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福利,李 明(昌樂縣水利局,山東昌樂262400)
?
昌樂縣水資源管理一體化探索
毛福利,李明
(昌樂縣水利局,山東昌樂262400)
【摘要】介紹了昌樂縣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及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一體化的現狀及經驗,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昌樂縣;水資源管理;一體化
昌樂縣人均水資源量293m3,水資源短缺,已成為該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因此,搞好昌樂縣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一體化工作,實現統一調度,優化配置、高效利用水資源將是支撐全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1.1水資源概況
根據資料統計,昌樂縣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12mm,水資源總量為17449萬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12712萬m3,地下水資源量為4738萬m3。水資源客水比例占42.8%,集中在汶河系和丹河系。昌樂縣的河流大都屬季節性河流,縣內主要河流有16條,以內河居多,地表徑流大部分攔蓄利用,地下水資源除朱劉工礦區處于超采狀態外,其它區域均處于采補動態平衡狀態。到目前為止,已建成大型水庫一座,中型水庫兩座,小型水庫104座,塘壩442座,總庫容25370萬m3,興利庫容11673萬m3,全縣擁有機電井7500多眼,年取地下水7000萬m3左右,初步形成了旱能灌、澇能排的防洪興利灌溉體系。
1.2水資源保護現狀
昌樂縣水環境狀況總體狀況良好,但近幾年,工業發展迅速,水資源需求量加大,污廢水排放量增多,影響了水資源質和量的變化。河流污染狀況日趨嚴重。彌河水系大丹河常家莊斷面污染嚴重,整個河段為無氧河段,化學耗氧量最高濃度值超標10倍多。桂河錢家莊水庫以下河段揮發酚、化學耗氧量、懸浮物均超標。汶河、紅河、白浪河及其支流的局部河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強度有上升趨勢。
大型供水水源地高崖水庫仍保持著Ⅱ~Ⅲ類的形態。荊山水庫除化學耗氧量偏高外,其余項目均不超標;馬宋水庫略有污染,主要污染指標是化學耗氧量超標0.3倍。南流泉等4座水庫作為城區供水水源地,重點監測,保護較好,各項指標均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就地下水環境來說,上述所提污染河段,均給附近區域地下水帶來一定程度的污染,特別是朱劉工礦區,由于工業排水,造成該區域水質下降,局部地區造成水交叉污染,縣城區地下水淺層不同程度被污染。
1.3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情況
一是積極促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已先后投資1.8億元建設了高崖水庫和荊山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增加可供水量1791萬m3。馬宋水庫加固工程和104座小型水庫加固工程,投資2億元以上,年增可供水量1200萬m3以上,在增加可供水量的同時,還確保了防洪安全,提高了人民生命財產的保障率。二是加大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步伐,自1999年以來,連續實施高崖水庫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國家累計投資3700萬元,對高崖水庫總干、東干、北干、南干進行防滲襯砌改造70余公里,同時還按照“水庫灌區防滲化,機井灌區管道化,高效作物微灌化、大棚瓜菜滴灌化”的要求,積極實施節水工程建設。三是大力實施“村村通”自來水工程,自1995年開始,連續3年投資6250萬元,共計解決756村46.7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四是城區供水工程發展迅速,供水規模持續加快。自2004年的日供水1萬t已迅速增至現在的日供水5萬t。通過招商引資途徑引進馬來西亞外商投資,建設高崖水庫向城區原水供水工程和南寨10萬t水廠建設工程,同時完善城區供水管網建設,工程總投資2.09億元,現已竣工投產使用。
2.1水資源管理體制不理順,利用效率低
昌樂縣目前水資源管理體制是:灌溉、排澇、水土保持、城區供水、用水由水利局管理,城市防洪、城市排水由城建部門管理;水質、污水處理及回用由環保部門管理,存在著分工較細、協調較差的問題,不利于水資源的總體開發利用和保護,影響了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
2.2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低,調度不暢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偏低,大中型水庫配套設施不完善,小型以下水庫缺少供水配套設施,致使地表水不能充分利用,過多采用地下水,違背了“優先使用地表水,合理開采地下水,鼓勵使用中水”的用水原則。
2.3水利基礎設施管理費用投入低,供水浪費
由于缺乏必要的維修資金,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工程老化、損壞等問題,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更為突出。
2.4水利基層管理機構經費不足,缺乏管理人才
昌樂縣水利基層管理機構主要是基層水管單位和鄉鎮水利站,存在管理經費不足、工作人員少,業務素質較差,工作窮于應付,水資源綜合管理跟不上等問題。
2.5缺乏水資源保護意識
昌樂縣河道、水庫、塘壩眾多,但對水資源”的概念缺乏認識,雖然很多人意識到周圍的水質在變壞,但對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等方面缺乏考慮。需要大力宣傳提高人們水資源統管意識,在日常生活中自覺保護水資源。
面對昌樂縣水資源現狀和一體化管理的制約因素,應按照生活、工業、農業、生態用水的次序優化配置水資源,加大保護水資源工業力度,不斷完善水利基礎設施配套措施,從而達到提高水利用效率和效益,實現昌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
1)理順水資源管理體制,實現水資源供水、排水和污水處理回用一體化管理,克服政出多門,實現“一龍管水”。
2)加大水利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為水資源優化調度搭建平臺。昌樂縣水資源優化調度已初具規模,南水北調工程(本縣)貫穿汶、白、丹、于、桂5河32庫,實現了水庫聯網,優化配置,下一步需要配套完善,搭建工程設施平臺,使有限的水資源合理開發、充分利用。
3)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應充分建設適應新形勢下的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各項水利工程發揮最大和長久效益。
4)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嚴格控制審批高耗水、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企業在昌樂縣上馬。
5)加強取水許可管理,狠抓節約用水工作。嚴格實行取水許可證制度,對取水申請嚴把審查關,新增取水項目必須進行包括水源、節水和水資源保護等內容的水資源論證,論證不合格的不予受理。制定合理水價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及農業灌溉和生活用水的利用率,大力推廣使用節水新工藝和新技術。
6)企業排水要嚴格執行達標排放制度,加強監督、監測,保證每一個排污企業都要達標排放,同時積極推進中水回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水資源的效益。
7)強化宣傳,營造水資源及水利基礎設施一體化管理氛圍。廣泛利用各種媒體,加大全縣人民對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水利基礎設施愛護的宣傳力度;宣傳節約用水經驗;宣傳典型水事違法事件的處理情況;宣傳水污染后的危害,從而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合理用水,一水多用,自覺地愛惜水、保護水。
(責任編輯張玉燕)
作者簡介:毛福利(1966—),男,高級工程師
收稿日期:2015-06-26
【中圖分類號】TV21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6)-02-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