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芮慧強
圖/曹新征
?
細說再發性腹痛
文/芮慧強
圖/曹新征
小芙今年5歲,從出生后體質一直較弱,常常喊肚子痛。對此,小芙的媽媽有4點體會:一是小芙飯吃多了,肚子會痛;二是小芙多吃點兒冷食冷飲,稍微著點兒涼,肚子會痛;三是小芙舌尖一涼,肚子也會痛;四是小芙一個月至少要肚子痛一次,非常有規律,搞得全家人提心吊膽,生怕肚子痛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媽媽帶著小芙看了幾家醫院,做了不少項檢查都沒有查出什么問題,醫生最后得出結論:小芙這種情況屬于再發性腹痛。
⒈再發性腹痛不是病因診斷,而是癥狀診斷。
⒉再發性腹痛一般是指發作性腹痛,3個月內至少有3次發作,發作嚴重時可影響小兒的正常活動,而在發作間歇期小兒表現正常。
⒊再發性腹痛是小兒期的常見癥狀,多發于學前期及學齡期兒童,此年齡階段發病率為10%~20%,且女孩多于男孩。
誘發再發性腹痛的病因很多,有癥狀性、腹腔內器質性、消化道功能性、精神性及一些其他原因。
癥狀性:多為腸道外疾病引起,如上呼吸道感染、化膿性扁桃體炎、肝膽疾病、泌尿系統疾病、腸道寄生蟲病等均可引起腹痛。腸道寄生蟲病在以往曾是腹痛的最常見病因,近年來由于飲食衛生條件的改善,發病率已明顯減少,尤其是在城市。
腹腔內器質性:指腹腔內器質性疾病,如潰瘍病、闌尾炎、腸梗阻、急腹癥等。
消化道功能性:最常見的病因是飲食不當、亂吃零食、過食冷飲、便秘等。消化功能紊亂引起的腹痛亦可稱為功能性消化不良。
精神性:國內外有報告認為再發性腹痛與小兒的心理因素有關,如緊張、壓抑等。
其他:近期多家醫院的研究認為,再發性腹痛與慢性胃炎及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
表現1:腹痛的部位與性質主要靠患兒訴述,體檢時要使患兒配合以便檢查出是否有壓痛、肌緊張或腫物。年齡稍大的患兒檢查起來問題不大,能夠配合。年齡較小者往往不能配合,這時就要依靠突然發生的反常哭鬧、面色蒼白、出汗、精神差和特殊體位等來判斷。
表現2:了解患兒的飲食、嘔吐及大便情況等消化系統癥狀,有助于判斷病因。
①如為飲食不當而消化功能紊亂引起的腸痙攣,患兒表現為突然發作的陣發性腹痛,每次發作持續時間不長,從數分鐘至數十分鐘,時痛時止。
②每日發作或間隔數日發作,多數腹痛程度較輕,常在吃飯時發作,一會兒就能緩解,之后玩耍如常。
③嚴重者表現為哭鬧不安,翻滾出汗,甚至面色蒼白、手足發涼。
表現3:腹痛發作時檢查,多數腹部無陽性體征,少數可表現為腹部有輕壓痛,或似有肌緊張。間歇期全腹柔軟,無壓痛、無腸型、無腫物,偶爾能摸到索條狀痙攣的腸管,常有腹脹,腸鳴音亢進。
檢查項目1:大便常規,檢查有無消化不良與寄生蟲卵。
檢查項目2:外周血,必要時檢查白細胞及分類以排除炎癥感染的可能性。
檢查項目3:X線檢查,腹部平片以觀察腸淤張與游離氣體,必要時做鋇餐或鋇灌腸以觀察有無潰瘍病、胃炎、十二指腸炎、腸粘連或憩室等。
檢查項目4:胃鏡檢查,對于慢性反復發作的腹痛進行胃鏡檢查有助于全面發現胃部病變,如胃炎、十二指腸炎、潰瘍病等。
檢查項目5:胃電圖檢查,由于是無創性檢查,患兒易于接受,但是所得結果特異性不強,僅能作為參考。
檢查項目6:幽門螺桿菌檢查,與慢性反復發作的腹痛有密切關系。
檢查項目7:胃動力學檢查,如食管與十二指腸測壓、實時超聲、胃排空試驗,有助于排除消化道動力障礙的可能性。
再發性腹痛的主要診斷依據是反復發作的腹痛,而在發作間期缺乏異常體征。
既往發作史對診斷有幫助,不過要先排除器質性疾患的可能性,特別是容易和它相混淆的外科急腹癥,應注意鑒別并及時對癥處理。
常見病如膽道蛔蟲病、蛔蟲團腸梗阻、闌尾炎、腸套疊以及較少見的腸扭轉、腸穿孔、胰腺炎、嵌頓疝、先天性腸旋轉不良、膽道痙攣、膽管炎、腎結石、小型膽總管囊腫腹痛及回腸遠端憩室腹痛等均應做必要的檢查,與之認真鑒別。
有的內科疾病也可能引起較嚴重的腹痛。如大葉肺炎起病時,急性心力衰竭導致肝臟迅速增大,進而出現腹痛癥狀,必須緊急處理。
診斷還有2點注意:
①過敏性紫癜的腹痛實際是在胃腸黏膜發生紫癜病灶刺激腸壁引起腸痙攣,如同時出現皮膚紫癜即容易與單純的腸痙攣區別,但須注意紫癜的腸痙攣有時可繼發腸套疊,不可忽略。
②腹型癲癇表現為突然發作的腹部絞痛,多在臍周,有時在其他部位,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腹部檢查正常,而腦電圖有癲癇波可作鑒別。
治療1:對于癥狀性腹痛,首先是積極治療原發病。
治療2:對于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再發性腹痛要給予相應的內、外科治療。
治療3:功能性腹痛約占再發性腹痛的95%,治療重點包括幾下幾個方面。
①合理喂養。小兒進食以一日三餐為主,不要亂加“營養品”;按時吃飯,飯前不要吃零食(包括飲料),飯后吃水果;吃飯時要主副食搭配、葷素搭配、干稀搭配,多吃蔬菜,不要偏食。
②助消化藥。如果出現消化不良,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酵母片,腹脹時服用乳酶生。
③消化不良引起的急性腸痙攣。這是兒科常遇到的急癥,患兒突然發作,哭鬧不安,腹脹、腸鳴音亢進,在排除器質性急腹癥后,給予開塞露通便,既是診斷措施,又是治療措施,當患兒排便排氣后,腹痛可立即停止。
④物理療法。用暖手按摩腹部,或腹部放熱水袋、暖寶等可暫時緩解腹痛。
⑤解痙藥。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如顛茄、山莨菪堿口服。
⑥針灸療法。學齡前小兒可針、可灸,取穴位合谷、足三里、三陰交,臍上痛加中脘,臍下痛加關元、中極,臍周痛加天樞、氣海,側腹痛加陽陵泉,即刻止痛效果好。
治療4:如發現胃炎、潰瘍病及幽門螺桿菌感染,要給予相應治療。
治療5:如發現有胃腸動力障礙,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給予促動力藥,如嗎丁啉口服。
治療6:如發現有精神障礙,給予心理療法。
編輯李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