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麗吉林省委黨校門診部,吉林長春 130021
?
妊娠合并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20例臨床探討
王宇麗
吉林省委黨校門診部,吉林長春130021
[摘要]目的對妊娠合并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的臨床療效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隨機選取該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間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患者共20例作為該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成兩組,觀察組中10例,對照組中10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小劑量胰島素靜脈滴注治療,觀察組采用胰島素泵皮下輸注胰島素治療,觀察并分析兩組患者采用不同治療方式的臨床療效。結果兩組患者采用不同治療方式后,觀察組的尿酮體轉陰時間及血糖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的CRP、IL-6及TNF-a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為妊娠合并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患者治療時,采用胰島素泵實施具體治療,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濃度,糾正患者機體代謝紊亂狀況,其臨床療效顯著,對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預后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妊娠;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療效
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其病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胰島素出現嚴重不足,導致體內葡萄糖代謝和電解質紊亂,酮體持續升高,患者在臨床上表現出腹痛、呼吸中有甜臭味、昏睡、惡心、頭暈以及胃腸道不適等癥狀,而妊娠合并糖尿病并發酮癥酸是一種十分少見的臨床內科病狀,發病時在沒有對患者進行及時診斷和治療時,很有可能危及嬰兒及孕婦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嚴重時導致嬰兒死亡[1]。因此,探究、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對于保障嬰兒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研究中,隨機選取該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間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患者共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對觀察組10例患者采用胰島素泵實施具體治療,療效顯著,安全可靠,明顯降低了產兒的死亡率,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間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患者共20例作為該研究對象,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的相關診斷標準,按照患者掛號的先后順序,將其隨機均分成兩組,觀察組中10例患者,對照組中1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小劑量胰島素靜脈滴注治療,患者年齡分布在23~35歲之間,患者平均年齡為(28.2± 1.9)歲,患者血糖水平分布在10.8~27.8 mmol/L之間,平均血糖為(18.1±7.8)mmol/L,觀察組患者采用胰島素泵皮下輸注胰島素治療,患者年齡分布在24~33歲之間,患者平均年齡為(27.4±1.7)歲,患者血糖水平分布在10.9~28.1 mmol/L之間,平均血糖為(17.9±7.5)mmol/L,所有被研究對象在年齡方面、血糖水平方面等一般資料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分析研究價值。
1.2方法
對所有患者均進行補液、糾正機體酸中毒和糾正電解質紊亂。之后對對照組患者采用小劑量胰島素靜脈滴注治療,選擇0.4 K小劑量胰島素靜脈滴注,之后每小時滴注的劑量為0.1 m/kg,在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治療期間,醫護人員要密切監測其血糖、尿糖、酮酸物質以及電解質等相關指標,當發現患者酸中毒糾正后,尿酮體由陽性轉為陰性時,改為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胰島素泵皮下輸注胰島素治療,對患者采用持續皮下輸注胰島素泵治療,劑量為0.1 U/kg·h,同樣醫護人員要密切監測患者的血尿糖及酮酸物質等指標,若發現患者酸中毒糾正后,尿酮體轉為陰性時,將胰島素泵皮下注射的計量改為0.4~0.7 U/kg·d,觀察并分析兩組患者采用不同治療方式的臨床效果[2]。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尿酮體轉陰時間、血糖水平、CRP指標、IL-6指標及TNF-a指標等,并做好詳細記錄。
1.4統計方法
此次研究中,對所有相關數據整理后,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研究,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治療方式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分析
觀察組患者的尿酮體轉陰時間及血糖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且組間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s)

表1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s)
組別 尿酮轉陰時間(h) 血糖水平(mmol/L)觀察組(n=10)對照組(n=10)t值P值7.8±3.2 48.2±8.9 13.50 <0.05 10.8±4.9 15.1±3.2 2.32 <0.05
2.2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治療方式的綜合指標對比分析
觀察組的CRP、IL-6及TNF-a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且組間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下表2。
表2兩組患者采用不同治療方式的綜合指標對比分析(±s)

表2兩組患者采用不同治療方式的綜合指標對比分析(±s)
組別 CRP(mg/ml) IL-6(pg/ml) TNF-a(pg/ml)觀察組(n=10)對照組(n=10)t值P值10.8±3.6 6.2±2.4 3.36 <0.05 39.5±8.1 20.1±5.4 6.30 <0.05 44.1±5.1 23.2±2.8 11.35 <0.05
相關研究表明:妊娠合并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是一種危及孕婦及胎兒生命安全的急性綜合征,其病具有發病急、進展快以及嚴重性高的特征,在沒有及時診斷和治療時,會引起嬰兒由于缺氧而死亡[3]。妊娠患者在發病時,機體血糖水平在不斷升高,且酮酸物質有明顯增多現象,當出現酸性物質積聚增加時,誘發酸中毒發生。臨床上在對妊娠合并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患者進行治療時,采取補液、糾正機體酸堿平衡、維持電解質以及適當采取小劑量胰島素靜脈滴注治療,效果欠佳,不利于機體代謝[4]。該研究在補液治療、糾正機體酸堿平衡以及維持電解質的基礎上采用胰島素泵皮下輸注胰島素治療,療效顯著,獲得了較高的臨床治療效率,明顯縮短了患者尿酮轉陰時間,促進機體代謝,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治療效果。
對患者采用胰島素泵皮下輸注胰島素治療時,首先進行補液、糾正機體酸堿平衡、維持電解質治療,補液時,由于患者處于妊娠特殊使其,因此,醫護人員要及時對其補充血容量,一般采用靜脈滴注的形式具體進行,按照先快后慢的原則進行[5],根據患者的體重來確定補液的劑量,一般按照妊娠者體重的10%實施補液治療,且將補液量控制在3600~8000 mL之間,及時滿足機體正常運轉的需要,此外還可以對患者進行胃管補液或者是口服補液治療,從而達到改善患者腎功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的目的,此外在對患者補液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當發現患者血壓升高時,且尿量增加至40 mL/h,醫護人員要及時放慢輸液的速度,避免患者出現其他不良反應;糾正機體酸中毒,檢測發現患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在持續升高,機體內酸性物質積聚增多,導致血液pH值不斷下降,此時需要對患者及時輸注碳酸氫鈉,改善其機體心肺功能;糾正電解質紊亂,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鉀現象。因此,需要根據患者尿量適當補充鉀元素,以達到糾正電解質紊亂的目的[6],之后可及時監測患者的尿量,判斷是否繼續補充。而胰島素泵是由泵、小注射器和與之相連的輸液管組成,將注射器裝入泵中后,將連接的輸液管前端的引導針用注針器扎入妊娠合并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患者的皮下后,由電池驅動胰島素泵來推動小注射器進行活塞運動,在注射過程中,按照妊娠者需要的劑量將胰島素持續推注皮下,從而達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有效預防和控制酮癥酸中毒發生,促進機體代謝,并且能夠有效調節患者的CRP指標、IL-6指標及TNF-a指標,降低產兒及孕婦的死亡率,確保母嬰安全,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和應用[7]。
綜上所述,隨機選取該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間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患者共2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患者采用小劑量胰島素靜脈滴注治療,觀察組采用胰島素泵皮下輸注胰島素治療,觀察組患者獲得了較高的治療效果。根據統計學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尿酮體轉陰時間及血糖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的CRP、IL-6及TNF-a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總之,將胰島素泵皮下輸注胰島素應用到妊娠合并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療效顯著,不僅有效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濃度,而且糾正患者機體代謝紊亂狀況,對于保證母嬰健康、平安具有一定的促進意義,是妊娠合并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的一種值得推廣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唐雯琦,蔡珍萍.一例妊娠糖尿病伴酮癥酸中毒患者的監測與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3(5): 126-127.
[2]邱敏芬,童盛華.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癥酸中毒患者的監測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9): 1774-1775.
[3]李國芳,涂榮祖,徐丘卡.妊娠期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8例臨床分析[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4(6): 660-662.
[4]李爭明,于健.妊娠相關暴發性1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并死胎一例[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 51(11):107, 110.
[5]王曉宇.妊娠合并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28例臨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9): 125.
[7] Mert M, Purcu S, Soyluk O,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ycated hemoglobin and blood glucose levels of 75 and 100 gram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during gestational diabetes diagnosis[J]. Int J Clin Exp Med,2015, 8(8): 13335-13340.
[6]劉劍波.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癥酸中毒的臨床分析及治療效果的觀察[J].中華全科醫學,2014, 12(1): 95-96.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Ketoacidosis 20 Cases of Clinical Study
WANG Yu-li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jilin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party school,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13002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 complicating pregnancy to explore and analysi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4 during pregnancy complicated with diabetic ketoacidosis patients a total of 20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10 cases), control group (1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mall dose insulin infus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sulin pump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ketonuria time and blood glucose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CRP, IL-6 and TNF-a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nd between groups difference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 patients of pregnancy by insulin pump implementation specific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atient's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correction of the patient's body metabolic disorder. The clinical effect is significan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pre quality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t is worth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Pregnancy; Diabetes mellitus; Ketosis acid Poisoning; Curative; Effect
收稿日期:(2015-11-08)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3.110
[作者簡介]王宇麗(1979.8-),女,吉林長春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護理工作。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062(2016)02(a)-0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