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鑫艷(臺州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臺州 318000)
?
新形勢下中國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研究述評
彭鑫艷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臺州318000)
【內容摘要】創業是創新精神向創新實踐轉化的中介。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積累,但相對滯后于外部環境的變化,特別是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國家創業政策環境的改變,使創業教育的模式構建和創業實踐面臨新的挑戰,對創業模式的探索分析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為綜述視角,對創業教育模式以及相關的主體進行了梳理,并從新形勢或新環境的視角對現有的創業教育模式進行了述評,以促進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深入研究。
【關鍵詞】新形勢創業教育模式大學生
*本文為浙江省教育廳2013年度科研計劃項目“基于創業教育的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Y201329320)。
引言
近幾年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相對滯后,現有可查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更多的是原有的研究,而且更多的是定性的研究,對國外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引進或者改進。如何在認識創新創業教育核心內涵的基礎上,研究現狀和問題,探索我國大學創業教育新模式,已經成為新形勢下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本文筆者通過對我國現有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研究的相關梳理,與現有的環境變化相比較,試圖為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實踐創新提供一定的參考。
1.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內涵
創業的本質是創造,創業是富有創業精神的創業者與機會結合并創造價值的活動。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社會因素和組織因素就構成了創業的要素。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白標的內容設定是創業教育開展的首要環節,更是創業教育實施的主要依據。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不單純是面向部分群體或個人的、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改革,其本質上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以素質教育和職業發展為導向的可持續、系統性的現代教育模式。創業教育的開展,關系到高校的生存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即培養什么樣的人、怎么去培養的問題,具體到創新人才的培養,教師的關鍵在于自身的創新精神,學生關鍵在于要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而這些精神和能力都不是天生的,需要社會和學校創造適合的條件來培育。基于這樣的角度和高度去思考創業教育的目的,才能在實質上促進高校創業教育的有效實施,才能形成科學、系統、成熟的創業教育模式,培養學生創業素養,提升學生創業能力,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養創新性人才提供新的載體和有效途徑,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增添新的動力
2.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基本現狀
創業教育在國外發達國家已有幾十年的歷史,起步較早且一直頗受重視,發展迅速、成效顯著。源于美國的創業教育除開設創業教育課程,還設有專門的商學院、創業基金、創業獎學金、創業教育專業等,注重培養企業家精神,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專門的創業教育載體和濃厚的創業氛圍。而我們國內的創業教育(包括學生職業發展規劃)總體來看,還處于初步階段,很多知識體系都沿用歐美國家的管理學、教育學知識系統,缺乏吸收、轉化、整合的過程,相對不夠成熟。在面對創業教育這個話題時,還存在一些觀念與認知上的問題。
創業是創新精神向創新實踐轉化的中介,畢業生創業的數量和質量逐漸成為高校人才培養質量高低的重要參考依據。
調查發現,相較于高等教育改革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目標以及學生對創業教育的需求程度,學校在提升創業能力、開展創業教育、創造性地構建創業模式等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
高校創業教育是指在高校中實施的、旨在培養學生現在或未來開拓事業所需素質的一種教育活動,其本質是”培養人”。創業教育模式是一種方法論,是為胃達到創業教育目的而采取的形式和方法。從范疇上來看,創業教育模式從屬于創業教育,教育模式服務于教育目的。創業教育的理念、內容與效果最終都需通過一定的創業教育模式來展開和驗證。
教育模式的研究相對較早,反映的是某種活動過程的程序與方法,體現的是某種教育和教學過程的組織方式。教育模式的研究,不同的學者也給出了不同的見解,有的學者認為是學校教育宏觀行為的系統概括,也有的提出是理論指導下的組織形式和相應策略的模式化概括,還有的學者提出是一種特定的組合形式,包括了具體的內容、結構、評價體現等等,表現的是時間和空間上的特定組合(袁盎,2012)。
對教育模式的研究,一直以來也是相對較熱的話題,不同時期對具體的教改方案也給出了不同的要求,20世紀90年代后期,創業教育成為及其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隨之成為一種話題。
1.創業教育模式的基本探討
國外對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概括起來講,可以總結為主要的三種模式:聚焦模式、全校性模式和混合模式。國內學者在國外研究基礎上,也對創業教育模式也進行了相關的探討,并總結了常見的教育模式(余昶,王志軍,2013):素樸的創業教育模式、商學院創業教育模式、專業型創業教育模式和創業型教育模式。國內外的教育模式無非是在稱謂上的差異,內容上并沒有過多的差異,而且基本上國內學者對創業教育模式的定義也沿用了國外學者的相關研究。總結創業教育模式研究的相關內容,具體如下:
素樸的創業教育模式為創業教育初級階段的一種模式,主要的表現形式是通過舉辦和引進競賽的方式進行創業教育,最常見的就是“挑戰杯”的一種形式,通過這種載體來傳達創業教育的相關理念。
商學院創業教育模式即為國外的聚焦模式,對特定人群的創業教育管理,國內的很多院校也和國外的相關院校進行這種模式的合作,使得這種創業教育模式被推廣,并且出現了“創業教育”一系列的課程模式,如浙江大學被授權建立了“創業管理”的碩士點和博士點,但這種模式,在我國更多的是國外教育模式的引用,課程授予更多的是理論知識的傳授,往往脫離實際。
專業型創業教育模式體現的是更為廣泛的教育主體形式,教育內容和主體也呈現出多樣化,也被成為“廣譜式”的創業教育模式,這種模式認為創業教育應該是全體學生享有的特權,并且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業思維能力(王占仁,2013),這種模式也被廣泛的應用,但目前的情況仍然表現在缺少具有實際經驗的任課老師來予以授教,往往被轉化成“理論知識傳教的一種單一模式”,而且也容易產生為了“創業”而“創業”的不良循環。
“創業型大學”模式,被認為是創業教育模式的一種高級形式,這種模式下會圍繞大學、企業和政府三個主體展開,需要大學高層管理者的支持,形成跨學科的教育融合模式,并注重對學生創業情感智力的開發,借助企業的平臺對創業進行實踐,并能夠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相關的扶持。這種模式,國外更多的建立在實際的研究基礎上,而國內則表現出多樣性,在創業孵化的環境創設、實踐指導和實證研究方面缺少有力支撐,國內外的教育形式也不盡相同。
總體來講,國內外的教育模式存在共性也凸顯不同,國外的創業教育模式更為成熟,也更注重對實踐的操作,而國內的創業模式更多的引用國外的研究,很多的內容也在引用的過程中結合了國內大學教育的實際,表現為過程中的不斷試錯、不斷創新,很多國內的院校也表現出了創業教育的相對突出性,但更多表現的是個案而不是普遍。
2.創業教育模式主體方向研究概述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主體方向概括來講,主要從理論視角的定性研究和以案例為主的實證研究。
理論視角的研究,更多的是對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對不同的教育模式進行了探討,多從國外研究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總結和歸納,并且按照創業教育模式所涉及的內容、主體、側重點和目的等多方面進行了不同的劃分,不同的模式之間又存在著或多或少的交集(項偉,2010)。還有從改進策略的視角,對創業教育模式的改進進行的定性研究,比如提出重視實踐、政府支持、企業指導等等。還有的從推動創業教育的方面對創業教育模式的創新進行的定性研究,提出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并認為創業教育需要外在的創新條件。也有的學者,從創業教育模式涉及的各方面的某個重要方面進行了定性的探討,比如認為應該注重培養創業的思維、將中國文化基因引入創業教育中等等。所有涉及的研究都千篇一律,并沒有相對統一的認知,所用的定性方法也相對的單一。
而案例視角的定性研究中,更多的以大學生創業成功或者失敗的案例進行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或者通過大學主體的研究,對大學組織創業教育相對成功的案例進行歸納總結,并對其模式進行優勢或者劣勢的評價。這種案例的研究,更多的是出于學校主體或者大學生主體的歸納性研究,體現更多的是個性化的特性,而并不是普遍的一種研究結果,案例研究的內容也相對較弱,還缺乏通過大數據的方式進行的普適性的研究。
現有的數據庫可檢索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更多的在2014年之前,而2014年之后的研究相對較少。2014年以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創業環境的改變,使得創業的門檻越來越低,創業的成本也越來越低,促使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了創業的隊伍。在現有創業環境下,很多原有被廣為認可的創業教育模式已經逐漸的被淘汰,大學生創業的關注點和創業內容都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關注了互聯網方面的創業機會。盡管很多學校也推出了“互聯網、電子商務”主題的創業教育,但更多的采用了傳統的創業教育模式進行授教,資源和形式相對單一;缺乏對創業孵化過程的指導。現有的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相對來講也沒有形成較完善統一的體系,沒有相對統一的理論基礎,并且多為定性的研究,缺乏定量的實證研究,內容相對片面,并沒有考慮外在環境的變化。同時,對于局限于專業學習的青年學生來說,不僅需要接受創業教育,而且需要接受創業指導,從學生角度出發,創新創業教育需要整合學校與社會資源,創設空間為學生提供創業相關的課程培訓、實踐基地和創業指導等。從這些方面來看,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仍然需要與時俱進地完善和提升。
信息化時代的當下,我們不會簡單地認為可以用一種“理想”的創新教育模式替代“傳統”的教育模式,“新模式”和“老模式”更多的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關系。但是我們也已經察覺到,傳統化的教育教學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會嚴重影響創新人才培養。新形勢或者新環境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探討也應該是持續性的,并且應該與外在的實際密切的相關。學校的主體脫離不開外在的環境,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業環境及政策的改變,都會對創業、創業教育帶來重大的影響,創業教育會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教育模式也應隨之發生變化,創業教育模式也應該更加符合現有的實際環境,在現有模式和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中探索真正有效的教育教學模式,才能助推學生創新精神、創新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切實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和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余昶,王志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學術論壇,2013(12):231- 235.
[2]袁盎.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3).
[3]王占仁.“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體現建設論析[J].2013 (3).
[4]項偉.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研究綜述(1978- 2008)[J].網絡財富,2010(10):3- 4.
[5]王濤.我國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研究綜述[J].創新創業教育,2014,4(1):46- 47.
[6]王麗娟,高志宏.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2(10).
[7]羅志敏,夏人青.高校創業教育的本質與邏輯[J].教育發展研究,2011(01).
[8]陳冬梅等.創業教育:新建本科院校的發展契機[J].井岡山大學學報,2012.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 9106(2016)06- 0166- 04
*作者簡介:彭鑫艷,女,臺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創業教育、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