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冉(寧陽縣河道管理局,山東寧陽271400)
?
從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看桑安口水庫建設
蘇冉
(寧陽縣河道管理局,山東寧陽271400)
【摘要】介紹了桑安口水庫工程基本建設情況和桑安口水庫供水區現狀及未來(以2020年為例)水資源供需情況,從供水保障方面分析了桑安口水庫建設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寧陽縣;桑安口水庫;供水工程
1.1桑安口水庫基本情況
桑安口水庫位于大汶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積6628m2,右岸為肥城市,左岸為寧陽縣,水域面積294hm2,總蓄水量約991.43萬m3。
1.2桑安口水庫工程布置
1)南支橡膠壩。位于大汶河干流南支主河槽內,采用枕式雙錨固充水式橡膠壩,壩高4.50m,底板高程為57.50m,正常蓄水位為62.00m,共設8孔,每孔凈寬50.00m,橡膠壩全長412.50m。
2)北支橡膠壩。位于大汶河北支副河槽內,采用枕式雙錨固充水式橡膠壩,壩高3.0m,底板高程為59.00m,正常蓄水位為62.0m,共設1孔,橡膠壩底寬80.00m。
3)護岸工程。北支河道樁號0+000~0+800段兩岸護砌,護砌總長度1.6km;北支河道入口處右岸樁號0+000~0+200段護砌,護砌長度0.2km;北支河道入口處左岸至南支橡膠壩上游段護砌,樁號為0+300~右1+540,護砌長度1.24km,總護砌長度3.04km。
2.1寧陽縣水資源供需情況
從水資源整體占有量來看,寧陽縣人均水資源占有量387m3,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6,屬嚴重缺水地區;寧陽縣供水保證率為50%時可以實現基本平衡,當保證率提升至75%、95%時,則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水,如果考慮到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因素,根據寧陽縣2020年各行業發展指標,采用水定額法進行預算,則寧陽縣供水保證率為75%、95%時供水余缺水程度將分別達到-21.6%、-33.5%,水將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尋找新的水源勢在必行。
2.2肥城市水資源供需情況
肥城市多年降水量為658.8mm,是嚴重缺水貧水地區。根據肥城市2020年各行業發展指標,采用水定額法進行預算,則肥城供水保證率為75%、95%時供水余缺水程度將分別達到-24.29%、-48.68%,況且由于用水量大,地下水開采過量,肥城市已經形成了256km2的地下水超采區。
3.1桑安口水庫供水區需水規模
根據統計桑安口水庫供水區現階段需水總量為5130.5萬m3,預測2020年需水總量為6213萬m3。
1)農業需水。桑安口水庫農業供水對象為寧陽縣鶴山鄉、伏山鎮、東疏鎮、泗店鎮4667hm2及肥城市尚莊爐水庫灌區1400hm2耕地,共計6067hm2,根據《山東省各行業用水定額》確定50%保證率下凈灌溉定額,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62,由此計算供水區農業灌溉需水量為3226萬m3,考慮節水改造情況預計2020年灌溉
(下轉第32頁)
水利用系數將達到0.66,農業灌溉需水量為3030萬m3。
2)城鎮生活需水。桑安口水庫城鎮供水范圍為寧陽縣鶴山鄉、東疏鎮以及肥城市孫伯鎮和安駕莊鎮,根據寧陽縣及肥城市統計年鑒,現狀供水區人口為23.16萬人,預測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25‰,到2020年供水區人口則達23.69萬人,按照生活用水綜合用水定額65L/人·天,生活需水量為549.47萬m3,根據《山東省水資源規劃》等文件預測2020年供水區居民生活用水綜合用水定額85L/人·天,生活需水量為735.05萬m3。
3)工業及城區生態用水。桑安口水庫工業供水范圍為寧陽縣鶴山鄉和東疏鎮鄉鎮工業及肥城市邊院工業園。根據《山東省水資源綜合規劃》、《山東省各行業用水定額》現階段寧陽縣工業總產值萬元取水量為2.98m3/萬元,供水區工業總產值119.17億元,由此計算工業需水355萬m3,預測2020年工業用水448萬m3;根據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編制的《引汶調水工程可研報告》現階段肥城市邊院工業園區需調水500萬m3,城區生態需調水500萬m3,2020年工業園區需調水1000萬m3,城區生態需調水1000萬m3。
3.2桑安口水庫供水保障能力
桑安口水庫建成后可形成長約5.6km,面積294hm2的水面,總蓄水量約991.43萬m3,可以完全滿足現階段供水區域需水要求,按照徑流調節典型年法計算,扣除10%的生態基流、水庫蒸發和滲漏損失,在正常蓄水位為61.8m時,50%保證率下可以保障2020年供水區生活、工業、城區生態及農業共6213萬m3的需水,90%保證率下可以保障2020年供水區生活、工業、城區生態用水及3.7萬畝的農田灌溉用水。桑安口水庫是按照大汶河徑流量“以水定庫”原則來設計建設的,在實現50%供水率恰好滿足和90%供水率盡可能多的提供農業用水情況下,讓大汶河蓄水供水成效達到了最優利用。
(責任編輯遲明春)
作者簡介:蘇冉(1990—),女,助理工程師
收稿日期:2015-06-13
【中圖分類號】TV6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6)-02-0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