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逸(上海)
“營改增”讓個人住房買賣的稅負略有下降
文/李逸(上海)
從今年5月起,房地產業被全面納入“營改增”試點擴圍中。五個月的運作實踐證明,“營改增”對于房地產企業經營來說,打通了房地產開發企業、施工企業、服務性第三產業的稅收抵扣鏈條,新開工的房地產項目中成本支出較大的土地、土建、安裝等成本所蘊含的進稅額都可以得到抵扣,降低了稅負,消除了重復征稅。同時,“營改增”政策還能促使企業更加注重稅收尤其是稅收成本的管理,優化了投資開發、設計、工程、造價、財務等各業務板塊的流程,促使企業的內控管理更加規范化、合理化。
專家認為,由于企業新增的不動產所含增值稅均被納入抵扣環節,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房地產交易的活躍性,對于房地產業“去庫存”有積極的影響。同時,對于“營改增”而言,不動產被納入抵扣范圍,標志著消費型增值稅制度的基本實現,有利于擴大企業投資、增強企業的經營活力,為經濟結構的轉型發展注入了動力。
“營改增”實施對個人買賣住房的稅負有什么影響呢?從目前上海個人住房交易情況看,增值稅稅率仍然為5%,相關的優惠政策與營業稅時期相比也沒有什么變化。但由于增值稅的計稅依據不同于營業稅,個人繳納的增值稅稅款實際仍是減少的。以一套總價500萬元的住宅為例,假設其不符合任何優惠政策的條件,則其繳納的營業稅應當為500×5%=25萬元,而繳納的增值稅則為500÷(1+5%)×5%=23.8萬元,稅負減少了1.2萬元。因此,“營改增”后,個人住宅交易中涉及的增值稅稅負較營業稅時期會有所下降,這對于促進房地產市場交易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