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法治思維與控權文化*

2016-04-11 08:30:59王茂慶
時代法學 2016年6期
關鍵詞:國家思維文化

王茂慶,亢 霖

(山東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山東 青島 266590)

法治思維與控權文化*

王茂慶,亢 霖

(山東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山東 青島 266590)

法治思維是“流淌著”的法治,控權文化則是法治思維的“源頭活水”。中國具有豐富的人治式控權文化傳統,但與法治思維存在根本沖突。家國同構傳統、國家主義法文化不利于法治式控權文化的形成,而且社會主義法文化也需要與法治式控權文化溝通。當下,從人治式控權文化向法治式控權文化的轉型已經展開,我們需要破除政治思維、權力思維、人情思維、法制思維的禁錮,樹立和運用法治思維。

法治;法治思維;控權文化;轉型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求“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第十三部分“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明確要“堅持依法治理,加強法治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提高黨員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作為“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的重要舉措。法治思維這一概念在黨的重要文件中頻頻出現,引起了學界的高度關注。法治思維是指人類符合法治的精神、原則、理念、邏輯和要求的思維習慣和程式。其主體是公權力的享有者或行使者,其標準是實質合法性,其目的是保障人權,其過程是具體化思維*韓春暉.論法治思維[J].行政法學研究,2013,(3):9-14.。因此,法治思維主要不是普通民眾基于法治觀念和意識進行的思維活動,而是公權力的享有者或行使者將法治的精神、原則、規則運用到法治實踐中的職業思維、專業思維和方法思維。公權力的享有者或行使者能否具備和運用法治思維,取決于經濟、政治、制度、文化、乃至專業素養等多種因素。本文關注的是法治思維背后的文化問題。沒有相應的文化基礎,法治思維便是“無根之水”。然而,不論從內涵還是外延上看,文化是都一個非常寬泛、“無從下手”的概念。在當下中國,漠視法律、侵犯人權、違反程序的現象仍比較嚴重。國家權力的任性不僅反映出法治思維的缺失,而且折射出對國家權力不設防、盲目信任的控權文化。那么,如何“看待”、“對待”國家權力,體現的是不同的控權文化,而不同的控權文化對法治思維的確立又具有不同的現實意義。本文擬以控權文化為切入點,在闡述中國人治式的控權文化傳統的基礎上,進而剖析法治式的控權文化在當下中國面臨的困境,最后對文化轉型與法治思維的確立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人治式的控權文化傳統

作為社會關系主體之間的控制力、支配力,權力是一種客觀現象。其中,國家權力作為影響最大、支配性最強的一種力量,直接左右著人們的幸福、社會的發展,乃至歷史的興衰。國家權力伴隨國家產生以來,就是一把“雙刃劍”。沒有國家權力,社會將叢林化,人與人淪落為狼和狼的關系;國家權力過于強大或者失控,則自由被剝奪,民不聊生,戰亂頻仍。從一定意義上講,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一部如何“看待”、“對待”國家權力的演進史。

在如何“看待”國家權力的問題上,傳統中國因其前現代的社會品性對國家權力的認知呈現出強烈的“附魅”特性。首先,借助君權神授觀念,將君權神化、附魅化。在中國,君權神授的思想源遠流長。《尚書·召誥》說:“有夏服天命”。漢朝董仲舒提出“天意”、“天志”的概念,以及“天人相與”的命題。認為天是有意志的,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最高主宰,天和人是相通的,人應該按照天的意志來行動。董仲舒以“天人相與”作為理論基礎,系統地闡述了君權神授理論。他認為,皇帝是天的兒子,是奉天之命來統治人世的。君權神授的思想影響深遠。歷代統治者無不自稱“奉天承運”,改朝換代便宣稱“替天行道”。君權神授理論強調君權的天然合理性和神圣不可侵犯性,使民眾對君權產生敬畏、崇拜的文化心理。其次,通過家國同構的制度安排,將國家權力宗法倫理化、附魅化。傳統中國在結構上表現為家國同構,即家庭、家族、國家是同質的,只表現為規模、層次上的區別。家族是家庭的擴大,國家則是家族的擴大和延伸。家國同構格局下,家是小國,國是大家。家有家長,國有國君。在儒家傳統中,宣揚要“事親以孝,事君以忠”。“忠孝”被上升為傳統道德的根本,“忠孝節義”被稱為“國之四維”。如果說國家是一座大廈,那么“忠孝節義”則是支撐國家的四大支柱。因此,在封建體制下,愛國就是效忠國君,愛家就是孝敬雙親。也就是說,愛國的核心就是“忠君”*歐陽康.民族精神:精神家園的內核[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0.199.。于是,“忠孝節義”得到維系,“三綱五常”得到遵從,便能實現家、國和諧,百姓安康。家、國同理、同質化,是對國家權力的又一次“附魅”,對中國人的影響是深遠的。

君權神授使君權獲得了神圣性而免受合法性追問,家國同構則使國家權力具備了倫理性而易受百姓的情感認同。國家權力的附魅化當然不意味著權力獲得了隨心所欲的“護身符”。在君權神授、家國同構的基礎上,就如何“對待”國家權力的問題,中國古代社會形成了以人治為核心、以德治為主體、以治吏為主要對象的控權文化傳統。首先,國家權力的先驗附魅與經驗控制相生相伴、并行不悖,造就了中國傳統控權文化的人治的本質內核。凡以統治者個人或少數人的利益、意志為轉移的,就是人治。中國古代社會是典型的人治,人治直接反映了“皇權至上”的專制本質。其次,國家權力神圣性、倫理性的預設,在路徑上只能用倫理道德去“綁架”國家權力,因此造就了中國傳統控權文化的主體是德治,即依靠德來約束、控制國家權力的行使者或者享有者。人治是德治的“內核”,德治是人治的“外殼”。德治有三重內涵:一是德政。墨子講“德者,得也”,即為民造福,利民厚生,輕徭薄賦,藏富于民。自古以來,“吃飯”一直都是中國統治者面對的第一要務和最低限度的要求。百姓有飯吃、有衣穿,統治者就進一步獲得了統治的合法性。當下,我們對生存權是首要人權的理解,對單位領導只要謀取職工高福利便易受擁護的感同身受,都可以看到德政文化的“影子”。二是德教。德教主要不是對民眾進行道德教育和感化,而是對國家權力行使者或享有者的一種硬性要求或控制。德教要求統治者克己復禮,“為政以德”,“仁者愛人”,實行仁政。三是禮教。古代統治者通過制定各種禮法條規和道德準則,如“三綱五常”、“從一而終”等,以禮法教化來鞏固等級制度和宗法關系。中華法系在唐代完成了德主刑輔、禮法結合的制度構建。再次,單靠“道德綁架式”的德治來控制宗法倫理化的國家權力,顯然不足以力保清正廉明,又因神授君權的不可挑戰性,因此,中國傳統控權文化的主要對象是官吏。“治國先治吏”。我國自先秦時期起,就十分重視對各級官吏的嚴格要求和管理。在各種法律中,都有管理官吏的專章、專條。例如,《唐律》明確規定“諸斷獄,皆須具引律令格式正文,違者笞三十。”《大清律例》“決罰不如法”條規定:“凡官司決人不如法(如應笞而用杖)者,笞四十;因而致死者,杖一百。”有學者據此認為,中國古代有關于緣法斷罪、罪刑法定的相關規定,比起西方反對侵害個人權利與自由而提出的罪刑法定主義要早十幾個世紀*張晉藩.弘揚中華法文化,豐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制[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0,(5):7.。另外,秦漢的察舉制、征辟制,魏晉的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的科舉制,都是從“入口”上保證官員德才兼備。第四,家國同構塑造了國家權力的宗法化、倫理化、等級化,因此,中國傳統控權文化呈現出一種單向的、自上而下的、等級森嚴的“線狀”控權模式。權力“金字塔”上層監督、控制下層,下層對上層負責。因此,越是接近權力“金字塔”的上層,其權力所受到的控制就會越弱。皇帝為維護其一家之天下,必然編制精細嚴密、手段嚴苛的控權網絡,因此,國家越是集權專制,控權手段、措施往往越復雜。然而,這種控權模式的動力源頭來自頂端——皇帝,因此,其實效性、持久性難有保障。

梁啟超認為,“中國自古及今惟有一政體,故政體分類之說,中國人腦識中所未嘗有也”*梁啟超.文集之九·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A].飲冰室合集[C].北京:中華書局,1989.60.。不過,中國古代社會也存在權力監督的體制和機制。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上,大體上經歷了從分封制、到郡縣制再到行省制的變遷,形成了中央集權式的中央與地方權力分配體系。在中央層級的權力分配上,經歷了從秦漢時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再到宋朝的二府三司制,以及明清的內閣六部制,形成了各種權力之間互不統屬、互相制約的權力劃分體制。

中國人治式的控權文化傳統綿延幾千年,內容豐富,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但與現代法治思維“格格不入”,和法治式的控權文化“水火不容”。人治時代的公權力的行使者或者享有者,維護的是等級秩序和集權統治,不可能具備法治思維,更不會去運用法治思維,相反,權力思維、人情思維、法制思維是其主要的思維方式。法治式的控權文化起源于西方,形成于近代,以社會契約論為理論基礎,實現了對國家、國家權力認知的“祛魅”和世俗化。把國家視為社會契約的產物、“必要的惡”,國家應依據憲法、國家權力須根據法律而存在、運行。在如何“對待”國家權力的問題上,從人的主體性出發,依賴人民主權的契約國家,憑借民主、法治、憲政等制度安排,構建出一套保障人的自由、財產和平等,體現公平、正義的現代法律制度,從而實現了對公權力的“馴服”。盡管國家因世俗化而喪失其神圣性,但這恰恰促成了國家的“重生”。國家由此重新獲得了民眾的情感認同,甚至敬畏、崇拜,成就了更高境界的“返魅”。

二、法治式控權文化的缺位

法治式的控權文化只有“內化于心”,法治思維實踐才能“外成于形”。公權力的行使者或者享有者運用法治思維是法治式的控權文化最具體、最直接、最具有生命力的表現。然而,歷史悠久的家國同構傳統,根深蒂固的國家主義文化,等等,使法治式的控權文化的培育和建設面臨諸多困境。

首先,家國同構的傳統不利于法治式控權文化的形成。家國同構的傳統造就了“忠君愛國”的民族文化心理:家長、國君都會愛自己的子女、子民,小家、大家(國)都是家,對國君、家長,甚至是“父母官”要忠孝,因此,對其進行控制是沒有必要的,甚至是不可思議的。由于“天高皇帝遠”,普通人一般感受不到“皇恩浩蕩”,但也體會不到皇權之惡。如遭遇地方官吏迫害,往往寄希望于“最大家長”——皇帝,幻想帝王微服私訪以救民于水火,或者走投無路后上京城、告御狀。“反奸臣不反天子”成為古代社會的常態現象。現今曾流行的一句俗語就是“經是好經,都是念經的給念歪了”。所以,中國人世代都在做“明君夢”、“清官夢”,而極少從制度上反思,更不會創生出人的主體性意涵,也難以孕育出民主、自由、人權等現代性概念和制度。自近代以來,中國開啟了一場家、國分離的深刻社會變遷,即宗法倫理回歸到“家”,民主法治支配“國”。這類似于西方近代完成的政教分離,“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沒有政教分離,就沒有西方現代社會的誕生;沒有家、國分離,中國也不會邁入現代社會之門。在當下中國,盡管家、國分離已成為基本事實,人治式控權文化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已漸趨消失,但其文化影響遠未消除,法治式的控權文化的形成仍是一項未竟的事業。

其次,國家主義法文化與法治式的控權文化存在沖突。不論是自古以來專制主義的根深蒂固,還是近代以來對主權獨立的不懈追求,抑或建國后對蘇聯模式的照搬照抄,甚至民族主義的強化教育,以及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合力促成了國家主義在中國的現實存在,并深刻塑造著當代中國社會。所謂國家主義,簡單地說,就是一種國家高于社會、個人的主張、思潮和實踐。“國家主義從屬于集體主義,在本質上是一種與自由主義相對的社會理念,它強調國家的一元化統治,國家具有最高的理性,國家意志貫穿于全部的社會活動與個人生活……。”*于杰.共和國法治建構中的國家主義立場[J].法制與社會發展,2014,(5):176.國家主義是以國家權力為核心、以權力至上為價值基礎的一種普遍存在于社會意識形態領域內的觀念體系*呂世倫.理論法學經緯[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31.。應該說,國家主義已經滲透到了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其影響是全方位的、持續性的、深遠的。國家主義法文化與法治式控權文化的沖突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在國家主義法文化看來,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是一切價值判斷的最終根基和標準,相反,人作為工具意義的存在,只能從為國家利益的實現中獲得存在的價值;在法治式控權文化的視野里,人作為目的,是一切價值判斷的最終根基和標準,國家作為社會契約的產物,以及民主、法治、憲政等制度安排,對獲得主體地位的人來說,最終只具有工具或手段的價值。因此,國家主義法文化不可避免地會怠慢、輕蔑人的意義和價值。在宏大、虛妄的國家利益面前,人權被侵害絕不會是偶然的事件。其次,在國家主義法文化看來,法律是國家意志的產物,是實現國家意志的工具,法律被置于工具的地位,國家因此不受法律的控制;相反,在法治式控權文化看來,法律具有至上性,憲法高于國家,須依憲治國;法律高于權力,權不能壓法。因此,國家主義法文化容易導致法律工具主義,法律易被淪為“玩物”。如果國家主義的陰霾不除,結果是,有實效性的違憲審查制度難以建立,依憲治國無法“落地”;法治思維無法取代政治思維,依法治國難以“生根”。

第三,社會主義法文化與法治式控權文化有待溝通。社會主義法文化作為最先進的法文化,絕不意味著不需要發展,其先進性恰恰在于它的開放性,在于它能積極吸收、借鑒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文化和文明成果。我們需要注意到,社會主義法文化與法治式控權文化之間也存在一定的不協調之處,需要進行溝通。首先,在社會主義法文化的視野里,國家是完美的善,而不是“必要的惡”。既然共和國是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艱苦奮斗取得的偉大成果,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換言之,既然共和國是人民奮斗的結果,是社會主義事業的“載體”,是人民利益的根本保障,那么,從文化心理上看,對人民共和國進行控制,是一件不可思議、無法接受的事情。因此,從本質上說,人民共和國是不需要控制的。但是,在法治式的控權文化中,不論是抽象意義上的主權國家,還是具體意義上的國家權力,都不是至高無上的,不是不受控制的,因為人民的自由、財產和幸福總會有來自國家侵害的危險。因此,國家必須被控制,權力必須在憲法、法律下活動。其次,在社會主義法文化的視野里,國家是一切價值判斷的最終依據,因此與國家主義存在一定的“家族相似性”。在法治式的控權文化看來,個人是一切價值判斷的最終依歸,人權具有至上性。從前者易于推導出國家的不受控制性,以及個人的受制約性和工具性,后者則相反。“雖然個人(及其后代)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當然受益人,但他們并不是社會的基礎和中心。社會主義國家不像自由國家,它的目的是促進、實現和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社會主義國家擁有生產、交通和通訊的主要手段;它必須有計劃;它必須組織人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使人民受組織訓練;它可以要求社會主義的將來而犧牲現在。”*[美]路易斯·亨金.當代中國的人權觀念:一種比較考察[A].張志銘譯.夏勇,公法(第1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92.再次,盡管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的最終目的是人的自由和解放,但是,這項偉大工程的建設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必須克服個人的自由,甚至犧牲個人的幸福。我國現行憲法實際上描繪了一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工程圖”。“序言”規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為實現偉大目標藍圖,現行憲法規定了基本的行動方案。“總綱”不僅明確了“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而且規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主集中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依法治國、經濟、科學、文化等基本社會制度。因此,每個人需要做的就是,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個人的自由和解放作為共產主義實現后的目標,在一定意義上是“將來式”,而不是“現在式”。相反,在法治式的控權文化這里,為實現人的主體地位,保障個人自由和民主權利,通過控制國家權力,給個人提供的是“現時”救濟。

三、文化轉型、思維轉變與法治思維

人治式的控權文化無法催生出法治的觀念、制度。只有在法治式的控權文化中,公權力的行使者或者享有者才可能具備法治思維,才可能運用法治思維。人治式的控權文化向法治式的控權文化的現代轉型,涵蓋觀念、制度、實踐等多個層面,是整個社會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近現代史既是一部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史,也是一部艱難的現代轉型史。在當下全球化與現代化進程不斷加速、交互影響的背景下,中國的現代轉型呈現出激烈震蕩、加快推進的態勢。相對于經濟、政治等領域的變革,文化的轉型因其相對獨立性而較為緩慢,但也更為根本和深遠。

控權文化的現代轉型,首先要從觀念上進行革新,為法治式控權文化的建設創造觀念條件。為此,必須認真對待國家權力,樹立現代性的國家權力觀念。所謂現代性的國家權力觀念,簡單地說,就是權力來源于權利的觀念,即國家、國家權力最終源于人民的人民主權觀念。只有現代性的國家權力觀念,才能引導人們逐步消除基于家國同構的情感認知,掃除國家主義的陰霾侵蝕,進而依照憲政原則強化權力分工、制約,按照法治原則控制權力運行,最終確立法治式的控權文化。與此相聯系的是,應該認真對待人性觀,因為“基于不同的人性論,西方將正義、公正的希望寄予對權力的限制上,而中國卻將希望寄予‘人’的良知與素質上。”*馬小紅.中國古代的“權力”理念——兼論中國古代社會的政體與法律[J].法學雜志,2012,(2):7.必須擺脫人治式控權文化所形成的思維上的“路徑依賴”:一旦出現了問題,總是習慣于從人道德修養上找原因,而不從制度、體制上反思。因此,在“好的制度”和“好人”哪個更重要的問題上,必須深刻領會鄧小平“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的至理名言,必須進行根本性的觀念調整。

控權文化的現代轉型,其次要從制度上進行改革,為法治式控權文化的建設提供制度條件。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大體上經歷了從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的曲折發展過程。從人治到法制的轉折點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基于對文革教訓的深刻反思,全會公報明確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從法制到法治的轉折大約在二十年之后。1997年黨的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將“依法治國”確立為治國的基本方略,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被載入憲法。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從立法、行政、司法三個方面對法治建設進行了全面細致、具有操作性的具體規劃,對法治式控權文化的制度建設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

控權文化的現代轉型,再次必須轉變思維,破除、調整舊的思維方式,使公權力的行使者或者享有者能夠真正自覺、主動地運用法治思維。唯有如此,法治式的控權文化才能成為“活生生”的實踐,控權文化的現代轉型才能真正成功。首先,必須排除政治思維方式。所謂政治思維,“是一種側重于從政治立場、政治利益、政治視野、政治博弈、政治方式出發對世界的觀察與思考”*張衛平.法治思維與政治思維[J].浙江社會科學,2013,(12):145.。政治思維從實質上看是一種背離法治的思維方式,因為政治利益、大局、政治訴求是優先考慮的根本決定性因素。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把政治思維方式從法律實踐中驅逐出去,才能回歸到法治的軌道上來,才能最終確立法治思維。其次,必須祛除權力思維方式。權力思維是典型的前現代思維,是中國轉型為現代社會必須祛除的一顆毒瘤。中國幾千年的治亂循環就是“打江山、坐江山”,“勝者王侯、敗者為寇”的不斷重演,造就了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權力思維模式。權力思維的特點在于,不講事實、不講邏輯,沒有對話和尊重,沒有程序和論證,信奉強權即真理。“我爸是李剛”刺激了每個中國人脆弱而敏感的神經,“官大一級壓死人”促使官場上的人拼命往上爬。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是在權力思維支配下對法治思維的直接侵害。如果說政治思維對法治的侵害還有點冠冕堂皇的話,那么權力思維就是赤裸裸的橫加干預和破壞。再次,必須讓人情思維方式“回歸”到私人領域。傳統中國是典型的倫理社會,也是人情社會。基于血緣、地緣等等所建立起來的關系紐帶,給人們提供了情感寄托和規范指引。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禮尚往來、投桃報李等等所謂“人情往來”在一定程度上是理所當然,甚至天經地義的,都人情思維的具體體現。當人情思維活動主要局限于家庭為主體的宗法社會內部,用于指導人們日常家庭生活時,并不會出現什么問題,甚至是最有效的調整方法,然而,在法治實踐的公法領域,如果用體現家庭倫理的人情思維取代體現法治原則的法治思維,其后果是不堪想象的。因此,我們必須把人情思維從法治實踐領域驅逐出去,使其“回歸”到私人領域,法治思維才能發揮其主導地位。第四,必須“更新”法制思維方式。法制的集中概括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因此,法制思維的本質是秩序思維。毋庸諱言,在“穩定壓倒一切”、維穩“警報”尚未解除的背景下,法制思維要升級為法治思維存在著諸多障礙。但是,法治思維并不是對法制思維的完全否定,而是更新和升級。也就是說,法治思維將善法、人權的內核注入到法制思維之中,是一種更高級的法制思維。法制思維以秩序價值為首要目標,從結果上看可能會帶來人權狀況的改善,但其實現過程往往伴隨著權力的驕橫和恣意,人權的漠視和侵害。然而,法治思維是以人權為首要目標,以尊重程序為標志,通過善法之治控制國家權力,在人權保障過程中最終實現人權狀況的改善。

法治思維是“流淌著”的法治,控權文化則是法治思維的“源頭活水”。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不僅受制于經濟、政治等決定性因素,而且,從人治式的控權文化向法治式的控權文化的轉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更為根本性的意義。法治為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奠基,法治思維則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

Legal Thinking and Power Control Culture

WANG Mao-qing, KANG Lin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Law,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590, China)

Thinking guided by rule of law is seen as manifestation of the spirit of rule of law, while the power control culture is the source of legal thinking. China has a rich cultural tradition of power control through rule of man, which is in fundamental conflict with legal thinking by rule of law. Both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 the family-state mode and the nationalistic legal culture made it difficult to form a power control culture guided by rule of law, whos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socialistic legal culture is also badly needed. With transformation of power control culture from rule of man to rule of law, we need to build and make good use of legal thinking guided by rule of law and get rid of the imprisonment of ways of thinking based purely on political, power, human relations and legal systems.

rule of law; legal thinking; power control culture; transformation

2016-08-09

王茂慶,男,山東科技大學文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法學理論;亢霖,男,山東科技大學文法學院,法學理論碩士研究生。

DF02

A

1672-769X(2016)06-0017-06

猜你喜歡
國家思維文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思維跳跳糖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誰遠誰近?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不卡毛片| 91精品小视频|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欧美色99|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亚洲欧美成人| 自拍中文字幕| 午夜视频日本|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无码 在线 在线| 亚洲无码37.|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国产精品999在线|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国语对白|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日本91视频|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毛片视频网址|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av无码DVD| 亚洲香蕉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狠狠干欧美|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在线看AV天堂| 午夜综合网|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 日韩欧美国产区|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jizz国产在线|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97| 无码人中文字幕|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国产va免费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色|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五月婷婷综合色|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欧美色视频日本| 制服丝袜一区| 国产欧美高清| 久久熟女AV|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欧美色香蕉|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成人日韩精品| 久久国产av麻豆| 亚洲欧洲综合|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视频你懂得|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