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軍
專家點評
“趣教”與“樂學”的互相滋養——觀摩李長春“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課有感
■趙軍
李長春老師在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處理上獨具匠心,別具一格。通過教者的“趣教”有效引領了學生的“樂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在一系列活動中有效地拉長了學生思維的長度,提高了方法的強度。課堂上高潮迭起、精彩不斷,學生在爽朗的笑聲中收獲知識、開啟智慧,在活動中學會方法,在探究中體會思想。李老師執教的這堂“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課是一節比較成功的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好課。
從觀察教者的角度來思考本節課,風趣幽默的李老師擅長“趣教”,無論從課的設計,還是教學過程中使用的語言、動作,都無一例外地詮釋了教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他用他的“趣味”吸引學生,用智慧引領學生,用藝術感染學生。他一走進課堂,大家全都精神抖擻,無限期待!縱觀本節課,從教者“趣教”的角度看,有這樣幾個方面:
本節課在《隱形的翅膀》的歌聲中拉開序幕,恰好這次送教下鄉是去“東臺市時堰中學”,與李老師所在學校“東臺市實驗中學”在讀音上完全相同,因此有了如此精彩的開場白。用李老師的話講這就是一種緣分,是兩個學校的緣分,也是老師與同學們的一種緣分,然后自然過渡到所學內容“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換了自己去送教,能想到這樣獨具匠心的開場白嗎?在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的同時還能點明這節課的主題,令人拍案叫絕!
李老師的教學語言風趣,常常以一句“順口溜”就把枯燥的問題生動形象地詮釋在眼前,讓人回味無窮,深受學生喜愛!如本節課中遇到的函數圖像經過點的問題,以“圖像經過點,坐標往里領”一句話概括之;在學到最后鞏固訓練,出示“鹽城市2010年中考數學試卷最后一題的第1小題”時,以“函數關于‘愛克思’,一次二次要三思”給人以提醒;再如最后請學生概括本節課的收獲時,口訣“數學的思想,隱形的翅膀”一言以概之,令人無限回味。
問題再難,如果特殊化處理它就變得不難,研究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之間的關系問題,李老師的設計是從大家熟悉的一個二次函數圖像的畫圖開始的,從形的角度觀察二次函數圖像與x軸的交點,從數的角度計算令y=0時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然后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這樣的設計是在教學生研究問題的方法,有了方法就等于有了武器,這時再去深入探究其他問題,學生自然不畏困難,不斷深入,有興趣去探究后續問題。
由具體的數學知識上升到數學思想方法,這需要對知識有一個理解、掌握、運用的過程,在這些思想方法的指引下逐步探究、不斷深入,從而得出拋物線與x軸公共點的橫坐標,即一元二次方程的實數根,并依此推廣至一般情形,最后學以致用。縱覽全課,教者先后滲透了數形結合、分類討論、類比、轉化、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及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節課所滲透的這些數學思想方法中,教者對類比思想的認識尤為深刻,運用尤為得當,在探究出拋物線的圖像與x軸有兩個公共點等價于對應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也等價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大于0之后,教者并沒有用同樣的思路去探究另外的情況,而是放手讓學生通過方法上的類比,學會學習的方法,去解決剩下的兩類問題。教者用思想激趣學生,學生用思想智取結論,二者相映成趣。
一次送教活動,給了教者展示自己的機會,更是給了這些學生一次千載難逢的學習機會。從學生“樂學”的角度來分析,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從李老師一進課堂,學生就開始樂起來了。先是歌曲《隱形的翅膀》,再是老師關于“緣分”的介紹,然后是活動的開展,“順口溜”式的方法歸納、應用,思想的提煉等,學生積極參與,整節課發言積極,笑聲不斷,歌聲回蕩。學生可能還沒有經歷過這么輕松愉快還能學到知識的課堂,怎能不樂學?
本節課的難點是歸納出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之間的關系,以及運用歸納的結論解決問題,由于教者先在特殊情形下提煉出了探究問題的方法,為后續探究指明了方向,并用數學探究報告單的形式進行歸納、匯總,所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在探究過程中享受到了快樂!
除了分組活動、探究問題之外,讓學生在課堂上“唱數學”,這樣的數學活動你見過幾次?拿著一根粗電線做成的“拋物線”在屏幕上做變化,就像演小品或演魔術一樣對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關系的其他各種情況做“表演”,學生能不專心致志地去參與?讓學生既動口,又動腦,還動手,不失為一種調動學生多感官的高效的學習方式。通過活動,快樂收獲,多好的課堂?。?/p>
很多同學一放學回家,跟爸爸、媽媽聊得最多的很可能就是“實驗中學”有個李老師來我們“時堰中學”給我們上了一節數學課,可好玩了……可能很多同學長大后都忘不掉生動、精彩的這節課,會回味那些經典的瞬間,回憶數學課上一起唱歌的情景,樂在其中。幾十年后,可能我們學的數學知識已經忘得差不多了,給我們上課的李老師長什么樣也記不太清楚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些數學思想方法還在影響著同學們的思維,影響著他們做事的方式。令人回味一生的一節課,閉上眼睛,回味可樂之處,慢慢享受吧!
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應像李老師設計的課一樣,回歸問題與生活的本真,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品味來領悟思想方法。反過來,體會了不同的數學思想方法,又能據此指導我們去分析、解決新的問題,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有一個躍升,這樣的教學實踐無疑是給了學生一雙“隱形的翅膀”,讓他們在數學的王國里自由飛翔,達到快樂學習的最高境界。
教學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是一場師生“面對面”的精彩對話,是從劇本到導演再到表演的一門藝術,是“趣教”與“樂學”的互相滋養,是師生的一次共同成長!
(作者為江蘇省中學數學特級教師,現任教于東臺市新街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