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提升貧困群眾的就業創業能力,提高貧困群眾工資性收入,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就業扶貧已成為精準扶貧工作的一個強有力措施。近年來,百色市創新工作思路,全力實施“123”就業工程,強化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服務,不斷夯實精準扶貧工作基礎,充分發揮就業扶貧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作用。
一、實施“123”就業工程,夯實精準扶貧工作基礎
2013年11月,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清華到百色就農民工工作進行調研時提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同時要求百色市各級黨委、人民政府要大膽先行先試,不斷突破各種障礙和限制,為農民工就業創業創造更好的條件。百色市就業服務中心通過認真學習彭清華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根據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的“政府幫助、社會援助、資金資助、自主互助”的指導思想,及時研究并制定全市“123”就業工程(即搭建一個市縣鄉三級培訓就業信息網;從2014年開始,用2年時間培養和評選1000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帶頭人、1000名農村勞動力創業帶頭人;建立農村勞動力、返鄉創業農民工、返鄉創業項目等三個信息庫)工作思路,由市委、市人民政府下發文件,作為全市重點工作統籌推進。
(一)搭建培訓就業信息網,強化精準扶貧手段
結合百色市實際,委托專業軟件公司,以自治區就業服務數據中心為核心,建立與自治區聯網的地級市資源數據庫,組織搭建市、縣、鄉互聯互通培訓就業信息網,形成覆蓋市、縣、鄉(街道)的三級信息網絡,實現一點登錄、全市查詢,為農民工免費提供用工需求、創業指導、政策咨詢等信息服務,提高就業質量,減少求職創業成本,幫助實現就業創業。
(二)開展“雙千”評選表彰,發揮典型帶動作用
從2014年起,用2年時間培養評選1000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帶頭人、1000名農村勞動力創業帶頭人。在全市每個行政村中分別確定1名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帶頭人、農村勞動力創業帶頭人培養對象,為每位對象建立檔案、跟蹤扶持,并擇優進行評選表彰,通過開展“雙千”培養評選,樹立就業創業先進典型,給予適當獎勵,激發農民工就業創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典型先進的影響力和示范帶頭作用,通過創業帶動就業。為953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帶頭人和1106名農村勞動力返鄉創業帶頭人建立檔案并進行跟蹤培養。2015年已分兩批對184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帶頭人和442名農村勞動力創業帶頭人進行表彰,頒發榮譽證書,
(三)建立三個信息數據庫,夯實精準服務基礎
1.開展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建立農村勞動力、返鄉創業農民工信息庫。實施精準扶貧,就要明確扶貧的對象,并找出致貧原因,分類制定脫貧規劃,確保扶貧工作精準到位。百色市全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全面掌握全市農村勞動力資源基礎數據,包括農村勞動力資源基本情況、就業情況、創業情況、社會保障情況、職業技能情況等45項指標,為有針對性地進行就業培訓和創業指導,實現精準就業扶貧奠定了堅實基礎。2015年全市農村勞動力共有219萬人,減去免調查人數2.5萬人,實有勞動力199.4萬人,外出務工人數80.12萬人,外出務工收入按每人年收入2萬元計算,全市外出務工年收入約160億元;全市返鄉創業農民工共12885人。
2.建立返鄉農民工創業項目數據庫。廣泛宣傳,在全市征集市場前景好、見效快、風險小、適合農民工創業的創業項目,擇優納入農民工返鄉創業項目庫,同時積極開展推介活動,搭建農民工和創業項目對接平臺,為創業者提供更多創業機會和創業選擇,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全市累計征集到558個創業項目,其中165個創業項目通過評審列入項目庫,印制《百色市返鄉農民工創業項目匯編》6772冊,通過就業服務平臺,以及舉辦各種創業項目展示推介會等方式,大力宣傳推介返鄉農民工創業項目,把創業項目送到農民工兄弟身邊,激發農民工返鄉創業熱情,
二、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能力
(一)全力開展貧困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
圍繞百色市產業特色、貧困人員實際情況和企業用工需求,鼓勵培訓機構開展貧困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重點抓好返鄉農民工和庫區移民、停產半停產企業員工技能培訓和就業引導服務,組織協調培訓機構免費為企業職工進行上崗培訓和技能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村富余勞動力、整村推進村屯勞動力、大石山區、邊境村屯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2014年全市開展技能培訓人數55510人,核發資格證書37118本,新增高級技能人才1568人,職業院校畢業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3373人,“雙證率”達到了66.10%,2014年全市撥付技能培訓補貼共3426.06萬元,其中:職業培訓補貼2767.85萬元,職業鑒定補貼658.21萬元。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市撥付技能培訓補貼2286.37萬元,其中:職業培訓補貼1868.66萬元,職業鑒定補貼417.71萬元,
(二)舉辦百色市農民工技能大賽,不斷提高農民工就業創業能力
舉辦百色市農民工技能大賽,引導和激勵廣大農民工學技能、練本領,有效將學、練、賽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農民工就業創業能力,至9月30日,百色市12個縣(區)已開展縣級初賽和市級復賽,共計參賽3091人,頒發初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2731人。9月25日,開展市級復賽,比賽人數為306人,核發中級職業資格證書277本(因為29人在賽前已經取得中級或中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因此本次復賽不再頒證)。組織34名優秀參賽選手參加自治區10月份決賽,5名選手分別在鋼筋工、家政服務員、客房服務員、美發師四個工種獲得五個三等獎的優異成績。
三、大力推動創新驅動,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一)以農民工創業園建設為抓手,搭建農村勞動力創業平臺
打造“4+2”園區模式,即以右江河谷的右江區、田陽縣、田東縣、平果縣4縣(區)為核心,以靖西、德保兩(市)縣為腹地的綜合型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區。目前,已有田東縣盛發和木有限責任公司木材綜合加工物流中心等16個項目,田陽縣至恒門業有限責任公司等43家企業,分別進入各園區,累計帶動8972人實現就業。
(二)以孵化基地建設為抓手,搭建畢業生就業創業平臺
實現孵化一批創業,帶動一批就業的目標。目前已有4個創業團隊人駐創業孵化基地,該基地將通過整合各類社會資源,為人駐的企業提供政策咨詢、創業培訓、導師指導、申報政策補貼等一系列創業扶持服務,幫扶指導創業者解決初創企業階段的突出困難,幫助其成功創業,
(三)推進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加大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力度
2014年全市共籌集小額擔保貸款基金3400萬元,發放小額擔保貸款8543.3萬元。扶持“田七回家”等農民工創業項目,為農民工創業帶動就業增加收入提供資金保障。2015年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18筆共2271萬元。
(四)以創業活動為載體,營造全民創業的良好氛圍
百色市于2015年6-7月舉辦了以“紅城創業,夢想起航”為主題的百色市首屆創業大賽,共有來自12個縣(區)不同領域的83個團隊參賽,涌現出多支優秀的創業團隊,如百色市展宇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百色市右江區福金芒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通過舉辦創業大賽,在全社會廣泛宣傳創業政策,交流創業經驗,營造出良好的創業氛圍,鼓勵和引導更多群體自主創業,帶動就業,助力全市精準扶貧工作。
四、落實就業扶持政策,加強公共就業服務
(一)落實積極就業政策,多渠道促進就業
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2250人,完成全年任務目標20000人的111.25%;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479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3000人的115.97%;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092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900人的121.3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7126人次,完成全年目標任務48000人的119.01%。
(二)做好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工作
重點幫助零就業家庭人員、殘疾人、“4050”人員、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和失地農民解決就業問題,并按政策落實好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扶持政策,鼓勵和引導更多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到基層就業。2014年,全市共為624名靈活就業困難人員發放社會保險補貼240.5萬元,2015年,全市共有1950個就業困難人員在政府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就業(其中零就業家庭人員537人、殘疾人55人、“4050”人員844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227人、其他287人),累計撥付崗位補貼1879.51萬元、社會保險補貼1407.70萬元;走訪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747戶,幫助236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對特困戶就業困難人員進行送崗位上門;向100名就業特困人員發放慰問金。
(三)加強公共就業服務
扎實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等一系列專項服務活動,多渠道為貧困群體和用人單位搭建供需合作平臺。近3年年均舉辦專場招聘會80場次,共有400家次用人單位進場招聘,累計提供就業崗位40000個,參加招聘會人數60000人次,初步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達8000人,有效促進轉移就業,不斷發展勞務經濟,有效提高貧困人員工資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