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老師,謝謝你!沒想到小曾也能獲得表揚信。你知道嗎?孩子一回家,就叫喊著:‘我得到表揚信啦!我得到表揚信啦!’一邊喊,一邊揮舞著表揚信。他高興的樣子,簡直無法形容。現在,孩子正在專心寫作業呢!”
這是一位家長打電話告訴我她孩子放學回家時的情景。
應該說,小曾算是“問題生”。3年來,為了改變他,我想了不少辦法,他也有短期的轉變,但好景不長,時常“舊病復發”,而且又添新“疾”。提起他,任課老師都搖頭。
一天,我為成功背誦《小古文100課》的同學頒發喜報。不一會兒,講臺上站滿了背誦過關的同學,我照例給他們拍照留作紀念。當我準備拍照時,小曾拉拉我的衣服,我看看他,他欲言又止。但從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十分羨慕。
下課了,我走出教室,他就跟了上來。我正要發問,他先開腔了:“老師,你說我能得到喜報嗎?”
我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能!這一點老師從沒有懷疑過。”
“真的?”他驚訝地問。
“不信,咱們私下約定:先從作業開始,只要你每天能按時完成作業,連續3天做到了,老師就在班上表揚你;一個星期做到了,老師給你發表揚信;連續兩個星期做到了,就頒發喜報。你看怎么樣?”我激勵道。
他看看我,想了想,答道:“好吧。”
“聽你的語氣,好像做不到啊,要不就算了吧。”我激將他。
“不,我能做到!,'他頑皮地伸出手指,要和我拉鉤。
第二天,我來到學校,第一件事就是看作業。我急切地找到小曾的作業,翻開一看,做得真不錯。詢問任課老師,他們好奇地看著我,仿佛在說,他的作業有什么看的,肯定沒交。不一會兒,他們驚訝地說:“不僅交了,而且做得不錯!這是怎么回事?”
我來到教室,發現小曾正在背誦小古文。我走到他身邊,他抬起頭,我向他豎起大拇指,鼓勵道:“加油!”
接下來的日子,我不時地激勵、提醒他,偶爾也“敲打敲打”他。后來他終于做到了,我兌現了諾言,在班上表揚了他,并鄭重地為他頒發表揚信和喜報。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一連幾個星期,小曾都能認真地完成作業。隨之,他改掉了不少壞習慣,上課專心聽講,下課惡作劇少了……
前兩年,之所以沒能使他徹底改變,是因為他作為內因的主體缺乏改變的動力。因此,無論外因如何努力,石頭永遠孵不出小雞。
當然,老師的作用不可小覷,持續的激勵、激將,適時的“敲打敲打”,方能湊效。
私下約定,公開表揚。因為私下約定,是不為人知的。在約定實施中,對學生偶爾無意犯的小錯,老師要包容,假裝視而不見,裝一回聾,作一次啞。你的一個眼神,一個舉動,他們都能心領神會。在一次次的包容中,他們享受著成功的快樂。
私下約定,公開表揚。學生變化了,能得到老師的贊美和同學們的羨慕。偶爾犯了錯誤,老師故意視而不見,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這樣能促進他們改正缺點。
(作者單位:安徽省宣城市第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