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學網2016年5月19日報道,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課題組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論文,揭示了距今15.6億年前長達30 cm以上的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它們或是植物的先祖。這一發現將地球上大型復雜多細胞生物的出現時間提前了近10億年。
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生命大約于40億年前在地球上出現,之后差不多30多億年的演化過程非常緩慢,直到距今6億年前都一直以肉眼不可見的微型、簡單的微生物形式存在。此次發現的化石群位于河北遷西縣和寬城縣境內,該地域大面積出露距今15億年前后的“中元古代”沉積巖石地層,被稱為“高于莊化石群”。發現的化石包括帶狀、舌狀、楔形和長卵形等多種形態類型。發現的最大舌形化石長28.6 cm,寬近8 cm。另一種帶狀化石長度達30 cm以上,寬度可達4.5 cm,部分標本可見明顯的底部固著器官。據推測,此次發現的多細胞生物生活在海洋的透光帶,依靠光合作用生長,是植物或海藻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