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軍
(湖南大學法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82)
從法學的研究對象與論證思路看法學研究方法*
肖海軍
(湖南大學法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82)
法學的研究對象為法現象,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應是論證法理、法條、法案這三個層面、三種狀態、三種形式的法現象之存在的正當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及其相互間的內在聯系。與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相比較,除以法現象為研究對象能體現法學的特殊性之外,以推論作為其基本的研究方法,更能彰顯法學學科的獨特性。通過對法學之特殊研究對象的分析,沿著“以法理釋法條,以法條斷法案,以法案評法條,以法條證法理”這一獨特的法學論證思路,我們會合乎邏輯地總結出推論就是法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因其在應對法理、法條和法案時的側重點差異,而具體表現為邏輯分析方法、法律解釋方法、案例分析方法等三大主要方法。
法學方法;推論;法理;法條;法案
法學研究方法是近年法學界討論和爭議的熱門話題,但對什么才是法學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學界的看法可謂見仁見智,諸如法教義學方法、法律解釋方法、實證分析方法、邏輯分析方法等等,不一而足。筆者認為,要弄清此一問題,應該解決如下三個層面的問題:一是什么才是法學的獨特研究方法?二是法學基本研究方法與部門法研究的特殊思維邏輯是在一種什么樣的關系?三是法學基本研究方法與其他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從科學學意義上講,當代科學體系可分為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其中人文社會科學又因其研究的重心是人還是社會,可分為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并呈出從深度分化和高度綜合的趨勢發展。自然科學最重要的支柱為實驗觀察與邏輯推理,其借助的基本方法為科學試驗、數理論證和系統分析等。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為人和社會現象,其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則為解釋與實證。由于不同人文社會科學所研究的對象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因之,不同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也就表現出明顯的不同,如哲學之為思辯;文學與藝術之為靈感與體驗;歷史學之為考證;社會學之為調查;人類學之為田野調查;經濟學之為以生產要素與產出效應之間的數量關系為分析對象的數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有實證分析法、邊際分析法等)。法學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分支,其研究既體現了人文社會科學的共性,同樣也取決于其研究對象的特殊性。
我們知道法學的研究對象為法現象,就如卡爾.拉倫茨先生所認為的那樣,法學系“以處理規范性角度下的法規范為主要任務”的學問*[德]卡爾·拉倫茨.法學方法論[M].陳愛娥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77.。法學研究就是通過對法現象研究,以揭示法現象及其隱藏的法關系之內在規律性,并進而找到解決法現象和理順法關系的良策。法學研究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但最主要的問題不外乎兩個:一是法現象存在的內在規律性;二是不同法現象之間有什么樣的內在聯系。
關于第一個問題,探索法現象存在的內在規律性。所謂法現象,從哲學意義上講,也就是法之外在的、能為人們所認知的存在形式,它具體表現為法理、法條和法案這三種典型形式。其中:(1)法理,又稱法道,為法的內在機理。它以理念、價值、原則為內在要素,以一系列由法律概念、法言法語等系統性法律知識圖譜為外在形式,屬理念法、價值法、原則法的范疇,它代表法緣起、產生、發展、演變的內在機理,象征著基于自然理性規則而在人與社會正常生產、生活過程中應當內含公平、正義要求的一種規范、規則和秩序,它屬自然法、應然法的范疇,是法應當存在的一種理念形態*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文所述的法理,既非理論法學上法理學,也非一般意義的法學原理,僅僅是特指以理念、價值、原則為存在形態之應然法現象。。法理雖然不如法條、法案那樣具體、直觀,卻無時無刻不滲透于人與社會的生產與生活之中,是最原始、最具本質意義的法形態,它是法條制定、法案裁決的道義依據。西方宗教神法學派中的永恒法,自然法學派理論中的自然法,中國古代法家所論的“天道”、儒家所推崇的“禮義”、墨家所依據的“天志”、道家所援用的“道義”、董仲舒所提倡的“春秋決獄”之“微言大義”,直至晚近我們所追求的法的價值,都是指的這個法理或法道。(2)法條,又稱法律或法規,主要為法的文本形式(當然包括習慣法),即以法律規范(一般認為包含適用條件、行為模式、法律后果三要素)為構成單元、以一定編纂體例為存在形式之行為規范的概稱。法條是以具體制度規則和行為規范為要素而存在的法形式和法現象,屬規則法、實在法、現行法的范疇。實證主義法學派和法教義學上的法在多數情況下就是指的文本狀態的法條,在法學研究的大多數語境中,法就是特指文本狀態的法條。(3)法案,又稱法律事件或法律活動,就是人們在社會生產與生活過程中所發生的具有法律意義(內含法的規則,或可依據法規范進行處理,或對法規范制定與修改有借鑒意義)的社會事件或社會現象。法案是實然狀態、運行層面的法,既是法理在現實社會中的重現和延伸,也是法條在真實生活情狀中的貫徹和檢驗,是最有生命的法現象。法案不是一般意義的案件,一般訴案只是法案的具體形式。法案可分為符合法理并吻合法條的法律事件或法律活動、符合法理但并不吻合法條的法律事件或法律活動、不符合法理但并不違反法條的法律事件或法律活動、既不符合法理且又違反法條的法律事件或法律活動等四種典型形態。
法學研究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對上述法理(理念、應然狀態的法)、法條(文本、實在狀態的法)、法案(運行、實然狀態的法)這三個層面、三種狀態、三種形式的法現象之存在的正當性、合理性和合法性進行論證和說明。其中:(1)對法理的論證和說明主要解決其正當性問題。諸如: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為什么會存在法理、法道?為什么需要這法理、法道?這法理、法道的具體功能是什么?這法理、法道有什么內在的規律性和必然性?這法理、法道是否又存在共性和個性?等等,其終極目的就是為解決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的法理或法道為什么是這樣而非那樣?其內在的正當性、必然性何在?(2)對法條的論證和說明主要解決其合理性問題。即文本意義的制度規則與行為規范為什么要這樣規定而不作那樣規定?其規定所依據的法理或法道是什么?這些制度規則與行為規范是否合理、適當而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法學研究常常有所謂對舊法的檢討和批判,對新法的解讀和評價,實際上其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舊法與新法的合理性問題。(3)對法案的論證和說明主要解決其合法性問題。對某一有法律意義的社會事件和社會現象,當其發生和處理之時,其考量的首要問題就是其是否符合法理或法道,是否有違文本上的法條或法規,即事件和現象本身的合法性判斷是前提,在這一合法性判斷與否的前提下,才涉及到依法和依什么樣的法進行處理和裁決問題。
關于第二個問題,就是尋求不同法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法理、法條、法案雖為不同的法現象,其內在的要素和存在的形態也各具差異,但它們之間卻存在著必然的、合乎邏輯的內在聯系,法學研究的另一重要任務,就是要揭示和闡述法理、法條、法案之間的內在聯系和互動關系。
(一)法學研究的具體論證思路
法學研究方法除受制于其特定的研究對象外,還取決于其具體的論證思路。
首先,法學有一個與其他人文社會科學迥然不同、以法言法語為基本元素支撐的法律知識圖譜和理論邏輯結構。這既是法學研究的前提條件,也是法學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其中,從一般社會現象中,抽象、概括、總結或約定出法現象的概念并使之理論化和系統化,如主體、公民、自然人、法人、人格、能力、物權、所有權、債、合同、標的物、權利、義務、犯罪、累犯、正當防衛、行政行為、管轄、原告、被告、訴訟第三人、準據法,等等,并賦予其特別的意義與內容,從而使之從一般社會現象與世俗概念中逐漸獨立開來,進而形成以法律概念為內在元素、以法言法語為外在特征的法律知識圖譜和理論邏輯結構。在所有人文社會科學中,唯有法律的知識圖譜、理論體系和邏輯結構比較獨特,其概念的特指、術語的內涵、知識的體系化、內容的系統性、邏輯的嚴謹性,很難在其他人文社會科學中找到對應與參照,而這些法學所有獨有的法律知識圖譜和理論邏輯結構,沒有經過全面系統的學習與嚴格的專業訓練,是難以掌握并理解的??梢?,法學研究的基本前提,就是必須全面掌握和系統了解以法言法語為基本元素支撐的法律知識圖譜和理論邏輯結構。
其次,法學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構建和完善現行的制度規則與法律體系,以更好地治理當代社會。法學研究有其特定甚至可以說是先入為主的價值觀。這一方面取決于人們對美好社會制度與良法善治的憧憬和追求;另一方面,也是前述法理(理念之法、價值之法、原則之法)的應有之義。
其三,法學研究有其特定的論證思路和邏輯位序。筆者認為法學研究之特定的論證思路和邏輯位序可概括為:“以法理釋法條,以法條斷法案,以法案評法條,以法條證法理?!本唧w而言,可描述為如下幾個步驟:第一步,探求法的理念、價值、原則及其內在規律性,整理出理念之法、價值之法、原則之法的內在元素和核心內容,并對其內在邏輯自恰性和妥當性進行論證和分析;第二步,依據既有的法律知識圖譜和理論邏輯結構,以法理(即理念之法、價值之法、原則之法)為指導來設計、評價、解釋法律文本(法條,即現行法),并對其合理性進行論證、分析和評價;第三步,依據法理與法條來判斷、裁決、處理法案,并對法案發生與處理的合法性進行論證、分析和評價;第四步,再以現實中的法案來評價法條,進而反證法理。
(二)法學研究基本方法的厘定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法學研究的過程,實質就是一個利用以法言法語為基本元素支撐的法律知識圖譜和理論邏輯結構,借助于既定的、特定的價值理念,本承“以法理釋法條,以法條斷法案,以法案評法條,以法條證法理”這一獨特論證思路和邏輯位序的一個推論過程,即是從一個或一些已知的命題、概念或規定(如法理、法條),通過推理、分析和論證,以求得出新命題、判斷、裁決、結論(如法條、法案)的一種思維過程或思維形式。足見,推論的方法可認定為是法學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與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相比較,除以法現象為研究對象能體現法學的特殊性之外,以推論作為其基本的研究方法,更能彰顯法學學科的獨特性。這是因為,雖然其他人文社會科學如哲學、歷史學、經濟學、社會學等,也有運用推論的,但如前所述,在這些學科中推論都不是主要方法,而是輔助方法;而惟有法學研究,推論方法則為其基本方法。這是因為:
1.推論方法在法學研究中具有基礎性。在法學研究中,推論是最基礎的研究方法,如法理為什么是這樣而非那樣?法條為什么是這樣設計或要作這樣的修改和完善?法案為什么要作這樣的定性、判斷、裁決和處理?如果不使用從已知命題(法理、法條)到結論命題(法條的設計與修改、法案的判斷與裁決)這一推論方法和思維邏輯,則幾乎沒有辦法展開。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沒有推論就沒有法學和法學研究。
2.推論方法在法學研究中具有職業性。法學研究必須借助于以法言法語為基本元素支撐的法律知識圖譜、理論邏輯結構和特定價值理念,沒有這一既定的前提條件,法學研究就寸步難行。而法律知識圖譜、理論邏輯結構和特定價值理念的專業性,則要求研究者必須接受嚴格的專業訓練,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而這恰恰是推論方法最顯著的特征和最基本的前提,并使之成為所有法律人(執政者、立法者、法律學者、律師、法官、檢察官)應當具備的最基本技能,沒有這一基本技能,就難以混跡法律界,更遑論法學研究了。也正是因為推論的職業性,故我國古代和近代,司法官、裁判官又常被稱為“推丞”、“推事”。如宋代大理寺的推丞、評事二官就相當于今天的法官或裁判員;又如,清末司法改革后,大理院及各級審判廳所設推事,專任審理案件之職,即為現今意義的審判員,此稱謂一直延續至民國時期。宋、清末及民國時期之所以貫之以“推”字,其主要考量的因素應是司法官、審判員不同于其他職業獨特的推論之思維方法和審案程式。
3.推論方法在法學研究中具有經常性。推論方法是法律職業和法學研究中經常使用的方法,舉凡法理的論證、政策的解讀、法條的解釋、法案的分析,無不要通過推論予以闡釋和明確,雖然法律職業和法學研究中還會運用其他許多的方法,但唯有推論方法最為常見且運用頻率最高。
4.推論方法在法學研究中具有普遍性。推論方法是所有法律職業和法學研究普遍運用的方法,就法律職業而言,執政者制定政策、立法者創制與修改法律、律師的代理與辯護、法官的斷案與裁決、檢察官的公訴與法律監督,警察的偵查與審訊,均須運行推論方法;就法學研究而言,無論理論法學,還是部門法學,其研究均要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到推論方法,也就是說,推論方法是所法律職業共同體共同的工作與研究方法,它具有普遍的適用性。
5.推論方法在法學研究中具有一貫性。如前所述,以法理、法條、法案等法現象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其根本的任務就是要尋求法現象的內在規律性和不同法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從前述所論的“以法理釋法條,以法條斷法案,以法案評法條,以法條證法理”這一法學論證思路,不難發現,推論方法幾乎貫穿于整個法律職業和法學研究的全過程。
足見,把推論方法概括、提煉為法學研究的最基本方法,是從法學本身的研究思路與論證過程總結出來的,比較符合法學研究的實際情況。
既然推論方法是法學區別于其他人文社會科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那么,對于這一獨特的法學研究之基本方法,其基本的內涵又是什么呢?
(一)推論方法與法教義學方法、法律解釋學方法的關系
在有關法學研究方法的討論中,法教義學方法或法律解釋學方法經常被視為法學的基本方法*關于法律解釋方法,代表性論著有梁慧星.民法解釋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陳金釗.法律解釋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這種觀點近幾年來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接受或推崇,特別是民法學界。關于法教義學,其解釋有二,學科論者認為“法教義學是一門將現行實在法秩序作為堅定信奉而不加懷疑的前提,并以此為出發點開展體系化與解釋工作的規范科學”*王澤鑒.人格權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1.;而方法論者則認為“法教義學是指運用法律自身的原理,遵循邏輯與體系的要求,以原則、規則、概念等要素制定、編纂與發展法律以及通過適當的解釋規則運用和闡釋法律的做法”*許德風.法教義學與價值判斷[J].中外法學,2008,(2):165-190;許德風.法教義學的應用[J].中外法學,2013,(5):937-973.。無論學科論,還是方法論,法教義學所使用的方法其實就是典型的推論方法,這可從德國最具代表的三大法教義學者的論述中找到答案。如德國著名刑法學者和刑法教義學家卡爾.恩吉施就認為,法律人的基本思維方法應是“從法律規范中獲取具體的法律判斷,特別是推論問題”,或者“從法律規范中獲取抽象的法律判斷,法律規范的解釋和理解”*[德]卡爾·恩吉施.法律思維導論[M].鄭永流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44.70.??枺骷┫壬傅膹姆梢幏兜椒膳袛嗟倪^程,就是一個法律推論的過程。對此,另一德國著名民法學者和民法教義學家卡爾.拉倫茨就說得再明白不過了,他認為,法學的基本任務就是“要‘理解’這些對它而言‘既存的事物’,以及隱含其中的意義關聯,”質言之,“‘作為理解的學問之法學’是透過解釋來理解語言的表達方式,及其規范性意義。”“法學要認識隱含在立即可解的字義背后的意涵,并將之表達出來。”*[德]卡爾·拉倫茨.法學方法論[M].陳愛娥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84-85.而這一表達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推論的過程。雖然,從嚴格意義上講,法學所要處理的不僅僅是現行法,還應包括應然法,更應包括法的實際運行,但卡爾.拉倫茨先生所主張的從尋求“既存的事物”(現行法)與待證的“實證法的規范效力、規范的意義內容”以及“法院判決中包含的裁判準則”之間隱含有“既存的事物”規則的意義關聯*[德]卡爾·拉倫茨.法學方法論[M].陳愛娥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77.84-85.,就說明要闡釋“現行法”到待證的法律、裁決規則之間隱含的、內在的意義關聯,必有賴于推論一以貫之。再如,在被稱為法教義學最具代表性的羅伯特·阿列克西先生(專治公法與法哲學)看來,法教義學的論證包括如下三個層面的內涵和位序,即:(1)對現行有效法律的描述;(2)對法律之概念和體系的研究;(3)提出解決法律案件的建議。羅伯特·阿列克西對法教義學論證思路和闡述邏輯是遵循著現象描述(經驗的維度)——邏輯解構(分析的維度)——規范解釋(實踐的維度)這一邏輯思路*[德]羅伯特·阿列克西.法律論證理論[M].舒國瀅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311.,其論證的過程明顯就是一個法律推論的過程。更何況,無論是卡爾.恩吉施,還是卡爾.拉倫茨,抑或羅伯特·阿列克西,其論證與研究均只限于現行法,其視角沒有擴展到應然法理和實然法案,如把法學研究的視野從現行實在法拓展到應然法理和實然法案,其推論的過程與特征就更為明顯。
至于法律解釋學方法或法律解釋方法,僅就其內容而言,多數情況與法教義學無異,只是更多被視為法教義學最基本的方法;如再深入分析法律解釋的過程和論證的思路,則會發現,法律解釋方法就是利用法理解釋法條,再以法理、法條解釋法案的過程,其實質也不外乎就是一個法律推論過程。
不難看出,法教義學方法或法律解釋學方法不應是法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但法教義學方法或法律解釋學方法的核心與精髓屬法律推論。就推論的內涵和過程而言,解釋僅僅只是推論的一個環節或一種主要方法,而非推論全部,更非法學基本研究方法的全部,自然,只有推論才可稱得上是法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相反。
(二)推論方法與法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盡管推論作為法學研究最基本的方法,貫穿于法學研究始終,但因法學研究對象又存在法理、法條、法案等三種典型形態,因此,推論方法在具體應對不同法現象時其側重點也就有所不同。具體而言,就法理而言,要側重于法律的邏輯判斷與推論;就法條而論,則重在對法律規范的論證與法條意義的解釋;就法案來說,其關注的重心則為法案性質的判斷與法條適用的推論。因此,在推論這一最基本的法律方法之下,因法學研究對象的差異,又派生出邏輯分析方法、法律解釋方法、案例分析方法這三大主要方法,這三大主要方法僅僅是法律推論方法在研究不同法現象時的具體化,同樣貫穿于整個法律職業與法學研究過程的始終。
(三)推論方法與部門法的特殊思維邏輯
在法學研究方法的討論中,理論法學與部門法學是否因為其研究的對象存在差異,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學者對此的觀點可謂大相徑庭。筆者認為,無論理論法學,還是部門法學,推論方法均是其研究的基本方法,且推論方法在具體應對不同法現象而派出來的邏輯分析方法、法律解釋方法、案例分析方法等三大主要研究方法,不僅適用于理論法學,也同樣適用于部門法學。這是因為理論法學并非純粹的法理,而是需要具體的法條與法案為論證基礎和反證對象,認為理論法學研究只涉及到純粹的法學原理,而與法條、法案無關,是完全錯誤的;同理,部門法并非只有法條和法案,同樣存在部門法理。足見,法理、法條、法案這三種不同形態的法現象,幾乎無差異地滲透于理論法學與部門法學之中,因此,就整體而言,理論法學與部門法學,甚至不同部門法學之間,其基本的研究方法如推論方法,進而其主要的研究方法如邏輯分析方法、法律解釋方法、案例分析方法,并不存在實質的差異性,這也是法學之所以為法學、法律職業之所以為專業職業、法律人之所以成為職業共同體的基礎條件。
此外,還有部分學者把部門法的價值向導、法律屬性、規范特征與制度規則當成該部門法的特殊研究方法,也是對法學基本研究方法或主要研究方法的誤判。正好相反,不同部門法的價值向導、法律屬性、規范特征與制度規則,如刑法屬禁止性規范,行政法為典型的設權與限權性規范,民商法則主要為授權性規范,而同樣為民商法部門,則有物權的法定、債權的自由、婚姻的倫理、侵權的國家干預、商法的技術規則和知識產權的時效保護等不同子部門法規則,而這些不同部門法甚至子部門法規則,恰恰卻不是研究該部門法或子部門法的主要方法或特殊方法,而僅僅屬于因不同部門法的知識背景和規范特質而產生的特殊思維邏輯,而這一特殊思維邏輯只是我們研究部門法或子部門法進行推論的前提和進行判斷、分析的參考因素??梢姡煌块T法的價值向導、法律屬性、規范特征與制度規則,與法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方法,是不可同義而語的。
(四)法學研究的其他輔助方法
法學畢竟屬于人文社會科學這一大家族,而所有人文社會科學均有其共性和相通之處,就法學研究方法而言,除了足以彰顯法學特質的推論這一基本方法以及由這一基本方法派生的邏輯分析、法律解釋、案例分析等三大主要方法之外,還可選擇所有人文社會科學的共同研究方法,如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比較分析方法等;更可借鑒和吸收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如實證分析方法、統計分析方法、社會調查方法、歷史分析方法等等。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所有人文社會科學可共同選擇的研究方法,還是借鑒和吸納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這些均不是法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或主要方法,而僅僅是居于次要地位的其他法學輔助研究方法。
綜前所述,不難得出如下結論:通過對法學之特殊研究對象的分析,沿著“以法理釋法條,以法條斷法案,以法案評法條,以法條證法理”這一獨特的法學論證思路,我們會合乎邏輯地總結出推論就是法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因其在應對法理、法條和法案時的側重點差異,而具體表現為邏輯分析方法、法律解釋方法、案例分析方法等三大主要方法。但即便如此,法學研究仍然可以選擇所有人文社會科學的共同研究方法,更可借鑒和吸收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
On Legal Method from Research Object and Demonstration Ideas of Law
XIAO Hai-jun
(Hunan University Law School, Changsha, Hunan 410082, China)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e science about law is the phenomenon of law, the main problem to be solved should be to demonstrate the justifiability, reasonability and legality and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of the three levels, three kinds of state, three forms such as legal principles, law articles and legal cases. Compared with othe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science about law should be depended on not only taking the phenomenon of law as its research object but also taking deduction as its basic research methods, and highlight the unique nature it. Through analysis to the special research object, along with demonstration ideas such as to analysis law articles with legal principles, to judge legal cases by law articles, to estimate law articles according to legal cases, to testify legal principles on the basis of law articles,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deduction is the most basic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science about law, and it embody specifically for these three main methods such as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legal explain method, case analysis method because of its emphasis on legal principles, law articles and legal cases.
legal research method; deduction; legal principles; law articles; legal cases
2016-08-16
肖海軍,男,湖南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商法學、經濟法學、部門法理學。
DF0
A
1672-769X(2016)06-0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