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英
品書
唯獨這樣的人—讀《史懷哲傳》
○崔小英
他是一位內心裝滿愛卻總是感覺遠遠不夠的老人。
他是一個歐洲人,可他的愛不僅是歐洲人的生命,更是遠在非洲的受難的黑人的生命;他的愛不僅是作為布道者的信仰的關懷,還是“敬畏生命”的人的精神關懷,他就是史懷哲。作家華姿筆下的《史懷哲傳》,是融入了她濃濃敬意的凄婉而壯麗的詩篇。史懷哲博士把他90年的生命活成了一本厚厚的書,不是因為他成為1952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而是因為他用一生追求和平,讓每一個人都活出價值與意義,并親身踐行此事的行為感動了作者,感動了我,感動了世界。
1913年,他38歲,獲得神學、哲學、醫學博士,在美好的前程面前,毅然決然地選擇“直接服務于人”的思想,來到了非洲叢林——蘭巴倫,在雞舍里成為那里唯一的醫生,而并不開化的非洲黑人用鼓聲宣告:“那個白人巫師來了。”1965年,他90歲,獲得和平獎、歌德獎和文化勛章,在萬千崇拜者面前,他平靜地踐行醫生、工匠、建筑師、伐木工和管風琴師的職責,把蘭巴倫醫院、麻風病村建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服務站和家園。9月4日,當他深情地看過親手搭建的一磚一瓦,撫摸過他親手種植的草木、親手飼養的牛羊之后,安然地離開了人世。非洲黑人的鼓聲響起,他們用鼓聲宣告:“我們的老爸爸走了。”
一個人的力量,何其微弱,可是它卻能改變世界;一個人的形象,渺若塵埃,可是它卻能經久回蕩。給我們自己一個活著的理由,讓歲月和年輪把它打磨成一顆珍珠,“敬畏生命”便從敬畏自己的生命開始,讓它活出獨有的價值和意義,亦如史懷哲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