入使用,是農機維修網點服務工作向高層次、高標準發展的最佳機遇。近幾年錫盟引進了大量的大中型拖拉機和配套的大中型農機具,特別是針對幾大優勢作物,引進了大批量的高科技含量、高性能、高作業標準的先進機械,這對農機維修服務工作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維修企業擴大規模、更新設備、提高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高密集的農機群體,是農機維修網點從城鎮向鄉村轉移的有利時機。目前,內蒙古各盟市農牧業生產基本結束了畜力時代,取而代之的是高度集中的農牧業機械。與已往相比,上千套的農機具集中在方圓不足10公里的鄉村使用,有利于合理安排維修網點的布局和結構,盡量縮小服務半徑,降低雙方的維修成本,使之走上一個良性發展的軌道。
3 應對措施
首先,要用發展的眼光進行維修網點的布局。在進一步搞好調研、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合理利用資源,使之布局合理、結構科學。農機維修網點屬于行政審批范疇,因此農機管理部門要在工作中引導他們從城鎮合理向鄉村發展,既要方便用戶,又要使維修服務工作有良好的市場資源環境。其次,要引導和扶持一批一、二級維修網點,專門服務于高科技含量、高性能的大中型農機具。三是要與農機企業聯合廣泛建立特約維修站。充分利用企業的專業技術和零配件供應優勢,帶動地方維修技術能力的提高和維修市場的發展。
4 關于農業機械維修管理相關問題的思考
為了規范農業機械維修業務,保證農業機械維修質量,維護農業機械維修當事人的合法權益,2006年5月10日農業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為了規范農業機械維修業務,保證農業機械維修質量,維護農業機械維修當事人的合法權益,2006年5月10日農業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頒布了《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并于2006年7月1日起施行。《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對于規范農業機械維修市場秩序具有重大的現實和深遠意義,根據《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從事“農業機械維修”或“農業機械配件銷售”業務,必須事先取得《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再憑《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申請營業執照后,方可營業。
《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以下簡稱《合格證》)是國務院500項確需保留的行政許可項目(第177項),核發《合格證》既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即農業機械維修業開業技術條件NY/T1138-2006的要求;又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相關要求。為了更好地落實《規定》,發揮《合格證》應有作用,做好農機維修管理工作,本人根據多年從事基層農業機械維修管理的經驗和感受,就農業機械維修的相關問題,提出一些粗淺建議,供參考。
(一)關于《合格證》的相關問題
1、《合格證》幅面太小,體現不了《合格證》是“農業機械維修、農業機械配件銷售”業務之行政許可事項的嚴肅性。幅面應擴大到四倍,與其它行業“許可證”的幅面相近。
2、《合格證》沒有任何包裝,不能懸掛。既不利于維修廠點對《合格證》的保存,也不能落實《規定》的“懸掛”要求;建議采用金屬薄板制作,幅面擴大到四倍,且能懸掛于維修廠點門前(既利于監督檢查,又不怕風雨及陽光蝕)的《合格證》正證。對此農業部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統一要求式樣和規格,由核發單位:“各縣級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監督制作、進行物價注冊、同時收取“制作費用”或縣級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只作“監督制作者”,由維修廠點“直接付費取證”;使用副證,作年度審驗記錄用。
3、對《合格證》的年度審驗、丟失、損壞、變更(主要是法人或負責人、維修場所、維修設備、技術人員等變更)如何處置?《規定》應該做出明確規定,或由農業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統一的實施細則(包括《職業資格證書》的丟失損壞后的補發問題),進行規范管理。
4、建議《規定》明確規定。《規定》應該明示⑴對不參加年度審驗登記的,《合格證》自行失效;⑵對年度審驗不合格者,進行限期整改,再不合格,進行行政處罰。
(二)關于“農業機械維修業開業技術標準”
增設“修配加工”項目。建議在農業機械專項維修增設“修配加工”項目,該項目屬于農村一般性機械修配性質。維修范圍應是:農村機械修配加工、零活加工定做。應具有的主要設備工具包括:車床、電氣焊設備、臺鉆、鉗工工作臺、金屬切割機、砂輪機、普通拆裝工具及游標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等通用檢測工具;從業技術人員應具有中級車工《職業資格證書》,其他條件與其它專項維修廠點要求相近。
(三)加強領導,強化監督。《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發放屬行政許可范疇,農機管理部門要重視管理,加強領導;具體業務工作由農機質量監督機構辦理。要強化督查,適時指導。管理部門及辦理機構都要確定專崗專人負責,并落實崗位職責,量化工作內容,實行責任制,最大限度發揮工作人員的作用,搞好維修網點管理。今后,自治區將逐步推出有關農機維修、營銷網點建設管理的工作部署,各地要在力量配備上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