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蘭
【摘 要】 學生把作文交給老師,是想得到老師正確客觀的評價;教師寫的評語正確與否,效果如何,還要及時地得到反饋。所以,寫完評語并不能畫個句號,完事大吉,還應有目的、有重點地找學生交談。這樣,不但有利于教者修改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 鍵 詞】 作文評語;中學語文;教學;農村
新課程語文教學改革指出: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綜合素質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發展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一環,也是目前語文教學中需要重點研究和解決的一個緊迫性的問題。我在農村學校初中從事語文教學9年,深感農村語文教學的薄弱,特別是作文。所以,農村語文老師對寫作文評語感到頗傷腦筋,往往輕率為之,三言兩語,以“見紅”為原則;或者套話連篇、空洞無物;或者用寫鑒定、做總結的語言,嚴肅而呆板,學生讀起來索然無味,評語的教育功能也難以充分發揮出來。針對這種情況,我試圖通過作文評語的導向作用,對農村學校初中語文教師怎樣寫好作文評語有點粗淺的體會。
一、切忌“五化”
(一)評語簡單化
面對學生習作,一目十行地掃讀一遍,然后大筆一揮:“作文應注意思想性!每個標點應各占一格!”這樣的評語確實做到了“干凈利落”“要言不煩”,實則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看了這樣的評語,學生一定會有“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的感覺。教師如此,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樂得“糊涂”了。
(二)評語公式化
讀了學生的習作后,不顧體裁、不看題材、不管內容、不論質量,四字句評語便信手拈來:“標點正確,字跡工整,語句通順,條理清楚,中心突出”等等。看了這種“萬能膠”式的評語,學生會感到索然無味。文無定法,文貴迎新,評語也不可囿于一種模式。
(三)評語“散文”化
看了學生的習作后,老師興致所至,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洋洋灑灑,從文字的書寫到標點的運用,從語言的推敲到寫法的選擇,從段落的詳略到主題的開掘,從書寫的格式到布局謀篇,面面俱到,點滴不漏。這樣的評語固然認真,但輕重未分、主次莫辨,學生讀畢便會不甚了之。
(四)評語抽象化
看完學生的習作后,不加眉批、間批、腰批,只是在文末籠統地寫些概括性的套話。這樣,習作行文中的優點和瑕疵就不能得到肯定和剔除。
(五)評語片面化
習作發回,學生打開,“內容空洞,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之類的評語赫然入目。這樣的評語對于學生的習作來說,無疑是處以“極刑”。學生滿懷的希望和那點可貴的寫作熱情,會隨著對“評語”的閱讀而逐漸冷卻。
二、農村教師的作文評語要做到“五多五少”
農村學生基礎差、底子薄,沒機會群覽博書,也沒機會參加作文大賽交流,更沒機會上寫作補習班,僅有的知識來源就是課本,奢侈一點就是電視,所以不論是文字的書寫、語言的推敲,還是段落的詳略到布局謀篇都是單一化的、機械化的。如果老師在僅有的習作交流時,評語一直都是按照“五化”標準來,那么農村學生的習作水平永遠都是停留不止或是直線下滑。老師倒是言簡意賅、毫不廢話,學生卻是不知所云、一瞥了之,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農村學生的習作水平要想發展和提高,農村教師的作文評語就要做到“五多五少”。
(一)多具體,少空話
評語要盡可能的詳細、具體、明確,不要籠統而談。文章好,好在哪里;不足,又不足在哪里。簡單的一句“語句通順”或“語句不通”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教師應指出學生作文的病源,以及如何去改進。比如:
我喜歡讀書(題目大且不生動,可改為:一本書引起一場有趣的爭論)
我特別喜歡讀書,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書迷”,(為了上下文連貫,兩句可調換位置如: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書迷”,我特別喜歡讀書,)尤其是課外書。我可是個珍惜時間的人,所以一有空我絕對會不失時機地抱起書,進行一次次精神的升華。要說讀書的最好時機那就是寒暑假了,所以我便借著這個寒假“一飽眼福”。(此處應加上一句扣題的句子,如:不過,最有趣的是因為我讀的一本書還引發了一場“家庭戰爭”呢!)
一放了寒假我就專心寫作業,并以最快地速度完成了這項任務。然后我便拖(拖改為拽更合適)著爸爸到了書店,挑了一本合心的書便讀起來,全然忘了爸爸還在等著我。也許是爸爸等著急了吧,走過來一把把我的書給奪了過去,我還以為爸爸要發火,沒想到他是去結賬了。回到家,媽媽便對我嚴刑拷打(該詞語應加引號“嚴刑拷打”)審問我干嗎去了,我只管讀書,根本沒想到時間過得這么快,于是把全部責任推給了爸爸。爸爸和媽媽嘀咕了半天,最后媽媽說了句“我倒要看看什么書使我女兒這么著迷”。結果媽媽也入了迷,后來爸爸也入了迷。(這兩句力度不夠,缺少細節描述,可改為:結果媽媽看著看著也入了迷,連著好幾天都是爸爸做飯、炒菜。后來不知怎么的爸爸也上了癮,一日三餐又成了我的活兒,就這樣持續了七八天,還好有了轉機。)
那一天吃晚飯,由于我做的菜咸了一點,爸爸便開始大談吃鹽多了的壞處,一開始還受得了,不過后來越聽越害怕,就開始轉移爸爸的注意力。
……
總評語:這篇作文寫得較成功,因為你匠心獨運,通過一次爭論來體現讀書的主題,取材新穎,通篇結構清晰,無繁雜冗長的感覺,語言也較流暢,只是個別地方的遣詞造句需要改動一下,也要注意細節描述,這樣才能更有說服力。希望下次更上一層樓,寫出更好的文章。
(二)多規范,少凌亂
作文評語是寫給學生看的,是對學生作文和人的評點和指導,其目的之一就是要給學生做出一個榜樣。所以教師在寫評語時,各方面都要做到合乎規范:卷面要干凈、整齊,使人看了感到舒服;遣詞造句要力求準確、生動;標點符號的使用要恰當,合乎規范;書寫漢字要正確、工整,不寫不規范的簡體字。
(三)多肯定,少否定
農村學生很怕寫作文,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給學生的作文評語激勵性不夠,缺乏真情投入,多是空話、套話,甚至是諷刺打擊毀滅性的話,讓本來對寫作還有一點火苗都灰飛煙滅了。所以在評點學生習作時,我們首先要發現找到其中閃光的東西,并適度地進行鼓勵和肯定。
(四)多尊重,少諷刺
尊重,我想這在我們的作文評改中是首當其沖的。評語是師生之間心靈交匯、情感交流的橋梁。這就要求老師在評語中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尊重個性,不能使用諷刺性、挖苦性的語言。學生作文不但是作文能力的體現,也是他們在生活實踐中的親身體驗。所以,教師要站在理解、尊重學生的角度,改變以往評語中教師說教者的形象,以親切的口吻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和耐心的心靈交流,一起研究解決辦法,不但尊重學生,而且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五)多幽默,少呆板
文明得體的幽默,不僅可以愉悅身心,激發爽朗的笑聲,同時還可以在笑聲中讓學生心領神會,明白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改正,不再重犯。我們班有位同學寫字總喜歡寫特長的撇、捺、豎,很不整潔。我評道:“看你的字還真累人,長槍短棒,刀光劍影,弄得人心驚肉跳,你能饒過你忠實的讀者嗎?”如一位學生的習作離題了,老師用一個特大有力的紅“×”把它給“斃”了,評語自然是毫不留情的硬邦邦的判決書式的語句“離題萬里,亂址一通,不如不寫!”簡單的三個詞12個字,使學生如聞老師的責罵之聲,似睹老師的不屑之態。這樣的評語怎能叫學生有研讀的興趣呢?即使勉強讀了,恐怕也會對作文心灰意冷。這就與我們給作文寫評語的目的大相徑庭。一句深刻幽默的評語,不僅可以創造愉快的學習情境,還可以達到一種“笑過之后令人深思”的效果。
最后,我認為教學歷來是雙邊活動。學生把作文交給老師,是想得到老師正確客觀的評價;教師寫的評語正確與否,效果如何,還要及時地得到反饋。所以,寫完評語并不能畫個句號,完事大吉,還應有目的、有重點地找學生交談。這樣,不但有利于教者修改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 黃立平. 作文評語寫作研究[M].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2] 劉冰. 作文評語的寫作藝術[J]. 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23).
[3] 馮磊,王瑋瑋. 妙筆如生花,落筆才有神——高中作文評語的改進建議[J]. 中學語文,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