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沛雯 白霞祖 李發展
(1.蘭州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2.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經濟管理系 甘肅 蘭州 730070)
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重點和趨勢研究
趙沛雯1白霞祖2李發展1
(1.蘭州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2.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經濟管理系 甘肅 蘭州 730070)
“十二五”時期,是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穩健增長期,文化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十三五”時期,是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持續增長期,文化旅游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第三產業的主導產業。明確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重點,預測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趨勢,對于科學制定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規劃、加快文化旅游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化旅游業發展重點發展趨勢
“十二五”時期,是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穩健增長期,文化旅游業發展勢頭強勁,文化旅游經濟收入呈現穩健增長。僅2015年,全市完成文化產業增加值60.91億元,增速為18.72%,帶動從業人員4.85萬人,占GDP比重2.9%;接待國內外游客4121.25萬人次,同比增長23.53%;實現旅游收入334.56億元,同比增長25.54%,占GDP比重達3.18%;實現旅游直接就業人數10萬人,間接就業人數50萬人,文化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十三五”時期,是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持續增長期,蘭州市將實現文化旅游旺市目標,把蘭州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旅游名城、西北區域旅游集散中心和全國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文化旅游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第三產業的主導產業。
“十三五”時期,蘭州市將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改革創新、提質增效為中心,以推進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搶抓“一帶一路”戰略和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機遇,加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全力推進全域旅游,全面提升文化旅游的可進入性、可駐足性、可消費性和可回頭性,切實將發展文化旅游業作為穩增長、調結構、保持有效投資的重要著力點,不斷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并在構筑“一核一帶一極多點”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和“一核一帶四板塊”旅游產業發展格局的基礎上,分區縣引導文化旅游業的發展。
(一)城關區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重點
作為蘭州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關區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發展潛力巨大。城關區應凸顯“山河名城·魅力城關”,重點以黃河之都為主題,以黃河風情線為軸線,聚合展示絲路文化、黃河文化、民族文化和現代科技文化內涵,在優化現有旅游觀光產品的基礎上,豐富完善水上旅游、商務會展等高端旅游產品,形成蘭州市旅游核心吸引力;以人文旅游資源為核心,以自然旅游資源為依托,深入挖掘金城蘭州的歷史文化內涵,通過產品組合形成具有蘭州古韻的金城攬勝文化旅游核心區。
(二)七里河區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重點
七里河區應凸顯“黃河金岸·七里夢鄉”,重點以“蘭州第一高峰”大尖山及生態環境的優勢為基礎,導入市場所需求的森林休閑度假功能,區別于傳統觀光型山地景區,聚焦運動休閑度假,開發森
林休閑度假游,構建城市回歸自然休閑、清涼避暑度假的旅游勝地;以八里鎮和阿干鎮為核心,促進兩鎮聯動,結合鄉村風貌改造,融入鄉村休閑度假功能;以西果園鎮為重點,整合周邊百合種植村落和種植基地,組建百合現代農業產業園,橫向與文化旅游業關聯,融入食、購、養生、體驗業態,打造基地觀光、百合文化體驗、主題餐飲、親子娛樂等功能,以此作為文化旅游吸引力,帶動周邊村落發展鄉村休閑度假。
(三)安寧區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重點
安寧區應凸顯“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重點依托每年一度的“桃花旅游節”、“蟠桃節”、“郁金香展”、“菊花展”和“冰雪節”等節會,以仁壽山生態文化旅游景區、十里桃鄉等優勢資源為基礎,大力發展節會旅游,以彌補蘭州會展旅游的不足;以安寧堡“千畝桃園”和劉家堡300畝“百年梨園”及五萬棵百年以上棗樹等優勢資源為依托開發農業休閑觀光旅游,發展鄉村休閑旅游;充分利用農特產品牌優勢,大力發展農業休閑旅游產業,推動以休閑、觀光、展銷、旅游為主的特色農業發展。同時大力宣傳桃花旅游節品牌形象,把安寧區發展成為蘭州市民春游賞花的佳地。
(四)西固區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重點
西固區作為蘭州市的工業中心,形成了以石油化工、能源、裝備制造和新材料“三大板塊”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已成為西部地區生產要素最密集的區域之一。西固區應凸顯“一山一港一遺存·一水一島一古鎮”,重點依托新興工業園、蘭州工業遺存博覽園等新建項目及蘭州石化、中核集團、蘭州鋁廠、威立雅水務集團等工業遺跡,發展新型工業旅游。東片區應依托在建的關山森林山地運動公園、金城公園一、二期建設,充分利用豐富的森林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以及文化旅游、娛樂休閑等相關產業為補充的文化產業鏈,建成一處集運動娛樂、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科普教育、生態保護為一體的森林旅游勝地;西片區應依托河口古鎮為核心,打造河口大景區項目。
(五)紅古區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重點
紅古區應凸顯“恐龍之鄉·人文沃土”,充分發揮紅古區“馬門溪龍之鄉”知名度,重點依托馬門溪龍遺址遺跡,增補恐龍化石公園、馬門溪龍科普館等相關旅游項目,打造集展示、教育、科普為一體的化石科普文化旅游區。
(六)蘭州新區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重點
蘭州新區應凸顯“蘭州新秀·都市樂園”,重點以都市游樂為主題,以空港旅游為拳頭產品,從山水旅游、人文旅游、農業旅游、工業旅游等出發,開發不同層次的文化旅游產品,構成多元化的文化旅游產品體系。
(七)皋蘭縣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重點
皋蘭縣應凸顯“黃河奇峽·花漾什川”,重點以優越的地理環境條件為依托,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為特色,融入鄉村休閑度假功能,深入挖掘皋蘭縣周邊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價值,促進文化旅游業的發展;以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為基礎、什川古梨園項目為支撐,導入自然體驗功能,聚焦游客的參與性,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回歸自然重返自然的旅游勝地,開發生態體驗文化旅游產品。
(八)榆中縣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重點
榆中縣應凸顯“名山古鎮·生態農家”,重點以興隆山大景區、官灘溝大景區為支撐,以蘭州一小時經濟圈內居民為主要客源市場,以自然生態的原生性為主要吸引,增補官灘溝游樂園等新興參與性文化游樂產品,打造蘭州市近郊生態觀光休閑、避暑標志性文化旅游區域;以“黃河千年古鎮”青城古鎮為支撐,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結合本身獨特的資源,融入古民俗體驗、黃河文化展示等功能,建設獨具韻味的黃河流域古鎮。
(九)永登縣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重點
永登縣應凸顯“土司古驛·絲路情懷”,重點依托連城魯土司衙門、紅城感恩寺等優勢資源,深入挖掘絲綢之路古驛站文化、土司文化等歷史文化,利用苦水玫瑰及大通河、莊浪河沿線村鎮發展以絲路文化為背景的復合型鄉村文化旅游產品。
(一)文化旅游業的重要性日漸凸顯
文化旅游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舉世公認的綠色產業、朝陽產業。文化旅游業的帶動作用非常強,輻射范圍也非常廣,是一業帶百業的綜合產業,也是國家和甘肅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文化旅游業對于調整產業結構、改善發展環境、提供就業崗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蘭州市文化旅游業已成為新興綜
合性業態,正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擴內需、促消費、調結構、增就業、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文化創意成為文化旅游業發展的新方向
文化創意業被稱為21世紀全球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全世界創意經濟每天創造的產值達220億美元,并以5%的年增長速度遞增,文化創意業已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文化創意業在旅游領域的拓展和延伸,已成為旅游業發展的新引擎;反之,旅游業的發展也為文化創意業的繁榮創造了新機遇、新動力。蘭州市應發揮省會城市的優勢,把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作為培植蘭州文化旅游業競爭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精心培育,力爭將蘭州打造成西部重要的文化創意設計與時尚消費產業基地,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化、專業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
(三)文化“深度游”成為文化旅游業發展的新亮點
我國的文化旅游已經從傳統“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游向以文化為主題導向的“文化深度游”、“文化休閑游”轉變,并出現了大量以文化遺產為核心主題的專項旅游產品。文化深度游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文化遺產旅游熱的興起和發展,“遺產旅游”已經成為世界文化旅游業最熱門的項目之一,文化“深度游”也已成為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新亮點。蘭州市應創新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通過政府強力推動,社會力量參與,整合文化旅游資源,形成以文化豐富旅游內涵、提升旅游層次,以旅游帶動文化消費、促進文化繁榮的良好格局,培育文化旅游業新的增長點。
(四)文化旅游產品不斷向精細化發展
拓展文化旅游發展空間,完善文化旅游產品體系,是“十三五”時期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趨勢之一。蘭州市應通過創新文化旅游體驗活動,全力完善文化旅游產品十一大體系,不斷推進文化旅游產品向精細化發展:一是發展精品鄉村文化旅游產品,實現精品鄉村文化旅游特色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二是發展康體養生文化旅游產品,加強文化旅游業與康體養生、養老服務業等的互動發展;三是發展紅色研學文化旅游產品,使紅色文化旅游與研學文化旅游聯合發展;四是發展黃河風情文化旅游產品,打造國家級黃河風情經典游覽景區;五是發展絲路文化旅游產品,打造豐富且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六是發展金城攬勝文化旅游產品,以觀光旅游為重點打造獨具特色的金城攬勝文化旅游產品;七是發展生態體驗文化旅游產品,提升文化旅游品質,重塑高端文化旅游品牌。八是發展休閑度假文化旅游產品,形成適合中高檔消費人群的休閑度假文化旅游產品;九是發展古鎮民俗文化旅游產品,提升現有文化旅游產品,挖掘文化旅游價值,實現文化與旅游的融合;十是發展特色節會文化旅游產品,提升節會文化旅游產品的競爭力;十一是發展美食購物文化旅游產品,做大做強購物文化旅游產業。
(五)自駕游漸成時尚
傳統的旅行社服務,給人們留下了許多負面的印象(主要是吃不好、睡不好、玩不好),使旅游大多變成了只有旅而沒有游。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觀念的轉變和各種硬件設施的完善,人們已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跟團游,而更具深度的自駕游應時興起、漸成時尚,自駕游已成為主流出游方式之一。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在國內旅游的40億人次中,自駕游游客占58.5%以上,達到23.4億人次。中國旅游車船協會預測,到“十三五”時期末,我國自駕游人數將達到58億人次,約占國內旅游人數的70%以上。相對于跟團游,自駕游在景區的選擇和時間的安排上更自由、更靈活,能更真切地感受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風土人情,彌補了傳統旅行社的不足。然而,由于道路設施不夠完善、沒有足夠的停車位置以及景區大規模游客接待能力不足等原因,自駕游游客經常遭遇“人在囧途”,方便性、舒適度等與游客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這就要求蘭州市文化旅游業應完善硬件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增強景區的可進入性、可駐足性、可消費性和可回頭性。
[1]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2014.8.21.
[2]甘肅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甘發[2014]20號,2014.12.1.
[3]蘭州市委市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蘭州旅游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蘭辦發[2015]38號,2015.5.6.
[4]蘭州市政府.《蘭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2016.3.28.
[5]蘭州市政府.《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綱要》.蘭政發[2016]31號,2016.5.3.
F592.7
A
1007-9106(2016)12-0054-03
*本文為2013年度蘭州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區域特色理念下的蘭州市旅游業發展問題研究”(2013-3-11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趙沛雯(1990—),女,蘭州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師,主要從事民商法教學和研究工作;李發展,蘭州交通大學經濟管理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