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學 李雪微 逄艷波
?
糧食應急物流庫存控制的經驗借鑒①
佳木斯大學 李雪微 逄艷波
摘 要:我國擁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陸上國土面積,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如此廣袤的國土自然也就容易涵蓋各種各樣的地形種類,自然災害也就多種多樣。近些年,由于環境污染等原因我國自然災害頻發,因此研究相應的應對措施就很有必要。糧食的應急物流和庫存控制就是為了應對這種情況而誕生的,本文通過分析目前我國在糧食應急物流庫存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參考國外的相關經驗,得到了若干啟示。
關鍵詞:糧食物流 應急物流 庫存控制
“糧食應急物流”是指為應對嚴重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軍事沖突等突發事件而對糧食物資、人員、資金的需求進行緊急保障的一種特殊物流活動。相應的,糧食應急物流庫存控制是對糧食應急物流的具體庫存辦法。
糧食應急物流及庫存控制能很好地幫助人們重建家園。然而,我國在糧食應急物流庫存控制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因此我們需要虛心地向國外學習先進的技術和方法應對我國多樣的自然災害。
1.1 美國
美國設立了專門的救災物流管理單位,統一應對問題,形成了以“聯邦政府到地方政府”的特有的應急物流庫存管理模式。經過多年的不斷探索和努力,美國形成了良好的應急管理機制,并且不斷向著標準化的方向發展,也使得物流管理體系更加規范化、科學化。美國在糧食應急物流方面采取固定量庫存系統模式,固定訂購量系統是訂購點和訂購量都固定的庫存控制系統,即指當庫存量下降到一定水平(即訂購點)時,就按固定的訂購批量進行訂購的庫存控制方式。美國是一個地震海嘯多發的國家,應急物流庫每年都有固定的庫存量,當發生地震時,可以及時地向災區撥發糧食,一旦糧食不夠,地方政府立刻向聯邦政府發出請求。聯邦政府在接收到地方政府的請求時,立刻制訂方案,合理安排運輸路線和發放糧食。
1.2 日本
日本對糧食應急物流庫存控制管理辦法更是進行科學化管理,物資分階段管理,制訂了災害運輸替代方案,形成了以“行政首腦指揮,機構協調聯系”的管理政策。日本處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更加重視公民的自救防范意識。在應急物流庫存控制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即固定間隔期系統,固定間隔期系統不需要隨時檢查庫存量,到了固定的間隔期,各種不同的物資可以同時訂貨。日本在自然災害多發期時進行糧食的儲備,當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向災區進行調配,隔一段時間進行糧食儲備,以便滿足災區的糧食需要。
1.3 俄羅斯
俄羅斯擁有了一套很完備的災害預防以及防控體系,民間組織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應急預防方面實行了分權化與多元化管理,不同的機構共同參與管理。在俄羅斯專門有一個由政府管轄的機構,專門為俄羅斯提供應急物流下的糧食和物資需要,這不僅及時有效,而且大大縮短了糧食運往災區的時間。
2.1 糧食應急物流庫存控制成本問題
與一般物流庫存控制成本不一樣。糧食應急物資的成本不僅包括物資的購買成本、人力搬運成本、運輸費用成本、倉儲成本,當應急物資資源不足時,還應該包括從其他物資充足的地方獲得物資時出現的額外成本。糧食應急物流實施時通常把救人和減少生命財產損失作為首要目標,把降低危害的范圍和程度作為重要目標,以此來維護災區的穩定。所以,人們往往忽視了物資庫存成本的問題。為了最大可能地保障糧食應急物資的充足供應,往往導致在進行應急救助時物資購買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和庫存成本的提高。另外,應急物資的庫存是臨時建立起來的,在短時間內集中數量很大的應急物資,勢必會導致物價的上漲,引起采購成本的升高,進而引起庫存成本的升高。
2.2 糧食應急物流庫存控制數量問題
首先,糧食應急物流需要的應急物資數量比較大。所以,在采購數量方面要特別的注意。但是,我國目前的應急采購制度剛剛起步,還不太規范,導致應急采購實施實施過程的無序性和雜亂性。另外,應急采購的突發性和采購物資品種數量的不確定性,給物資庫存的數量也帶來了很大的不可預測性。然而,在現實當中,由于運輸和配送的局限或不暢通導致救災物資不能在災情發生后的第一時間到達,物資總是在后期陸續到達,這就形成了救災物資在救災前期是非常匱乏的,而在救災中后期就會很充足的情況。救災物資呈現“前少后多”的現狀。但是,在后期的救災過程中對物資的需求量變小了,就會出現庫存數量的增加。
2.3 糧食應急物流庫存控制結構問題
危機發生時,由于人們對物資的快速需求導致人們對于糧食應急物資庫存結構的忽視,引起物資庫存結構不合理現象的發生。對于糧食應急物資的擺放位置不能按照需求物資的特點來進行安排配置,有的只是大概劃分了類似物資的位置范圍,而且也沒有明顯的物資分類標志,導致庫存物資的雜亂無序,搬運工人隨便把貨物堆到倉庫里,不便于分類管理。這樣的情況也造成物資收放記錄方面的困難,著實體現了物資庫存結構的臨時性。
2.4 糧食應急物流庫存控制管理人員問題
這個問題的出現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缺乏專業人員的培養途徑。目前很少有學校開設應急物流相關課程,導致應急物流人才的缺失。應急物流方面人才的培養以及應急物流的發展研究離不開大學這個知識的海洋。但是我們卻忽視了它的重要性。其次,國家對應急物流專業人員的培養以及科研探究的投資力度較弱,導致這個專業人員的缺失。第三,應急物資庫存管理人員一般都是臨時從各個單位抽調的人員,他們不具有相關的管理知識,導致管理的不合理性。應急物流庫存控制和管理具有其獨特性,需要有專業的管理人員進行管理。
3.1 糧食應急物流庫存控制成本方面
首先,危機發生后,國家應該馬上提出應急預案,各級政府和部門立即組成相應的解決問題的小組,以對危機的及時反應和應對作為重點。組織相關機構和人員組建應急小組,盡量避免全民上陣,制定方案保證庫存控制的秩序,避免哄抬價格,導致成本的增加。其次,在注意糧食應急物流購買成本,搬運成本,倉儲成本的前提下,還應該注意從其他物資充足的地方獲得物資時出現的額外成本費用。針對這一點,就我國而言,可以在地震多發地帶和自然災害多發地帶周邊儲備糧食,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周邊可以及時地將糧食物資運往災區,大大降低了糧食應急物流的庫存控制成本。
3.2 糧食應急物流庫存控制數量方面
災害發生前,根據以往采購情況制定預案,在災害發生時根據實際情況和預案進行采購,要做到有序不亂,嚴格控制庫存數量。在完善交通和配送的前提下,將糧食第一時間運送到災區,避免“前少后多”的情況發生,從而控制糧食應急物流庫存數量。不要盲目運送,導致糧食物資過多過少,應合理安排糧食物資的發放,按需分配。
3.3 糧食應急物流庫存控制結構方面
在危機情況下,將糧食應急物資按需求提前擺放到相應的位置,避免運送時雜亂無章,不能按需及時送到災區。應將糧食物資按一定方法進行擺放,并有相應的標志加以區分。分類管理,安排專人進行收發記錄。所以,對于應急物資的分類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3.4 糧食應急物流庫存控制管理人員方面
開設應急物流相關課程,培養專業人才。增加專業人員的培養途徑。重視大學物流專業的教育和培養,尤其是應急物流。國家和政府加大了對應急物流專業人才培養和投資的力度。例如:加大資金和設施設備的投入,在高校逐漸建立物流模型及實驗室等。選擇有專業管理知識的人才進行應急物流庫存控制的管理。
3.5 完善糧食應急儲備體系
充足的糧食儲備,是糧食應急物流庫存控制的的保障。在應對自然災害和其他緊急情況時,不斷提高經濟建設,完善糧食應急儲備體系是必要的。為了防止全國的糧食儲備量規模減小,無法滿足應急條件下糧食供應,要科學地建立糧食儲備體系,按照“總體規模、上下結合、統一要求,分階段分等級發展”,將中央與地方的發展方向不斷統一,在全國形成一個縱橫交錯的糧食儲備機構體系。首先,要根據不同地方發展需求,在不同地區儲備其所需的糧食品種,增加糧食儲備,提供在應急條件下所需的糧食;其次,是堅持糧食產量與原油產量并重的原則,倉庫各種物品的存放量都要保證,像糧食、原油、面粉等,保證在市場需要時能夠迅速放出,保證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夠有效實施。
3.6 加大應急條件下庫存控制部門信息管理
(1)政府出面進行宏觀調控,采用合理的信息采集與傳送方法,合理有效地保證糧食應急物資準確安全到達災區,減少傳送過程中的各種安全隱患,保證糧食物資平穩快速到達災區。(2)對大型糧食加工企業和批發市場按照糧食等級進行分類,做出預算報告。當緊急情況下可根據預算報告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糧食物資的調配。(3)實現糧食信息傳輸快速準確,必須建立和完善糧食信息網絡,科學合理地建立糧食信息采集點,采集的信息能夠代表當地糧食信息建設的實際情況。(4)通過居民口糧的調查,農民用戶糧食調查等多種方式,不斷掌握當地糧食需求的基本情況,開通應急避難通訊通道,有效地利用現代科技的力量,保證通訊設備聯絡順暢。(5)糧食預警工作要求及時發現,及早報告,快速、完善、有序地展開工作。應急通道及時打開能夠保障工作的順利開展,關系到指揮速度和快速做出決策。(6)不斷完善物流信息系統,對災區進行及時快速地反饋,確保及時快速地運送糧食。
通過借鑒外國糧食應急物流庫存控制的經驗,筆者不僅發現了我國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提出了改進措施。糧食物資應急與庫存控制,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同時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把物資成功地派送出去。在糧食物資緊急輸送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許多不確定因素,建立健全應急體系,做好應急措施,不斷保證監督和完善管理機制,在保證緊急狀態糧食供應的前提下,實現對庫存的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李軍,張建勇.緊急救災物資物流配送系統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2014(2).
[2]王宗喜.關于應急物流建設的若干問題[J].中國流通經濟,2013,(03).
[3]趙亞洲.糧食物流文獻述評[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2(5).
[4]張文峰.應急物資儲備模式及其儲備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3.
[5]曹翠珍,王俊新.基于適應性供應鏈的應急物流網絡優化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0(4).

通訊作者:逄艷波(1974-),女,黑龍江省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管理學方面的研究。
作者簡介:李雪微(1993-),女,黑龍江省哈爾濱人,佳木斯大學物流管理專業。
基金項目:①重大自然災害下黑龍江省糧食應急物流的庫存控制研究(15GLE10)2015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中圖分類號:F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2(a)-07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