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利平黑龍江省寶清縣五九七農場醫院內科,黑龍江寶清156610
?
對糖尿病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效果探討
孫利平
黑龍江省寶清縣五九七農場醫院內科,黑龍江寶清156610
[摘要]目的探討人性化服務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方法選擇該院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7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人性化服務。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和患者滿意度的差異。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好,患者滿意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人性化服務應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人性化服務;糖尿病患者;護理;應用體會
近年來,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命健康。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癥狀則是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呈現升高趨勢,由于血糖偏高,會病發其他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對患者自身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具備很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1]。在臨床上,并沒有一種能夠有效治愈糖尿病的藥物,患者主要是服用降糖藥物,從而控制患者的病情。而臨床中對住院患者通常采用常規護理,但是通過護理后并無顯著的效果,而患者在整個住院的過程中如果將人性化護理應用其中,能夠有效提升其護理效果,因此此研究則對該院納入的154例患者分別采用常規護理干預以及人性化護理,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糖尿病的相關標準,同時經過實驗室檢查后均診斷為糖尿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全部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77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年齡在18~73歲之間,平均年齡(44.5±2.5)歲,患者病程在1.5~19年,平均病程(8.2±1.8)年,觀察組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齡在21~72歲之間,平均年齡(46.8±4.9)歲,患者病程在1.6~20年,平均病程(9.3±2.1)年。選擇相關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予以比較,差異性比并不顯著,因此無統計學意義產生,臨床可比性較強。
1.2方法
將常規護理干預應用到對照組護理中,其中包含對患者的生活予以護理,同時對其血糖水平進行監測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加入人性化護理,其護理內容如下。
1.2.1人性化關懷護理干預前對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詳細分析,根據患者的個性特征和理解能力設計個性化護理計劃,定期發放健康教育資料,采取座談、一對一交流等方式進行健康宣教,于細微之處體現對患者的關懷;以親切的問候、貼心的安慰拉近護患距離,緩解患者產生的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幫助患者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2]。
1.2.2健康指導在尊重患者飲食習慣的前提下進行飲食干預,盡量選擇多樣化食物,指導患者計算每日所需熱量總值,合理分配餐次,多攝入熱量低、易產生飽腹感的食物;指導患者進行持續、規律、適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騎自行車、做健身操等運動形式,1 次/d,30 min/次,運動宜在餐后1~2 h進行運動,切不可空腹狀態下運動,并囑患者身邊常備糖果、小點心等,防止發生低血糖反應;運動時囑患者家屬陪同,教會其發生低血糖反應后的初步處理措施[3]。
1.2.3環境護理糖尿病患者在住院之后,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介紹醫院以及病房的實際情況,同時告知患者醫院以及科室的規章制度,從而使患者可以快速適應在醫院的生活[4]。與此同時,患者在整個住院過程中,護理人員應保證病房處在安靜的狀態中,此外病房還應時常通風,以此來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現象。
1.2.4用藥護理糖尿病患者住院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如何正確測量自身的血糖,同時還應告知患者怎樣按照血糖的測量結果對自身用藥的劑量予以完善以及調整[5]。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告知患者如何選擇胰島素的注射位置,并教會患者正確注射胰島素的使用方法。告知患者如果出現低血糖的應急手段。
1.2.5心理疏通患者在入院之后,護理人員需要予以患者良好的照顧,并給予患者相應的照顧以及關心,同時告知患者糖尿病的相關知識,使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雖然為終身疾病,但是不會治愈[6]。而患者如果可以遵醫囑用藥或者治療,并采用正確的手段予以解決,此外患者還應具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則會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因此并不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護理人員在對患者給予護理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溫馨的話語和患者進行溝通,積極鼓勵患者,詢問患者病情時應采用保護性話語,要了解到護理的主體為患者,盡自身最大能力滿足患者所提出的需求。由于疾病對患者所產生的影響,大部分患者會出現焦慮以及不安等一系列不良情緒,為此,護理人員均需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心理疏通,告知患者需要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以此來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7]。然而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應該按照患者的實際狀況以及接受教育程度為其進行講解。
1.2.6飲食指導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對其飲食進行想要的控制、按照醫囑用食,對糖的攝入予以限制則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所以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飲食生活習慣予以相應的控制[8]。患者每日的主食應為粗糧,隨后按照患者的實際病情狀況對進食量進行相應的確定。患者每日的主食量通常情況下在250~500 g之間,同時可以根據患者的胖瘦程度適當的意義加減。此外,將相關維生素以及低糖的食物當作副食,而水果可以采用西紅柿或者黃瓜予以替代。護理人員還需告知患者不應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淀粉含量較高的食物,除此之外,還應戒煙戒酒,在飲食過程中應多食用南瓜、山藥等相關食物。
1.2.7運動指導在對患者飲食予以控制的同時還應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鍛煉,而適當的運動鍛煉可以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有助于對血糖水平的控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重癥以及急性感染患者不應進行運動?;颊叩倪\動內容以及量應按照患者的實際狀況來選擇,患者可以每日進行散步、慢跑或者騎車等。身體狀況允許的患者可以每周進行2~3次的游泳、爬山等。而患者在運動的過程中需要穿戴合適的衣服與鞋子,不應在嚴寒酷暑的天氣中運動。而運動的最佳時間應為用餐后的1 h,切記不應空腹運動。
1.2.8院外指導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血糖儀,告知血糖控制的理想范圍,遵醫囑合理使用降糖藥物,并定期復診,根據血糖值遵醫囑合理進行藥物調整,切不可自行改變用藥品種和劑量;患者出院后采用電話形式隨訪,對于治療依從性好的患者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9]。
1.3療效判定標準[10]
兩組患者經過常規護理以及人性化護理后,效果顯效為空腹血糖下降至7.2 mmol/L或者血糖水平減少30%以上,并且餐后2 h血糖下降至8.3 mmol/L或者血糖水平減少30%以上;效果有效為空腹血糖下降至7.2~8.3 mmol/L或者血糖水平減少10%~30%以上,并且餐后2 h血糖下降至8.3~10 mmol/L或者血糖水平減少10%~30%以上;效果無效為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均無任何變化或者血糖水平呈現上升趨勢。
1.4觀察指標[11]
選用SF-36(健康調查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予以評估,此量表包含生理功能以及職能、軀體的疼痛狀況、總體健康水平、社會功能以及情感等內容,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則越好,此外采用該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
1.3統計方法
上述兩組中所涉及到的相關數據均選擇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以及處理,而研究結果則分別通過計數資料以及計量資料予以表示,組間經過計算后如果P<0.05,說明統計學意義存在。
2.1分析兩組患者的護患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經人性化護理之后,50例患者為非常滿意,22例患者為滿意,5例患者為不滿意,滿意度為93.51%;對照組經常規護理后,30例患者為非常滿意,27例患者為滿意,20例患者為不滿意,滿意度為74.02%,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采用統計學軟件進行比對,差異顯著性存在,統計學意義產生,詳見表1。

表1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2.2分析兩組患者的應用效果
觀察組經護理后,其60例患者達到顯效,15例患者達到有效,2例患者達到無效,總有效率為97.4%;對照組患者經護理后,其45例患者達到顯效,21例患者達到有效,11例患者達到無效,總有效率為85.71%,組間經過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比對兩組患者的應用效果
2.3分析兩組患者的依從性
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后,57例患者依從性良好,12例患者依從性一般,8例患者依從性較差;對照組患者經護理后,37例患者依從性良好,20例患者依從性一般,20例患者依從性較差,比對兩組患者的依從性,差異顯著性較強,P<0.05,因此具有統計學意義。
2.4分析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生活質量評分
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為(69.62±3.14)分,住院時間為(12.25±3.52)d;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為(46.85±5.84)分,住院時間為(19.75±3.68)d,組間經相關統計學軟件比較后可知,P<0.05,統計學意義產生。
伴隨社會的不斷完善以及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而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而此病的主要表現則為患者的體質量逐漸降低,同時多尿、多飲等,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還會引發多種并發癥疾病。而研究數據則表明,在全世界中成年人患有糖尿病的比例約為8.4%。就目前而言,糖尿病逐漸成為全球共同所重視的話題。因為糖尿病需要長時間進行治療,所以對患者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以及負擔,因此對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則顯得較為重要。而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其主要內容則為生理以及心理。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所存在不可治愈性,極易產生一系列不良情緒,從而降低其治療依從性。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其具體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與遺傳、免疫系統紊亂、微生物感染、自由基毒素、精神情志等各種因素有關。各種致病因子共同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發生胰島素抵抗等,引發糖、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代謝紊亂。糖尿病患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會引發腎、眼、足等部位的并發癥。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患者需要終身用藥;部分患者往往因缺乏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了解,心理負擔較大,在不良情緒的刺激下對疾病的預后產生消極的影響。部分患者由于對糖尿病的惡性后果了解不深,未引起其足夠的重視,因而不能堅持控制飲食、勞逸結合、按時用藥,主動參與和堅持治療方面做得不夠理想。人性化護理是由“人性照護”的護理模式發展而來,要求護理人員具有人性科學的認知,給予患者人性化的照護;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人性化護理不僅為患者提供了優質的護理服務,而且極大地推動了護理事業的發展;對糖尿病患者實施人性化服務以增加治療依從性、增進護患關系十分重要。
該研究結果表明:將人性化服務應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患者采用人性化護理,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減少其恢復時間,同時能夠提升患者的依從性以及護理滿意度,因此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以及應用。
[參考文獻]
[1]遲星云,宋桂芳,張愛鳳,等.人性化護理方式對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5):16-17.
[2]莊增美.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中的應用[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5):287-288.
[3]徐愛紅,邢莉云,韓琴,等.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5(18):2800-2801,2802.
[4]楊丹,諶劍飛.人性化護理對胰島素治療后低血糖病人夜間睡眠障礙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30):3382-3383.
[5]張霞.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4(13):57.
[6]舒俊瓊.人性化護理在56例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5(25):149.
[7]任愛霞,劉洪玥,張峰,等.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學,2014(14):272-273.
[8]武建梅.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100例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6):140,142.
[9]佐建華.糖尿病護理中人性化護理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34-135.
[10]焦成瑞.糖尿病護理中人性化護理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8):249-250.
[11]吳有珍.糖尿病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的臨床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5(6):917-918,919.
收稿日期:(2015-11-17)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3.142
[作者簡介]孫利平(1972-),女,遼寧蓋州人,本科,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護理學。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062(2016)02(a)-01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