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勝冰(涼山州鹽源縣水務局 四川 鹽源縣)
關于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探討
何勝冰
(涼山州鹽源縣水務局 四川 鹽源縣)
水利工程與國民生計息息相關,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具備一定積極作用。小型水利工程作為基層建設的關鍵對象,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適時改革創新管理體制可完成工程項目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基于此,本文結合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發展現狀,對其管理體制改革提出幾點優化建議,以供相關單位參考。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產權改革
小型水利工程作為工程建設中的重要發展內容主體之一,我國部門對其重視程度頗高,并為其制定了一系列推廣舉措。在水利部印發的《關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水建管[2013]169號通知中,對水利工程管理改革提出了新的建設內容,以進一步完善水利工程建設發展的管理體系。為此,相關領導部門需結合當下水利工程發展境況,明確工程產權和主體責任,為社會化、專業化的管理模式提供發展條件,以建立科學合理的良性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安全運行和經濟發展的實際效益。
1.注重投入、輕視管理
在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管理中,水利單位過度注重本地經濟發展理念,以融資發展為工程項目建設重點,不斷增強水利項目的投入力度,輕視了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造成管理機制薄弱。從小型農田工程基礎設施維護方面來看,管理工作沒有完全到位,不能及時維修相關設施和運行工具,因維修工作缺失而造成的水利工程經濟損失現象時常出現,阻礙了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進一步發展。并且,在興建水利工程時,由于融資渠道受到各方面不同因素的影響(實際收入、農副產品),工程管護資金無法真正落實并付諸實際工作,再加上近年來自然災害的制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還有待完善,對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行也具備一定影響。
2.主體不明、職責不清
我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作為基層建設,工程管理則為其提供發展輔助條件,也是國家部門一直倡導的首要解決問題。在水利工程的基礎設施和項目建設的后續工作中,國家政府、基層群眾、基層組織作為其重要管護主體,需要做好共同管理、維護優先的工作任務,以促進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全面運行。結合目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系,部分單位對管護資金和運行時間的控制力度,“無法管、不愿管、無力管”的困境時有發生,對工程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2】。如果發生工程基礎設施破損、資金來源不清等問題,再加上管理工作的不完善,對水利工程會造成安全、經濟運行問題,工程的后期效益也會受到影響,保障管理主體和工作職責的明確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3.重視不夠、機制不活
對于相關領導來說,水利工程建設對當地“招商引資”具有實際意義,“政績工程”現象普遍存在于工程建設中,工程管理工作難以完全開展;在旱澇問題中,部分農民并不理解水利工程建設價值和優勢,對排澇工程秉持負面思想觀念,村干部對此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也還有待增強。在《關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對農村用水合作組織經營管理提出了明確規定,為水利工程后期管理工作提供保障條件。但由于工程建設完工后的所有權歸屬與國家政府,使用權則以基層組織和收益群眾為主體,所有權和使用權沒有真正落實統一,工程管理機制還有待改革和創新,“用管不合”(有人管、無人用)現象普遍存在,造成水利工程設施發展較為落后。
1.落實經費,提供管理保障
針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重投入、輕管理”問題,結合小型水利工程的“點多、量大、面廣”等特點,為其提供管理工作的運行保障——管護經費,這對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具備實質性發展條件。首先,制定工程建設和資金使用管理條例。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約束管理是實現管理工作的基礎,通過工程項目的申報、立項、實時、驗收等過程,確定工程項目的投資規模和操作事項等相關內容,保障管護經費真正應用于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其次,延展融資渠道。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資金作為工程建設的首要發展條件,對完善工程項目運行體系具備直接作用。在某市利用公共財政補助發展小型農村水利工程項目案例中,當地政府以“投入、管理、受益”相統一為建設理念,利用農戶先行出資、上級資金補助的方式,也可采取農戶管理供水設備、村委組織工程用電等實行手段,充分保障群眾的自身利益和選擇意愿,以培養自愿出資的農戶(工程完成后實行補貼),完成管道安裝、設施建設等工序,以促使工程完工和管理效益的進一步發展。
2.明晰產權,實現責任管理
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水利部門可結合傳統的工程項目管理經驗,遵循“誰投入、誰管理、誰受益”的發展原則,改革傳統的“大鍋水”管理意識;堅持責任與管理并重,協調組織工程建設的各方面工作,營造良好的施工和管理環境,對管理部門和監管單位進行劃分整合,落實管理者的工程監管和后續監管權力,以實現有責任管理。從產權改革方面來看,水利部門需要始終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的管理,結合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的運行規模和經濟效益等境況,保障工程資產評估工作;通過水利工程建設的投資、維護等等管理條例,依靠政府的政策、經濟支持,在確保產權改革的前提下,完成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和項目建設工作,為農村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提供發展空間【3】。以政府部門對農村實施無水灌溉組織項目為例,當地政府部門利用實踐探索和改革創新的方式,利用基層水利隊伍建設的管理方式,秉持產權明晰、責任明確的優化理念,確保管理者對該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良性運行,以實現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這也是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
3.加強認識,推動機制發展
領導部門作為水利工程建設的直接控制對象,提升自身和群眾對工程建設的認知能力對管理機制發展具備實際意義,也是當下管理改革的關鍵任務。在《關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表示,政府部門及水利單位需要將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工作作為發展己任,在保障工程產權改革的基礎之上,通過“民辦公助”運行機制,正確落實資金投入和經費管理工作,并及時改革和創新工程管理模式,實現工程管理的專業化、社會化發展。為此,相關部門需要不斷充實內部管理人員的自主經營管理、設施維護管理等管理知識,健全基層水利服務組織機構,通過村管自治管理、村級水務管理等方式來建設維修養護隊伍,為集約化的養護服務提供發展保障。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機制改革中,因地制宜的建設理念向來都是其發展重點,也需積極推廣節水理念,實行節水灌溉以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益,這也是水利單位等相關部門需要注重的建設內容,對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機制發展具備直接效益。
綜上所述,目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發展還存在滯后性,主要是以“投入和管理不統一”、“責任主體不明確”、“管理機制僵硬化”為表現形式,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需遵循因地制宜的發展理念,結合當地水利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可從落實經費、明確產權和提升認識等方面入手,為進一步改革、創新水利工程管理提供發展依據,以實現水利工程建設的良性運行。
[1]吳新友. 關于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問題的探討[J]. 科技展望,2016,12:109.
[2]孫繼昌. 加快推進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 確保工程安全運行和效益充分發揮——《關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解讀[J]. 水利建設與管理,2013,06:1-4.
[3]李寶新.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改革及管理體制轉換的主要類型[J]. 現代農村科技,2014,11:39-40.
TU723
B
1007-6344(2016)06-01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