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堯
2015年年底,古裝劇《瑯琊榜》在中國、韓國各地引起熱潮,這股風不僅席卷海內外,還吹到了學校考試的試卷里。大中小學校的試卷里,紛紛驚現《瑯琊榜》版。考題一經貼出,引來了大波《瑯琊榜》迷的留言。
事實上,類似于《瑯琊榜》版的奇葩試卷或試題,不僅在中國學校有外國學校也有。比如,英國某大學的試題有,請學生闡述《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和電影《007》中邦德·詹姆斯之間的關系。那么,這樣的試卷究竟是輕松幽默還是嘩眾取寵呢?
從網友的評論來看,大部分網友雖然對此不斷吐槽,但還是為其紛紛點贊。從教育評價來看,必須厘清的誤區是,考核熱播影視劇與以熱播影視劇為載體考核相關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完全是不同的范疇。如果只在題干上“創新”,并不能真正考核學生所獲得的知識與素養,恐怕僅僅是嘩眾取寵而已。另外,由于學生既有不同的成長經驗,又有不同的個性稟賦,這些看似源于熱播影視劇的試題,也只是部分學生課余生活的內容。把僅部分學生熱衷的東西編入試卷,對其他學生是極其不公平的。
從教育考試理論上講,試卷是命題者按照一定的考試目的和要求來編制的。一份合格的試卷應該同時滿足正確、適度、符合、和諧與簡明的要求。正確主要指準確把握考試的性質,維護《課標》的權威性;適度主要指全面考查學生的學習,試題要具備典型性、要有信度和效度,對學生要公平公正;符合主要指試卷內容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體驗相符;和諧主要指依據考試目標選擇試題類型,合理安排試卷結構;簡明主要指試題的表述簡潔規范。然而,隨著社會對學生考試分數的過分偏愛,學校走入“考什么、教什么、學什么”的應試教育誤區,學生創新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被試卷與試題遺忘,考試的局限性暴露無遺。考試改革順理成章且不斷深入,奇葩試卷與之相伴應運而生。
試卷固然可以輕松活潑,但不能太任性了,要符合試卷的基本要求。一份試卷的優劣,通常是用其信度、效度、難度和區分度等要素來衡量的。信度是表示試卷作為測量工具的可靠程度的指標;效度是衡量考試結果與預定考試目標相符合的程度;難度是試卷考核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適合程度的指標;區分度是試卷對學生實際水平的區分程度或鑒別能力。要編制一份合格的試卷,必須要對以上要素充分理解,充分吃透。只要符合以上基本要求,即便成為社會輿論的熱點,奇葩試卷也是值得提倡的輕松幽默的好試卷。
責任編輯/肖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