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萬波(莒南縣陡山水庫管理處,山東莒南276634)
?
陡山水庫水資源管理現狀與治理對策
郁萬波
(莒南縣陡山水庫管理處,山東莒南276634)
【摘要】分析了陡山水庫水資源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與矛盾之處,探討了水庫管理涉及的管理體制、汛期防洪、水質污染、興利事業及人才培養的策略和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陡山水庫;水資源管理;生態環境;水質污染
水利工程是一項惠民工程,而水利工程中的水庫則承擔著攔洪蓄水、農業灌溉、抵抗自然風險等重要任務。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全國各地不斷涌現出一批大、中、小型水庫,其具備著不同功能和目的,為當地城市的建設與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并帶來了可觀的價值。但在水庫運維的管理過程中,卻始終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缺乏合理的管理體制、水庫防洪設施老化、水質污染等,如不對這類問題進行有效控制和消除,勢必會對水庫工程的建造意義帶來負面影響。
陡山水庫位于莒南縣城以北17km處,總庫容2.9億m3,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附帶漁業養殖、水力發電、旅游為一體的大(2)型水庫。水庫的下游分布著工礦企業、大店鎮駐地、莒青公路、嵐兗公路、兗石鐵路,農業灌溉面積6.67多萬公頃,得益居民達100多萬人。
1.1管理體制缺乏合理性
陡山水庫管理處,在體制改革以前,其管理沒有統一的規章制度,或欠缺完善,在日常的運維過程中,崗位與工作范圍差別較大、任務分工不明、工作效率較低且管理松散。而且,由于部分管理人員素質較低、缺乏進取心,沒有掌握具有現代科技防汛系統的使用方法,當出現問題時,無法進行常規的維護。
1.2庫區水質遭受污染
陡山水庫的徑流區域分布著許多村莊,很多家庭建立禽類或牲畜養殖場,其糞便隨意堆放在河邊,當河水上漲時,便隨著河水流入水庫;庫區緊鄰馬鬐山風景度假區,很多居民會借助這一優越自然條件,沿河修建各種美食飯店,其未經處理的生活廢水直接排入河道;水產養殖過程中的餌料,農業生產中的化肥、農藥等未降解物,對庫區水質造成嚴重的威脅。
1.3水庫的公益和興利間存在矛盾
當前,陡山水庫不僅承擔著公益事業的運作,還在經營著供水、發電等興利事業活動,在防洪、生態環境或水土保持等方面實現了自收自支。但是,當遇到干旱年份,水庫的公益事業,如防洪、灌溉等與發電、供水等興利活動則出現矛盾,在面對公益與興利的選擇時,為了水庫的良性運作,常常將公益事業放后,傾向于利益優先。
2.1制定統一的水庫管理制度
陡山水庫管理處以《水利工程質量管理規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為基礎,結合現代水利管理理念,制定出一套適用于本單位的水庫管理制度,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避免管理過程中出現盲目性與隨意性。制定的水庫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工作質量。即所管轄范圍內的建筑物、設備等,能夠始終處于良好的安全范圍和運行狀態;二是工作量。即在庫區各建筑物、設備等滿足運行質量的前提下,所做的全部工作。另外,庫區還成立了水利工程的管理機構,并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對工程的運維、管理進行統一的調度和指揮。
2.2水庫汛期的安全保障措施
陡山水庫自竣工至今,已先后多次對庫區壩體、放水洞、溢洪道進行加固維修,并于1981年底,被國務院列為“陡山水庫為淮河流域10年內進行除險加固的重點水庫之一”的重點工程。庫區氣象部門對災害性天氣24h監控,并及時發出預警;水文部門通過具有現代科技的水文自動測報系統,對庫區流域進行全方位的監測。兩者相輔相成,為水庫工程的安全運行以及人們的生命財產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
每年汛期到來前,水庫管理處均會組織人員對庫區防洪建筑物、設備等進行檢查,發現安全隱患及時維修。另外,管理處按照制定的防洪預案,下設了80人的常備專業搶險隊、汛期預備隊2400余人,并與砂料廠等當地企業簽訂了《防汛物資儲備協議》,以便汛期應急調用。
2.3發展綠色生態并嚴控污染源
陡山管理處自成立之日起,積極組織并開展多次植樹造林活動,沿水庫周邊先后種植達5萬余棵各類樹苗,形成了一道2萬余米的綠色長廊,四季生機盎然,并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同時,水政執法人員對水庫周邊進行不定期的檢查,對亂搭、亂建等現象進行集中整治,排污不達標的飯店停業整頓,加大水政執法力度,嚴控影響水質的不利因素。此外,管理處為了確保水庫水質的安全,每年會對水質進行定期化驗,確保全部指標滿足飲用水國家標準。
2.4以公益事業為基礎大力發展興利事業
水庫的運行與管理應具備公益和興利雙重任務。對水庫水資源的管理,在保證公共服務、生態環境、制度建設等基礎上,還應按照市場經濟的需求,制定水庫管理的各種興利事業的經營方針,以經濟利潤為目標,確保水庫的社會效益最大化,實現自我發展經營的可持續性。
2006年,憑借陡山水庫豐富的水資源、清澈的水質以及周圍秀美的山水風景,莒南縣通過招商引資,修建了集觀光、休閑、娛樂等為一體的馬鬐山風景度假區。從工程實施建設到竣工封頂,管理處堅持水資源和生態保護的基本原則,管理人員實行全程的監督與審核;在吸引游客、創造收益的同時,加大對景區環境和水質污染的監督與管理,始終以公益事業為第一位,控制并降低興利事業對水庫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
2.5加強宣傳并提高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
根據我國經濟發展以及庫區生態保護的需要,管理處廣泛采取各種宣傳手段,如:電視、廣播、報刊以及互聯網等宣傳工具,在庫區范圍內,大力宣傳水土流失、水體污染的危害性,提倡植樹造林、生態保護,使群眾認識到水庫與生活、社會發展的關系,不斷加強庫區群眾的愛水、護水意識,做好生態養殖、經營生產,積極并主動地去保護好水資源及生態環境。
2.6做好庫區管理人員的技術培養工作
水庫資源的管理和防護,離不開現代科技的數據支持,作為水庫管理單位,應積極引進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監控與報警產品,如:氣象和水文監測系統等,重視培養管理人員關于這方面操作業務的能力,并積極開展對水資源生態保護的科學研究工作。
水庫管理處的各層領導,始終將庫區管理人才的培養工作放在首位,并以庫區防洪、農業灌溉、抵抗自然風險等公益事業為教育的中心思想,積極開展并組織有關水庫管理、設備使用與維護等相關知識培訓,加強日常運維的事故處理能力,促使各項水資源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合理化。
水庫資源的日常運維與管理,對庫區范圍內的居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生態環境以及地區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因此,作為水庫管理者,要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對出現安全隱患的設施要及時檢修和加固,對破壞水質的污染源要及時控制并消除,加強水庫資源的管理工作,充分發揮水庫資源的公益和興利功能,為區域內的社會經濟、水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責任編輯崔春梅)
作者簡介:郁萬波(1969—),男,助理工程師
收稿日期:2015-06-29
【中圖分類號】TV6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6)-02-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