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芳 李坤
(山西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6)
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研究
張瑞芳 李坤
(山西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6)
目前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認知表象化、認同被動化等問題。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在于找到能夠滿足學生現實需求和心理特點,并且能夠長時間、長效性作用于學生心理的培育路徑。區分不同層次和階段的培育原則以及多維立體的研究型學習等路徑,可以為我國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戰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提供參考借鑒。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路徑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特別是在當下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1]因而,在多元價值影響的背景下,樹立大學生正確的、符合我國發展方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最為緊迫的首要環節。
(一)認知表象化
中共十八大提出“三個倡導”以來,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成為我國各高校關注的焦點,盡管各高校在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對大學生的影響并未觸及內心深處,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存在表象化的現象。據實際調查發現,85%大學生記不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內容,還有很多同學只是簡單地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對其提出緣由、理論價值、實踐意義和社會影響等方面完全不了解,所以現在很多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呈現表象化的狀態。
(二)認同被動化
強制性、被動式的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和活動方式很容易讓參與主體產生反感情緒,培育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更會讓認同被動化。據了解,很多同學表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活動自己并沒有主動參與其中,只是學校強制性的命令導致自己參加活動的事實,他們也大多只是帶著“坐場、熬時間”的心態參與。在這樣被動式接受和強制式參與的情況下,大學生很容易產生抵觸情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也被減弱,認同更加被動化。
(三)網絡新媒體作用不明顯
首先,隨著網絡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微博、微信、論壇等新型網絡媒體已成為大學生了解信息、表達觀點、抒發情感的重要場所。但據調查發現,65%的同學表示他們主要通過課堂教育、電視和報紙等傳統媒體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很少在自己時時都關注的微博、微信、論壇上看到。其次,網絡新媒體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創新作用不強,缺乏創新原動力,更多的是通過轉發等形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后,網絡新媒體時代的信息“碎片化風險”,網絡環境的“沉默螺旋效應”以及網民的“刻板成見因素”等都會對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效性產生影響,所以我們要更加重視網絡新媒體在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
(一)區分培育的不同階段
根據人類心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認知發展理論,我們知道人們對于所有事物都要經歷知、情、意、行的心理過程。[2]所以對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者也要經歷從認知到認同再到踐行的一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發展階段,最后實現”“教化于眾”的“日常化”、“大眾化”。區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不同階段,針對不同階段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方法,做到“好雨知時節”,才能讓培育活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內化于心”階段重視理論學習和宣傳,“外化于行”階段注重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和志愿活動,最后通過日?;?、系統化的實踐活動,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化于眾”。
(二)注重以學生為本
在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中,大學生是認知、認同的主體,對其主體身份的認同能在理想化自我與個性化自我之間實現平衡,以利于其主體性的發揮。所以我們要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特點和角度出發,采取他們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確保一切活動都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符合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符合學生的切身利益,增強學生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接受度。其次要采用符合學生特點的話語體系,要對同學們容易產生距離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家話語體系、官方話語體系進行重新編碼,形成符合大學生群體特點和心理需求的生動形象的語言體系,這樣才能更好地得到大學生的認可和接受。
(三)采取潛移默化的方式
專門向學生講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程和講座,往往由于講授內容與方式和大學生的心理需求、所接觸社會現實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培育效果不明顯,有時甚至會引起大學生的抵觸和反感。所以我們更需要采取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讓他們接受感染和熏陶,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漸日?;剿麄兊乃枷牒托袨橹?。很多宗教思想和宗族文化,都是通過大家耳濡目染的一些文化活動和周圍人的行為習慣,逐漸內化于心并成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各行規章制度、行為準則、禮儀制度、慶典活動、影視文化等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大學生逐漸認知、認同里面蘊含的思想與價值觀。
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與方法多種多樣,包括學生自主研究學習,重視課堂教育的主導作用,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發揮校園文化和宿舍文化的熏陶作用等,這里我們重點從四個方面展開探討。
(一)多維立體的研究型學習
推動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可以采取從局部到整體的思維方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進行歷史的、中外對比的詳細研究學習,在部分的基礎上高度整合成整體,從而能夠多維立體的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縱向歷史地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十二個詞”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蘊含了中國幾千年優秀思想文化的精髓。所以我們可以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十二個詞,從古代到現代,從中國到西方,從理論到實踐,從每組詞的詞根、近代以來的變化、當代的表現以及入選核心價值觀的理由等方面,歷史地、立體地進行學習研究,追本溯源,這樣既可以保證學習材料的豐富性,又延續了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基因,培育意義深遠。
2.橫向中外對比地探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點。每個國家每個時代都有符合其自身利益和特點的價值觀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有什么區別和聯系,這是我們深入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點與意義的重要方面。只有從中外價值觀對比的角度,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越性,才能讓廣大學生從根本上更好地抵御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的滲透,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我國的價值自信?,F在很多高校已經組織學生團體自主從中外價值觀對比的角度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研究和學習,從對比中發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越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結合實踐尋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之可能。價值觀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是超越資本主義價值觀的一種更先進,更具有生命力的價值觀,所以與受目前經濟社會基礎影響的人們日常生活和思想狀況會存在一定的距離。目前,我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存在停留在宣傳層面和浮在表面上的傾向,一定程度上未深入大學生的日常實際生活和進入到大學生的心腦中,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大多停留在“知道”層面,并未深入認同其內涵并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所以要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地生根”,我們需要尋找到切實有效的現實培育路徑,如通俗的話語體系,潛移默化的日常實踐活動等。只有把高高在上的思想理論和宣傳形式,落實到日常細小的生活中,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地”。
(二)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
網絡新媒體的特點是傳播速度快,傳播內容短小精悍,富有新穎性和娛樂性等,已成為人們了解各種信息和表達自己觀點的重要載體,所以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我們不僅要主動適應這一趨勢,更要把握這一趨勢,引領這一趨勢。首先,要重視并利用網絡新媒體,現在很多高校已建立微信平臺等網絡媒體,聚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懊藢TL”、“黨知部”、“心愿樹·善行路”等網絡宣傳形式,適應了網絡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引起了學生的極大關注。其次,要采取新穎的宣傳形式,很多網絡新媒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內容通過新穎的形式和簡短幽默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展現出來的,如“一張圖讀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適應了當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生動形象又寓意深刻,宣傳效果十分明顯。最后,在網絡新媒體宣傳過程中,要注意將宣傳內容的質量建設作為重點,實現內涵提質增效。注重提高宣傳內容的價值寓意性和喜聞樂見性,而不是通過簡單地轉發相關文件信息進行宣傳。
(三)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是我國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3]因此我們不僅要堅持理論教育更要重視社會實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很多高校堅持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并依托學生黨支部、學生會等,將分散化、碎片化的實踐活動整合起來,形成制度化、體系化和持續化的活動模式。第一,把社會實踐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如每年寒暑假組織“百村調研”和“美麗鄉村”實踐活動,讓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深入田間地頭,收集資料數據,同時宣傳法規政策。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團隊精神;第二,把社會實踐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每年開展“暑期三下鄉”活動,讓學生到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踐參觀,通過親身體驗和感悟革命精神,實現對大學生愛國精神、民主意識和公共道德的培養。第三,日常化的社會志愿活動。定期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和寒暑假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和“貧困地區支教”等活動,幫助困難群體,接觸社會實際。這些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逐漸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自己的意志品質,進而轉化為自己的行為實踐。
(四)注重在學校制度和管理中落細、落小、落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要實現在全員化、全方位化和全程化的過程中落細、落小、落實,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相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進一步信任和信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學校的規章制度要把涉及學生切身利益的各項制度,如獎學金評審制度、入黨推優制度等,從設立原則,具體流程,公開監督機制等,進一步具體化、細小化進行落實,切實保證學生在日常規章制度中體會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平、公正、法制和民主等精神。其次,學校的任課教師、服務部門和各級管理者要發揮好“為人師表”的榜樣作用,從學生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細小問題入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解決學生成長成才中的實際困難結合起來,在優化服務、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說服力和感召力。很多同學表示,學校的規章制度、管理方式和服務工作中蘊含的自由、民主、公正、友愛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以及他們在日常細小的班級活動中落實社會主義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做法,對他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會不自覺的成為他們以后工作和為人處世的準則。
[1]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人民日報,2014-05-05.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朱景林.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三個著力點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5).
[4]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徐芳
G641
A
1674-1676(2016)06-0040-03
山西省社科聯專項重點研究項目“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研究”(項目編號:SSKLZXKT2015022)。
張瑞芳(1991-),女,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輔導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李坤(1971-),男,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講師,研究方向為意識形態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