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梅
淺談社會保障管理信息化
吳立梅
隨著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和網絡經濟的出現,信息化建設已經在各行各業中占據關鍵的戰略位置。隨著社會保障建設步伐的加快,信息化在社會保障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把社會保障推進到信息化管理之中,已成為當今社會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關鍵環節。
社會保障信息化主要是利用電子技術手段建立全面的、覆蓋全國范圍的社會保障管理支持系統。加強社會保障的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信息系統,有利于加強基金監督,適應人員流動需求和統籌層次變化的需要。
目前,我國部-省-市三級勞動保障系統網絡已基本形成,社會保險管理信息系統核心平臺已經推廣到340個以上統籌地區勞動力市場管理信息系統已經推廣到200多個地市,各項建設任務穩步推進。但從整體上看,社會保障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目前還比較落后,系統建設不規范、不完善,制約了社會保險業務的發展需要,具體表現在以下六方面。
(一)信息化保障制度缺乏系統連續性。如何保障信息化建設在高起點上繼續保持發展的勢頭還需不斷地完善。應該建立一套包含方案前期調研、方案制定和論證,以及后期維護的系統化管理制度,既要考慮到長遠的發展利益,也要考慮到如何用最少的資金來滿足需求。
(二)網絡建設覆蓋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社保系統信息化網絡建設在地方內部的各部門聯網比較容易,而在與其他省市及各業務經辦部門聯網,與銀行、財政、郵局、醫院和藥店等聯網中還不能實現資源交換與共享,不利于實現社會保險各種前臺業務的計算機網絡規范化管理。
(三)業務流程缺乏一定的穩定性。歷經幾年改革,保險政策的改變造成業務流程也隨之變化,使業務流程缺乏穩定性,造成職工無法及時掌握整個業務流程的規定,無法最大限度地發揮信息化建設的優勢。
(四)資源數據庫信息質量存在缺陷。“五險合一”管理后實現了數據庫資源的共享,但是由于機構重組現象較多,造成職工信息變化頻繁,必然使某些數據不準確。主要原因一是建立數據庫時原始數據提供不準確;二是數據庫沒有及時更改;三是新老程序交替時出現數據錯誤,直接影響職工的切身利益。
(五)網絡安全管理面臨的威脅。
威脅社保系統信息化網絡安全因素有三個,一是管理人員操作的失誤或是安全意識薄弱造成的安全漏洞;二是人為的惡意攻擊和各種網絡病毒的侵害,容易導致信息的丟失和泄露;三是網絡軟件的缺陷和漏洞。
(六)社會保障卡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點:一是數據庫內信息不準確,造成制卡錯誤,如卡面照片與本人不一致、卡內帳戶金錯誤等;二是醫院讀卡經常出現讀錯或讀不出的現象,持卡人只能到相關部門再次讀卡;三是卡的保管不當,經常有丟失的情況,不僅影響就醫還有可能被盜用。
信息系統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是保障社保系統高效、平穩、 安全運行的重要環節。在制度保障方面,建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逐步完善。
(一)規范信息系統制度保障建設。一是結合實際情況,編制信息化建設的長遠規劃;二是制定統一的軟硬件核心設備標準,避免接口不一、信息不暢的現象;三是信息建設經費應實行專項管理,充分發揮有限的資金的作用;四是造就一支信息化建設所需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員隊伍;五是將行政管理、信息技術和業務經辦形成互動機制。
(二)拓展信息網絡化建設。一是充分發揮局域網的優勢,實現信息采集、信息處理、信息傳遞和信息查詢無紙網絡化辦公;二是充分把社保信息網站作為宣傳保險制度政策的重要陣地,直接面向參保人員提供服務;三是開發相應的應用軟件,用于醫院、藥店等機構業務的監控,充分發揮社保系統監督稽查的職能;四是適時地開展一些跨局域網業務的可行性研究,為社保信息聯網的進一步擴大奠定技術基礎。
(三)規范業務流程。一要優化業務流程,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勞動,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二要規范辦事程序,使各個環節緊緊相扣,相互制約;三要對所有操作人員的崗位職責和業務管理范圍、操作權限都有嚴格的規定;四要充分考慮政策的延續性,加大宣傳力度,使廣大參保職工能夠及時了解掌握系統的工作流程。
(四)規范社會保障卡的管理。
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每一位參保人都了解社保卡的重要性;二是加強相應配套制度的完善,例如完善卡的掛失、加密、鎖定和更換管理等服務。
(作者單位:古藺縣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