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宋慧喬的鼻子和Angelababy的眼睛
自出道以來,Angelababy就飽受“整容”傳聞困擾。比如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播出后,就有網友指出Angelababy在節目中大笑時下巴呈現不自然的形狀,像“抽屜把手”。2015年10月15日,在公證員的監督下,Angelababy接受權威醫療機構對其面部的全面檢查、鑒定,結果為從未整容。
網絡上,質疑明星整容的帖子層出不窮;現實中,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選擇整容來改變容貌,甚至希望借此改變命運。
姚金辰
悅己悅人有何不可
去整容的人,大多是出于對美的追求。可總有一些人喜歡用挑剔的眼光注視別人:“她的雙眼皮是割的,她的下巴是整的。”這讓愛美人士在追求美的同時,又為來自世俗的批判而苦悶。
無論是天生麗質還是人工再造,每一個漂亮的人兒都讓人感覺賞心悅目,“美美噠”。那么,通過整容與美麗“約會”,悅己悅人有何不可?
蔣天煜
你的美獨一無二
對于整容,我是持否定態度的,因為美是獨特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一面。就像女星姚晨,她的大嘴巴讓人過目不忘,成了她獨特的個人標識。
當大臉變成瓜子臉、單眼皮變成雙眼皮、塌鼻梁變成高鼻梁,你確實會發現自己變好看了。但是,你同樣會發現很多人的特征與你一樣,甚至可能出現“撞臉”的尷尬現象。屬于你的特點不在了,你又如何彰顯自己的獨特呢?
“人生最后一次拼智力的考試已經結束,到了大學以后,你會發現改變命運的不止智商,還有顏值。”2015年高考結束后,這句話在網上被不少人“點贊”。許多學生及家長認為,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要突出重圍,贏在踏入社會的起跑線上,擁有姣好的容貌也十分重要。于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踏上整容之路。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整形美容人數為9000萬,其中學生占了38.6%。
那么,這些年輕人都希望“改造”哪些部位呢?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整形美容中心,割雙眼皮、墊鼻子、瘦臉是被提及最多的,最熱門的整形模板是宋慧喬的鼻子和Angelababy的眼睛。大家都想“改造”眼睛和鼻子,這也好理解:中國人屬于蒙古人種,單眼皮偏多,鼻子也不像歐美的高加索人種那樣高挺,但現在主流的審美更偏向于大眼睛、雙眼皮、高鼻梁。
值得警惕的是,在大多數年輕人眼里,割雙眼皮、墊鼻子甚至削骨瘦臉都是很小的手術,因為電視上、馬路邊、電梯間里,鋪天蓋地的廣告總是傳遞出“整容很簡單,整容無風險”的信息。
而事實上,現實中不乏整容失敗的例子:在臉部注射膠原蛋白,結果出現大量腫塊;做了假體隆鼻、削尖下巴,結果鼻子歪了,說話變得含糊不清;用激光祛斑反而滿臉出紅疹,痛癢不堪……更嚴重者,2015年1月,一名中國游客在韓國接受整容手術時心臟驟停,陷入腦死亡狀態。
對此,浙大一院整形美容中心吳慧玲主任說:“哪怕是大家眼中一個小小的雙眼皮手術,做得不好,輕則左右不對稱影響美觀,重則損傷重要的血管神經,甚至造成失明。”至于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心理不成熟,審美未穩定,加之尚處于發育期,手術部位在成長過程中很可能發生變形,留下后遺癥。所以,有關專家不斷呼吁:未成年人切勿盲目求美進行整形美容。
呂晴陽/洪可平
內在美才是真的美
眼睛小但是目光真誠而清澈,肯定比眼大而無神,或充滿戾氣的眼神更美;相貌平庸但是面帶微笑,肯定比頤指氣使來得可愛……所以我覺得比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內在美——一個人的學識和修養。
想必大家都聽過“舉案齊眉”這個成語,說的是梁鴻與妻子孟光的故事。梁鴻是東漢的美男子,孟光卻其貌不揚,但梁鴻并不在意妻子的容貌,更不愿意她涂脂抹粉修飾自己。他二人生活和諧,白首到老。
“顏值”會在年華流逝中貶值,百年之后不過是皮下白骨。而“腹有詩書氣自華”,內在美是一種動人心弦的魅力,耐得住歲月與時光。
李 源/汪儀姿
人生需要真實
說到整容,不禁想到美圖軟件。整容、修圖,是為了讓自己在現實中、網絡上變得更好看,得到更多認可。但是,質疑明星整容的帖子在網上層出不窮,“反美顏”的手機軟件橫空出世,這說明,人們內心渴求的仍然是“天然去雕飾”的真實。
畢淑敏在《素面朝天》中說:“常常覺得化了妝的女人犯了買櫝還珠的錯誤。”那整容豈非更是如此?人的相貌與生俱來,費力遮掩、改變所謂的“欠缺”,卻失掉了本真,豈不是得不償失?真實自有萬鈞之力,在大多數人看來,與人交往更在意對方的內心,動人的心靈之美便是真實的力量之源。勇敢地展示真我,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姚鑫磊
獨立思考,審美不能人云亦云
整容是個人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利,也有整容的自由,所以我不反對整容。經過整容,無論是變美了還是毀容了,自己種的因,結的果自己嘗就是了。
但是我反對盲從!整容前捫心自問,墊鼻子是因為流行高鼻梁,還是真正覺得高鼻梁讓自己的臉部更立體?割雙眼皮是因為大家都說雙眼皮好看,還是發現自己割了雙眼皮會顯得更有神采?削骨瘦臉是因為明星都是“錐子臉”,還是真正覺得這種臉型好看?如果答案都是前者,那么當這些審美“標準”不再流行了,又將何去何從呢?
審美不能人云亦云。只有獨立思考,認清什么適合自己、自己的美在何處,才能不盲目追隨。
陳滎俁
帶來幸運的,不是美麗是努力
如果社會上真的只關注“顏值”,為什么還有這么多招聘啟事上寫著“要求工作負責、吃苦耐勞”?我們年輕人又為什么還要努力讀書、努力奮斗呢?
這讓我想到電視劇《克拉戀人》。劇中的“路人甲”們認為女主角米朵是因為整容變美了才能進入大公司,才會有帥氣的男主角喜歡她,似乎是整容讓米朵變幸運了。可真的是這樣嗎?米朵能進入大公司憑借的是不斷的努力和學習,男主角喜歡她是因為她單純、善良,而不是漂亮。所以,努力才能帶來幸運!
花自己的錢,挨自己的刀,削自己的肉,本無可厚非,然而屢見報端的整容風波卻提醒我們,尤其是學生群體,必須三思而行。
其一,整容是不是必需的?如果面容確實有較大缺陷,有礙觀瞻,影響日常生活,再加上經濟允許,整容是可行的。比如燙傷、燒傷導致的毀容。
其二,能否承受整容后的輿論之重?整了容變美了,可是肯定有知道你“老底子”的人,你有沒有強大的內心面對整容前后對比照片的“曝光”,接受各種質疑?
其三,能否承擔一系列“整后重建工作”?整容變毀容,甚至反誤了卿卿性命的事情并不鮮見,我們還必須清醒地知道,整容的效果是有有效期的。過了有效期,可能面臨“工程的坍塌”。
另外,人的面容是一個整體,一處整形讓原本和諧的配置被打亂,就必須全盤改造。所以很多人整容“上了癮”,割了雙眼皮再隆鼻,隆了鼻再削下巴,削了下巴再墊高額頭……漫漫整容路,何時是盡頭!整容一旦開始,你能夠適時地停下來嗎?
吾之大患在吾有身!命運的改變,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妨學學“明明”,“明明可以靠顏值吃飯,他卻要靠自己的才能”!
>>關于“要不要整容”的材料和觀點,可以用在“美與丑”“真實”“自我”“大眾化與獨特性”“表面與本質”“內心與外在”等話題的寫作中。
■杭州天目外國語學校 聶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