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和蓀(上海)
建立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不僅僅是推進房地產稅
文/蕭和蓀(上海)

伴隨著各地密集出臺樓市調控新政,坊間對建立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寄予厚望,重燃對盡快推進房地產稅改革的熱情。不少人認為,對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房地產市場而言,影響其長遠發展的并非短期調控,而是要全面建立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長效機制,特別是通過房地產稅來實現對房價快速上漲的抑制,并對投資投機需求形成抑制。
事實上,房地產稅改革已經被納入中央的改革藍圖之中。2014年,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提出“盡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總的方向是,在保障基本居住需求的基礎上,對城鄉個人住房和工商業房地產統籌考慮稅收和收費等因素,合理設置建設、交易、保有環節稅負,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使房地產稅逐步成為地方財政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從這一表述看,房地產稅直接對應的是當前備受詬病的土地財政,即地方政府通過高價賣地獲得財政收入的手段,實施房地產稅的目的是淡化土地財政的弊端。不可否認,房地產稅的實施,的確有助于化解在當前高漲的樓市投機需求下不斷積累的資產泡沫風險,它是平衡房地產投機屬性的有力措施,對樓市調控和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有著更為長遠的作用,但即使類似美國這樣有著完善稅收制度的國家,也出現了房地產市場次貸危機繼而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可見維持健康的房地產市場單靠稅收制度仍顯不足。所以,對用房地產稅調控樓市的作用,不應抱有過大的期望。實際上,房產稅只是房地產稅改革中的一個環節,真正應該予以期待的,應是房地產稅改革,而非房產稅一個稅種,而且房地產稅改革還需要與其他領域的改革綜合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