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縣教育局教研室 田克杰
創設閱讀教學情境的有效策略
○大城縣教育局教研室 田克杰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應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創設適切的閱讀情境,讓學生帶著積極的心態進入文本,把學生的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有效結合起來,在和諧的閱讀氛圍中充分地與作者、文本展開對話,使學生真正喜歡上閱讀教學。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創設閱讀教學情境的有效策略。
語文教材圖文并茂,課文中有許多插圖,這是極為形象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教學資源,適時運用教學掛圖和課本插圖等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提供具體、直觀、形象的感性材料,使學生迅速觸摸文本意境,與文本展開直接對話。如教學《小馬過河》一文,教師不要急于讓學生通讀課文,可先依次出示文中的三幅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感知小馬、老馬、老牛、松鼠的生活經歷,鼓勵學生把看到的說出來,想象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在此基礎上引領學生借助插圖,興趣盎然地描述他們之間的各種語言。然后再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真正與文本對話,感悟文本的寓意。
在閱讀教學中,適宜的音樂能激起學生情感的火花,引領學生走進美妙的閱讀情境,融入文本語言。如《月光曲》一文講述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過程的傳說故事。如果僅憑讀書和語言描述,學生很難感受出月光曲的美好意境。適時播放鋼琴曲《月光曲》,讓學生親耳聆聽這首著名的樂曲,入情入境地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意境。再讀這段語言文字,學生讀得相當專注,感情真摯深沉,此時的一字一句都是從心靈深處迸發出來的,極富感染力。
角色表演是集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于一體的閱讀表現方法。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扮演角色的方法有分角色朗讀、分角色表演和改編課本劇。《我要的是葫蘆》《稱贊》《掌聲》等寫人、敘事的文章,可以讓學生聽到教材中各種人物的不同聲音,增進對課文的理解。《將相和》《孔子拜師》《一次成功的實驗》等故事性強或角色鮮明的課文,可組織學生裝扮成不同的人物角色,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進行現場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課本劇能更直觀地展開戲劇沖突,展現人物形象,反映文本主題。如《手捧花盆的孩子》《小攝影師》《巨人的花園》等,可以在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擔當課文中的角色進行表演,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真切體驗,也能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課件能模擬鮮活的教學情境,它將圖、文、視頻融為一體,是當今最直觀的網絡教學資源。它能有效渲染氣氛、烘托形象,讓僵硬的文字變得靈動活潑,使教學活動聲形并茂,情理交融,言意共生,增強學生的感受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促進有效閱讀。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恰到好處地利用課件,使學生獲得形、聲、色的直觀感覺,再現文本的真實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化靜為動、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