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敦,趙宗連,陳金劍
(1.利津縣水利局,山東 利津 257400;2.利津縣北宋鎮政府,山東 利津 257400)
利津縣黃河灘區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分析
趙振敦1,趙宗連2,陳金劍1
(1.利津縣水利局,山東 利津 257400;2.利津縣北宋鎮政府,山東 利津 257400)
對利津縣陳莊鎮黃河灘區高標準農田水利配套項目區的地理、水文、地質、水土資源、灌排體系進行了全面調查,對項目的建設規模、施工組織、工程移民、及水土保持、環境保護等措施進行了分析,對工程投資、項目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進行了綜合評價,得出了項目建設可行的結論。
利津縣;高標準農田;黃河灘區;水利配套
利津縣陳莊鎮高標準農田水利配套項目地處陳莊鎮東部黃河灘區內,位于利津縣與墾利縣交界處,總面積1 333.33 hm2,主要經濟作物為棉花。項目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氣溫急降,冬季寒冷干燥少雪。項目區歷年平均降水量為537.30 mm。水資源主要為黃河客水資源。項目區現狀為灌排一體,灌排體系主要有1條排水支溝,17條斗溝和22條農溝。田間排水由各級排水溝匯入排水支溝,經羅屋引黃閘排入刁口河。排水支溝位于刁口河以南,在項目區內建有涵洞11座、節制閘1座。建筑物雖常年使用,但維護較少,損壞嚴重。
由于利津縣陳莊鎮位于黃河最下游,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區域自然災害頻繁,項目區內原有排水工程不配套,排溝渠系淤積嚴重,且涵洞、節制閘規模較小,排水能力不足,導致田間積水不能及時排出,農業生產受到嚴重限制。因此,在黃河灘區實施高標準農田水利配套項目,可改善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實現項目區灌排配套,對建設現代農業,增加當地農民收入,解決“三農”問題十分必要。
該項目建設分為土方工程和建筑物工程兩部分。土方工程主要為疏挖排水支溝1條,長9.47 km;斗溝17條,全長36.05 km;農溝22條,全長54.26 km。共需完成土方開挖127.14萬m3。建筑物工程為新建涵洞1座、拆除重建涵洞11座、拆除重建節制閘1座。本工程工程規模為小(1)型,工程等別為Ⅳ等;新建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等別為4級,臨時性水工建筑物等別為5級。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對現有各級排溝進行疏挖,可逐步完善項目區排澇體系,提高排澇能力,改善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項目區農業的發展。
2.1項目施工組織
項目區對外交通主干線為黃河大壩、榮烏高速及鄉村土路,對外交通條件便利。項目區附近村莊較多,施工人員飲用水可接自來水,工地用水可就地引水。項目區附近供電網絡全覆蓋。施工用電可由既有電網引入,自設變壓器及配電柜,由發(配)電室引至各施工現場,供施工生產、生活使用。施工區內無線通訊全部覆蓋,滿足施工通訊要求。施工現場“水、電、網、訊、路”皆通,施工場地平整,具備施工條件。
2.2項目征地與移民措施
本工程項目區位于黃河灘區,13座建設建筑物位于排水支溝上,不存在新征占地。臨時占地類型主要為建筑物開挖棄土區、拆除建筑物垃圾堆放區和施工場地占地等。根據測量資料,臨時占地范圍內為荒地,故不存在遷占補償費用,更不需要工程移民。
2.3項目水土保持措施
根據主體工程情況,結合現場查勘和工程影響分析,確定本工程防治責任范圍為2.00 hm2。根據主體工程布局、施工擾動特點、建設時序、地貌特征以及產生的水土流失影響,將整個工程劃分為主體工程防治分區和施工臨時生產生活防治分區,防治分區面積分別為1.80 hm2和0.20 hm2。
1)工程措施:工程完工后需對臨時施工場地進行土地整治,恢復原土地利用類型。土地整治面積0.20 hm2。
2)植物措施:在項目區建筑物及排溝兩側均勻散播草籽進行防護。草種散播密度為80 kg/hm2。經計算共需要散播草籽面積為6.00 hm2。
3)臨時措施:鑒于本工程排溝疏挖、建筑物土方開挖等施工特點,盡量避免在大風大雨天氣施工,以減少風蝕和水蝕。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臨時堆土需設置覆蓋、攔擋措施。
另外,根據天氣預報,日降雨量大于50 mm的暴雨、速度大于5 m/s的大風時,采取覆蓋防護措施,減輕水土流失。
2.4項目環境保護
1)水環境保護措施。對生產廢水集中收集進入沉淀池后,經沉淀、中和和除油處理后設泵排抽。對施工人員臨時居住區設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對生活污水達標處理后排放。
2)大氣環境保護措施。對于施工粉塵,給施工人員發放個人防護面罩,并定期檢查;采用濕法作業減少土石方開挖、填筑等施工作業產生的粉塵量。對于交通揚塵要加強道路管理和養護,保持路面平整,及時清掃浮土,在施工現場配備2臺灑水車,每天的早晨、中午和晚上各灑水一次;對運輸物料做到輕裝輕放,并及時覆蓋;水泥和土料不要露天堆放,尤其在大風天氣,應有防塵網覆蓋。
3)聲環境保護措施。合理安排時間,避免晚上10:00至第二天早上6:00之間施工,做好施工申報登記工作,并采取必要的降噪防噪措施;對施工強度、機械及車輛操作人員、操作規程等管理方面嚴格要求,高噪聲車輛安裝消聲裝置。
4)固體廢棄物處理措施。生活及施工垃圾嚴謹隨意棄置,施工營地設旱廁;夏季施工土石料采取遮蓋遮擋等防沖措施;對生產廢料及時清運至渣場進行填埋,禁止將有毒有害廢棄物用作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環境。
通過水環境保護、大氣環境保護、聲環境保護及固體廢棄物處理等措施,實現了環境保護的全覆蓋,可以說措施得力、可行。
利津縣陳莊鎮高標準農田水利配套項目概算總投資2 030.63萬元,其中主體工程投資2 012.87元,水土保持費用10.86萬元,環境保護投資6.90萬元。項目投資市財政撥付1 000萬元,縣財政撥付1 030.63萬元。
按照《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對本項目進行經濟評價,得出的評價指標為:國民經濟內部收益率為9.74%,經濟凈現值為268.66萬元,經濟效益費用比為1.14。可以看出經濟內部收益率大于社會折現率,經濟凈現值大于零,經濟效益費用比大于1.00,說明該項目在經濟上是合理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若對項目分別按照投資增加10%和效益減少10%兩種情況進行敏感性分析,從計算的結果來看,經濟效益費用比大于1.00,在設定的浮動范圍內,各項經濟指標仍在規范范圍內,項目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綜上所述,利津縣陳莊鎮黃河灘區高標準農田水利配套項目建設對改善當地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項目建設資金到位,措施得當,項目實施后無論是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都十分顯著,項目建設切實可行。
(責任編輯張玉燕)
S27
B
1009-6159(2016)-05-0055-02
2015-08-13
趙振敦(1987—),男,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