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波
[摘 要] 電影《卡特教練》是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經典勵志電影,講述了黑人教練卡特如何帶領球隊一步步實現自我,走向勝利的故事。導演托馬斯·卡特不僅以顛覆性的敘事模式、敘事主題、敘事風格完美地演繹了與眾不同的好萊塢運動題材電影,同時更向觀眾詮釋了拼搏精神和尋求自我精神的內涵。本文通過對電影《卡特教練》的敘事和精神分析,為了解和探討現代勵志影片的特點和風格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幫助。
[關鍵詞] 《卡特教練》;敘事;精神;內涵
在眾多電影題材中,勵志題材的運動影片激發了無數觀眾對生活的思考和希冀,已經成為世界影壇難以忽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眾多勵志影片中,2005年由托馬斯·卡特根據美國加州高中籃球教練肯·卡特真實故事改編的勵志運動電影《卡特教練》,改變了全世界觀眾對于傳統好萊塢運動影片的固有認識。電影《卡特教練》一改傳統的好萊塢個人英雄式敘事模式,講述了黑人籃球教練卡特采用離經叛道的執教理念帶領著墊底球隊不僅取得了競技上的成功,也指引著隊員尋找到人生的方向。
一、電影《卡特教練》的敘事分析
(一)反英雄式的敘事模式
電影《卡特教練》中沒有沿用傳統好萊塢勵志電影中固定的敘事模式,沒有刻意安排在影片情節最艱難或最關鍵時刻出現英雄式的人物來力挽狂瀾,也沒有讓卡特教練帶領團隊在受挫后重新異軍突起。影片《卡特教練》將矛盾對抗雙方升華到了意識形態的抽象范圍內,沒有選擇外部的矛盾勢力或者對抗性的力量。在影片中,卡特教練所執教的團隊在重要的比賽中沒有像傳統好萊塢電影那樣逆轉取勝,而是以一分之差惜敗,觀眾沒有等到卡特教練化腐朽為神奇,取得比賽的最終勝利。影片在敘述籃球隊成長的情景中,沒有像傳統好萊塢勵志影片那樣將卡特教練設定為類似隊員心靈引路者的溫暖或溫情的角色,而是將其刻畫成鐵血,甚至有點固執的形象。例如,在影片中最重要的比賽前,他固執地取消了比賽,讓主力球員坐冷板凳,甚至關閉球館、以辭職相逼。在對卡特的敘述刻畫中,電影摒棄了英雄式的贊美或者贊揚,時刻讓他充滿著爭議。這種反英雄式的敘事風格,讓影片擺脫了傳統好萊塢過度依賴個體的情節模式,也讓電影中的人物具有更加多面性的性格成分,為觀眾展示了更加真實的人性或人生,也讓觀眾在觀影中感受到故事帶來的五味雜陳,就像影片中的比賽一樣,有勝利也必然有失敗,同樣讓人回味無窮。
(二)多元深層敘事主題
電影《卡特教練》沒有完全限制在體育、對抗、勵志等常見的好萊塢敘事主題范圍內,而是在這一主線的基礎上,輔以教育、文化、種族主義等副線主題,讓這一勵志影片隱約中顯現著更多的文化內涵??梢哉f《卡特教練》將多元化的敘事主題凝聚在一起,但是其中最明顯的敘事主題之一當屬黑人自我身份的追尋??v觀傳統好萊塢勵志影片,大都反映了主人公們在艱難的情景中經過奮斗,最終反敗為勝。而且傳統的好萊塢勵志電影中主人公們多以白人為主,黑人相對較少,而《卡特教練》卻將黑人文化刻意地置于傳統好萊塢勵志電影常見的勝利主義背景中,從而完美地展示了黑人如何成功尋找到自我身份。影片《卡特教練》中,同樣身為黑人的教練卡特總是向黑人隊員克魯斯問道:“你心里的恐懼是什么?”卡特作為電影中籃球隊員的引路人,通過不斷的提問引導著黑人球員思考和看待黑人內心的恐懼。影片《卡特教練》讓觀眾,尤其黑人觀眾認識到他們害怕和白人競爭,害怕在競爭中失敗,因為美國社會并沒有賦予克魯斯等黑人太多的權利,黑人們自身也懼怕去改變這種現實。卡特教練在引領著球員走向勝利的過程中,也在讓黑人們面對社會對黑人消極的定義,讓球員們正視他們的膚色和權利,雖然這是個極為曲折漫長甚至痛苦的過程。影片中,克魯斯和卡特教練都在這種黑人身份的追尋中經歷過離隊、歸隊,最終都實現了鳳凰涅槃,認識到黑人們一直以來難以認識到的弱點和模糊的身份定義??梢哉f,電影在勵志的大主題下,以更深刻的主題含義讓美國人認識到:黑人并不是所謂的天生劣等民族,黑人之所以不自信是緣于其狹隘偏執的自我認同及對競爭的恐懼。只要黑人能夠戰勝內心的恐懼,擁有強烈的主體性及自我存在感,必能發現他們的價值,找回自己應有的身份。從這點上來說,電影《卡特教練》在敘事主題上超越了常見的好萊塢勵志影片。
(三)嚴肅的敘事風格
電影《卡特教練》一反好萊塢大眾影片的傳統,沒有將故事的娛樂性作為敘事的主要風格,而是在保持娛樂性的基礎上,將藝術性、教育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呈現出更加嚴肅綜合的敘事風格。好萊塢傳統勵志影片的敘事風格一般將娛樂元素放在影片的核心地位,讓電影的商業性成為大眾藝術最主要的評判標準。但是電影《卡特教練》沒有完全遵循這種模式,同時也沒有完全遵循說教式,而是在娛樂的大框架結構下,以矛盾沖突的計劃展示著藝術性和教育性。原有的詼諧、輕松、幽默元素在影片中只是偶爾出現,讓觀眾在教練、隊員、家長、學校的沖突中得到短暫的放松。另外,電影《卡特教練》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在敘事風格上更多地傾向于寫實。電影將生活化的校園情景予以影像化的處理,個性化地營造出自然、真實的影視感覺,既能完整地描述出主要角色的戲劇化沖突,也能啟迪觀眾對內在事件的思考。電影沒有正襟危坐般進行說教式的生硬灌輸,而是充分尊重了觀眾對審美的感受,只是以引動和幽默作為外在點綴,讓整個故事既不脫離大眾審美,也沒有喪失主流電影的內涵,從而讓電影獲得了極好的口碑和票房。
二、電影《卡特教練》的精神詮釋
雖然電影《卡特教練》的主題是圍繞著一位黑人教練帶領學生走向成功的故事內容,但是在運動電影的表象下,卻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勵志精神,鼓舞著各個階層的觀眾,去直面困難,超越自我。
(一)拼搏精神的詮釋
電影《卡特教練》中,教練卡特以籃球比賽為角色們提供了精神溝通的天地,讓他們在比賽中逐漸克服了膚色、階層的阻礙,建立起了友誼。電影中很多籃球隊成員都曾彷徨無助,但是最終在不斷的磨合中,他們建立起了尊重,認識到只有拼搏才能戰勝自我、戰勝對手并獲得理想的結果。電影中,球隊并沒有獲得最后的冠軍,但是讓每個觀眾都充分認識到重在參與并不意味著放棄了拼搏,而精神意義的拼搏比結果更加重要。電影讓觀眾明白只要是全力的拼搏便足以讓自己成為成功者,如同影片中最后關頭,球隊明知無法取勝但仍在堅持,盡管最終以一分敗北,但電影中每一個角色的表現完全配得上勝利。電影將拼搏的意義沒有局限于結果,而是將拼搏精神定義為努力過程中的付出,贏或者成功只是拼搏精神的表象,卻不能代表其實質。影片真正詮釋的拼搏精神是超越自我,這與傳統的好萊塢勵志影片有所不同。傳統好萊塢勵志影片對于成功的評價或認識長期處于一個誤區,認為只有勝利才是最有價值的拼搏。而影片中卡特教練和隊員卻真切地闡釋出拼搏精神的本質并不是超越對手,而是超越自己,無論結果勝利與否。同時電影也讓現代觀眾明白拼搏精神需要卡特教練等外在的刺激,假設籃球隊沒有遇到卡特,他們則很難真正地發揮出其拼搏精神。另外電影也通過其他非主要角色如凱尼恩·斯通、凱拉等人物彰顯出拼搏精神不應該局限于比賽場上,而應該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如在影片中,凱尼恩·斯通這個明星球員得知女友凱拉懷孕的消息后,必須在大學、夢想和家庭之間做出艱難的選擇,要么生下孩子,放棄大學和夢想,要么追求夢想,放棄女友和孩子。但是在電影中,卡特教練讓斯通認識到孩子和夢想的重要性,他毅然而然地選擇生下孩子并同時追求自己的夢想,在饑寒窘迫中堅持著對于夢想的執著,最終獲得了成功。此時,電影讓觀眾明白生活中也需要拼搏精神,不向眼前的困難屈服,不軟弱才能激發每個人身上真正的動力,達到人生的理想巔峰。
(二)堅持自我的精神詮釋
電影《卡特教練》講述的是在黑人教練卡特的帶領下,一個墊底球隊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卡特的指導下,這個黑人球隊不僅打進決賽,而且隊中的黑人逐漸找到了自己身份的定位,直面自己的膚色,敢于堅持自我并最終有6名黑人走入大學。電影《卡特教練》在勵志的精神下,讓觀眾充分體會到追求自我身份及堅持自我精神的重要性,只有堅持追求才能像黑人球隊一樣走出種族和膚色的困惑與麻木。影片中,導演托馬斯刻意選擇了里奇蒙這所以黑人為主的學校,在這個學校中絕大多數的黑人難以完成學業,還有一部分人會因為吸毒、販毒、幫派而被送進大牢。這個復雜的學校是美國黑人的社會縮影,反映了整個黑人社會的生存窘境。就像影片中卡亞的表姐19歲就有了孩子,要么走上黑道像克魯斯的哥哥一樣被人追殺;要么一輩子過著窮困的生活。每個黑人角色在影片伊始都迷失了自我,甚至白人對其歧視也不以為然,整個生活現狀都是麻木的。但是隨著卡特教練的到來,隨著他一步步對黑人自我身份的灌輸,隊員不再對白人的侮辱無動于衷,逐漸擺脫了白人強加于他們身上的侮辱,開始變得有生氣??ㄌ亟叹氶_始用鐵血的訓練幫助黑人們改造自己,影片中最具特點的就是卡特用俯臥撐和自殺訓練為球員立下了規矩,讓黑人球員逐漸認識到自己和白人一樣必須遵守規則,慢慢地在筋疲力盡的訓練中養成了良好的舉止,開始形成自我身份的雛形。影片中卡特教練為了讓黑人球員堅持學習,冒天下之大不韙取消比賽,即使深陷水深火熱之中也一直堅持著自我,以實際行動闡釋著堅持自我的決心和力量。影片中卡特教練作為黑人,在承受非議和責難時,寧可辭職也毫不妥協,最終換來了黑人球員的成功。影片以卡特的堅持自我充分地讓觀眾和黑人球員們認識到了堅持自我的意義。最終黑人們逐漸養成了良好的訓練和學習習慣,開始直面社會的黑暗,以內心的自我意志抗衡著外界的壓力和詆毀,形成了堅定的意志力。尤其在電影《卡特教練》的高潮處,卡特帶領球隊與弗朗西斯科高中的球隊會師決賽,盡管里奇蒙中學最終以一分敗北,但是此時導演卻打破了傳統好萊塢勵志電影的慣例,以一場失敗的決賽讓電影發展到了高潮。此時電影導演托馬斯沒有讓卡特教練和球員們表現出遺憾,而是讓黑人球員們充滿了勝利的喜悅,因為他們戰勝了內心作為黑人的自卑和對失敗的恐懼,由一個個單純的黑人球員變成了一個個偉大的斗士。當黑人球員們大聲呼喚他們的家鄉時,他們已經完全尋找到了自我,真正地承認了自己作為黑人的價值,也實現了對黑人身份及種族的完全認同,從此再也不會對自己黑人的膚色和種族感到彷徨和困惑。影片最后,卡特執教的球隊中,有6位成員考入大學,其中5人獲得獎學金,這些人的成功詮釋了追尋自我、堅持自我的精神價值和意義。影片讓觀眾認識到黑人或者任何人都不應存有狹隘偏執的民族觀、膚色觀,而應該和卡特教練一樣,清醒地認識自我和自己的定位,才能在主流社會中構建自我及自我民族身份的主體性,才能真正地珍惜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價值觀。所以電影《卡特教練》真正地詮釋了自我價值及自我精神的重要性,也為好萊塢傳統勵志電影增加了更多的人文主義精神和思考,讓影片獲得了商業和藝術上的認可。
總之,電影《卡特教練》并不屬于傳統意義上的勵志電影,它以獨特的敘事和精神詮釋讓影片充滿更多的藝術價值。可以說,電影以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樸素地表達了對人生的獨特理解,讓觀眾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里經受了精神的洗禮,同時電影本身也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內容超越了好萊塢傳統勵志電影,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1] 辜偉.電影《鐵血教練》中的體育拼搏精神探析[J].短篇小說,2013(05).
[2] 朱少雄.電影《鐵血教練》的拼搏精神探析[J].芒種,2014(05).
[3] 孟佩.電影《卡特教練》中美國黑人對身份的追尋[J].群文天地,2010(02).
[4] 艾志毅,李凌.體育電影的敘事風格探析[J].電影文學,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