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培強,曾凡虎,張思蜜
(山東水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寧 272400)
小容量排泥場對挖泥船的施工影響
時培強,曾凡虎,張思蜜
(山東水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寧 272400)
本文介紹了挖泥船的有效運轉工況,分析了排泥場容積對挖泥船作業的影響,提出了圍堰排空延長連續工作時間的具體措施。
絞吸式挖泥船作業開挖平整,效率高,成本低,易管理。缺點是必須配備合適的排泥場,排泥場容積不足將極大影響挖泥船作業,致使施工中斷,泥漿流失,污染和淤塞周邊排水通道等問題。因此,制定施工方案時,必須綜合考慮挖泥船、圍堰等工況。
挖泥船排泥是借助高壓高速水流的攜帶能力來實現的,而這種能力與流速和壓力密切相關。一般來講流速越快壓力越高排泥越順暢;同時消耗能量也多,經濟性變差。挖泥船正常運行時壓力和流速是相對穩定的,影響工作效率的主要在含泥量,含泥量變化范圍較大,傳統絞吸式挖泥船運行時含泥量約在8%至12%,顯然后者是前者的1.5倍工效,此時油耗等指標是沒有太大差別的。
在設備工況相似的前提下,許多因素會影響到泥漿濃度。如管線長度,揚程損失,操作人員技能等,會影響泥漿濃度;絞刀開挖采掘能力也會直接影響泥漿濃度,這些因素施工方可以通過管理和技術手段進行控制。而有些條件是施工方難以克服的,比如排泥場大小。如果容積太小,數小時內圍堰充滿,排水口不能及時騰出足夠容積,施工將無法維持,挖泥船將不得不暫停施工。挖泥船開機需準備時間:預熱設備,排空空氣,絞刀下放;挖泥船停車時需要整理時間:絞刀抬起,泥漿排空,定位樁調整。這些過程中挖泥船是不能進行開挖作業的,是必要的無效時間。
以200 m3/h絞吸式挖泥船為例,泥漿濃度10%,泥泵流量2 000 m3/h,10 h排出2萬m3泥漿。假如排泥場容量為4萬m3,則20 h充滿,理想狀態下200 h工作完成。若設備最大含泥量12%,由于設備不可能連續作業,就會產生無效作業時間,假設無效時間為10%,則實際用時時間185 h,含泥量為10.8%;若無效時間為20%,則實際用時為208 h,實際含泥量為9.6%;若無效時間為30%,則實際用時為238 h,實際含泥量為8.4%;若無效時間為40%,則實際用時為278 h,實際含泥量為7.2%。無效運轉時間并非完全無效,通常是準備時間,沖水時間,換樁時間等。一般情況下,運行中斷時間越頻繁,需要的輔助時間越多,油耗大,含泥量低,越不經濟。
4萬m3排泥場,20 h后充滿后,退水流量迅速增加,假定2 h進水與出水平衡。出水量峰值達到2 000 m3,此時泥漿以最短路徑排出,流速極快,幾分鐘就能通過圍堰排出。流速快,除粗顆粒外,泥漿不會沉淀,時間短,也沒有沉淀時間,泥漿幾乎全部流失,這對于疏?;虼堤钍┕ぃ遣辉试S的。因此,退水流量必須小于2 000 m3,施工中,出水流量會遠低于進水流量,到達臨界(出渾水)流量時必須停車。
把臨界流量時水位與退水口高程差設為“壅高“,產生“壅高”的水體容積為臨界庫容,就能計算出此時的堰內水面面積。如臨界庫容3 000 m3,則0.3 m雍高水面積為3 000/0.3=10 000 m2;若壅高為0.3 m,實際圍堰水面積6 000 m2,則實際臨時庫容只有1 800 m3。由于排水流量是以倒拋物線形式增長,則到達峰值流量前,退水量要小于進水量的一半。所以,到達峰值流量時間(少于)為:1 800/2 000*1.5=1.35 h;1.35 h入庫水體積大于2 000*1.35=2 700 m3;1.35 h前,必須停車。
當水面積縮小3 000 m2時,同樣雍高0.3 m則臨時庫容為900 m3。到達峰值流量時間(少于)為:900/2 000*1.5=0.675 h,即40.5 min,入庫泥漿體積為2 000*0.675=1 350 m3??鄢_車前準備10 min及停車前整理10 min,有效運轉時長只有20 min,無效時間占50%,基本上不能施工。若要施工,則必須先騰庫容然后施工,水滿即停,否則就有潰堰危險。
水滿即停的施工模式按照0.3的“壅高”來計算,臨界運行時長設為40 min,則最小水面積為:2 000*2/3/0.3=4 444 m2(按照0.2 m“壅高”計算則需面積為6 667 m2,即大約80 m*80 m)。退水口設計成可調型式。水流增大(出渾水)則加0.2 m高,持續增高1 m,堰容則增加4 444 m3可調堰容,這就能保障挖泥船3個小時的正常施工。
常規圍堰堰高一般不超過3 m,排泥場面積20 000 m2時,最大堰容6萬m3。保留1 m高程作為可調范圍??烧{庫容能維持30 000 m3進水連續作業,約20 000 m3留在堰內,不到10 000 m3從退水口流出,能維持作業15 h。實際施工時,不會讓退水流量到達極限流量,這樣會造成較多土方流失,出口截面確定后,退水流量基本為恒定值,到達此流量應立即加高圍堰出口降低流量,因此退水水量在施工中可增加的庫容相對較小,平均流量要小于極限流量的1/2。假如可控流量為800 m3/h,則留庫凈流量為1 200 m3/h,20 000/1 200=16.7 h,可控流量16.7 h達到峰值。騰空庫容操作水位1 m,20 000 m2水面可滿足16.7 h連續作業。
排泥場面積10000m2以下,調控堰容1萬m3,10 000/1 200=8.3 h,可控流量8.3 h達到峰值。騰空庫容操作水位1 m,10 000 m2水面可滿足挖泥船8.3 h連續作業。
排泥場面積5 000 m2以下,堰容5 000 m3,5 000/1 200=4.2 h,可控流量4.2 h達到峰值。騰空庫容操作水位1 m,5 000 m2水面可滿足4.2 h連續作業。按壅高0.2 m計算5 000*0.2/1200=0.83 h,此時臨界出水為50 min,停車重啟時長約20分,時間利用率為(50-20)/50=60%,泥漿流失嚴重,平均含泥量難以超過7%,極為不經濟。
若要減少土方流失,退水口流量則要進一步減小,減低流速來減少退水攜沙量。比如流量減少到400 m3/h,水面壅高0.1 m(退水量不足,泥漿沉淀后可加寬溢流面或增加退水口),那么圍堰過流條件將改變:
排泥場面積20 000 m2,退水流量為400 m3/h,則留庫流量為1 600 m3,20 000/1 600=12.5 h,騰空庫容操作水位1 m,20 000 m2水面可滿足12.5 h連續作業。
排泥場水面積10 000 m2,堰容1萬m3,10 000/1 600=6.25 h,10000*0..1/1 600=0.625 h,滿庫后流量0.625 h(37.5 min)達到峰值(經濟峰值)。騰空庫容操作水位1 m,10 000 m2水面可滿足6.25 h連續作業。
排泥場面積5 000 m2以下,堰容5 000 m3,溢流堰加高到頂點時,充滿水后可調庫容約2.5 h出水,保留退水,連續作業時長5 000/1 600=3.125 h,5 000*0.1/1 600=0.31 h,此時臨界出水為18 min,停車重啟時長約20 min,來不及挖土作業,圍堰就飽和,開車就會流失土方,必須再次騰空庫容。
當圍堰容積小,制約連續施工時,不要勉強施工,應設法排空圍堰,最好采用可調堰頂控制圍堰排空。同時可采取如下措施,延長作業時間,提高挖泥船工作效率:1)改善絞刀采掘工藝,提高泥漿濃度;2)及時排空圍堰,降低吹填中心區域坡度,使泥漿均勻分布;3)增加排空次數,縮短泥漿脫水凝聚時間。
(責任編輯遲明春)
TV85
B
1009-6159(2016)-05-0030-02
2015-08-14
時培強(1977—),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