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16年5月3日《光明日報》報道,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領銜中國、美國、德國、意大利、愛爾蘭及西班牙等國的研究人員,從基因組的角度對冰河時期歐洲古人群進行了研究,繪制出冰河時代歐亞人群的遺傳圖譜,在人類演化的時空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刊登于《自然》雜志。
據報道,研究人員總共研究了51個生活在末次冰期、分屬歐亞不同人群的個體的核基因組,樣本不僅代表個體信息,還覆蓋群體信息,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研究繪制的冰河時代歐亞人群的翔實的遺傳圖譜顯示了史前人類演化的復雜性細節,取得了3個重要發現:①尼安德特人基因在早期現代人基因中的含量急劇下降,很可能不是被“稀釋”,而是自然選擇的結果;②歐洲各地出現一個相似的早期文化,可能是技術傳播的原因,而不是人群遷移的結果;③歐洲存在一個早期現代人的重要群體,他們的演化是連續的,但也不是孤立的,氣候變暖讓早期現代人的活動范圍變大,不可避免地與別的人群在基因上有了交流,那里的人群在距今14000年左右的冰期結束后與近東人群出現了很強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