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強
探析人類學影片的拍攝方式
□雷強
人類學影片不同于一般的影視作品,是人類學的學術研究成果。它同一般的影視作品有所不同,拍攝方式也有獨特的講究。本文通過對人類學影片概念和特征的分析,探求人類學影片在具體拍攝中應遵循的原則,提出具體的拍攝方法。
人類學;人類學影片;拍攝方式
探析人類學影片拍攝的方式,首先要明確什么是人類學影片,它與其他類型的影片在形式、功能等方面有什么樣的區別。從“人類學影片”這個名稱上看,它包含兩個相互聯系的方面,即人類學和影片,兩者相互結合密不可分。人類學,英文名稱Anthropology,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人類學指對人類體質和體型結構及其發展規律,以及對不同種族的起源、分布演變、形成的自然過程進行研究的科學。廣義人類學則包容極為寬泛,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包括體質人類學、文化人類學、社會人類學幾個大的方面,以及眾多的分支學科。”①而人類學影片則屬于影視人類學的范疇。“影視人類學是以人類學研究中影視手段的應用方式及其表現形式為研究對象,探討影視手段在人類文化研究中的功能性質、應用規律,以及人類學片的特征、分類和制作方法的人類學分支學科。”②
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發現三個重點:一是人類學理論指導,這是人類學影片的前提條件,失去了人類學的理論支撐,就不可能拍出真正的人類學影片,也就失去了人類學影片的人類學本質。二是人類學研究的方法和影視學手段,也就是說人類學影片是的出發點是人類學,影片是為人類學研究所運用的方法,影視學的諸多表現手法是和人類學研究中文字表述相同的表述手段,而非真正目的,人類學影片所蘊藏的人類學目的才是其真正的存在價值。三是成果的形象化表述,這一點更加明確地提出了人類學影片中“影片”作為人類學研究成果存在,是人類學形象化的表述方式。
一個事物的特征,體現著它與其他事物的不同之處。人類學影片既不同于人類學的文字表達方式,也不同于大多數的影視創作作品,它的特征也正是和人類學中書面文字的表達方式以及其他類型影片的相互比較中產生的。
(一)形象的直觀性
在對研究對象的文字表述中,由于文字表達的局限性,會產生理解的局限。首先,取決于表述者的主觀表達,表述者對于研究對象的觀察是否全面細致和深入,對于文字的表述是否準確詳盡,都直接影響著對于研究對象的表達效果。第二,作為著作的閱讀者,其自身的文化素質、對于文字表述的理解能力也直接影響著文字表述的傳達。人類學影片采取的是視聽語言的表達方式,而這種方式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它的直觀性。借助視聽語言的特性,可以將研究對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觀眾眼前,不存在對于形象理解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偏差。此外,視聽語言能夠帶給觀眾身臨其境之感,使觀眾能夠置身于拍攝環境之中,對于研究對象的理解更加生動自然。
(二)形象的真實性
大多數影片的創作都遵循藝術創作的原則,在創作中所遵循的是藝術真實的原則,對現實生活的反映是經過二度創作的,是對現實生活高度凝練的升華。在藝術創作中,創作者根據自己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理解,進行藝術化的提煉和重新構建,這種提煉和構建只要不違背生活的本質,在觀眾看來就是真實的。
反觀人類學影片對于真實性的要求,則是完全不同的標準。弗拉哈迪的影片《北方的納努克》,是一部反映加拿大哈德遜灣東北岸的亞北極地帶愛斯基摩人生活的影片。整部影片作為電影公映,但它被列為人類學影片的經典之作,而不是被僅僅看作是一部藝術片或者商業電影,這與影片的紀實風格息息相關。不以創作者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真實性是人類學影片的突出特征,這一特征也將它同其他類型的影片區別開來。
(三)形象的完整性
第一,在技術上要保證聲畫的完整性。視聽語言的表達首先要求聲音和畫面信息具有完整性,聲畫信息的完整首先保證了信息的真實性。第二,行為過程的完整性。在現實生活中,任何的行為都有目的性,同時任何行為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現實生活中的“因果關系”正是因為各種行為之間的相互聯系而產生。在人類學影片中,對于各類行為過程需要進行完整的記錄,對過程中的細節也應進行完整的保留。
(四)形象全面性
現實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存在于普遍的聯系之中。因此我們在對客觀對象的記錄中,不能忽略與之相關的其他信息的記錄,這些相關信息也是人類學影片價值的一部分。講求形象的全面性,要求我們要把拍攝對象放入整體的普遍聯系之中,不能單獨進行孤立的思考,同時關注事物之間普遍聯系又相互作用的諸多方面。在整體性的要求下,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拍攝取舍,真實而完整地表現拍攝對象。
一部影片的拍攝,按照題材、類型等方面的不同劃分,各有自己獨特的方式方法。作為人類學影片,在拍攝過程中也有自己區別于其他類型影片的要求和方法,我們可以從一部影片的拍攝流程入手來了解。
(一)明確拍攝目的
人類學影片的基本目的是服務于人類學研究,向大眾傳播人類學家在田野中獲取的知識。在人類學的調查工作中,會有明確的調查方向和問題,而人類學影片的拍攝同樣應當有人類學的思考貫穿始終。我們也應當首先為拍攝設定需要解決的人類學思考,并在影片的拍攝中不斷追尋這些問題,以便不斷提醒自己影片的進程始終按照人類學的方式展開。優美的影像固然能為影片增色,但人類學影片區別于其他影片的關鍵還是在于蘊含其中的人類學思考。
(二)拍攝對象的前期調查研究
第一,前期的調查研究能夠使我們全面了解拍攝對象的整體情況,例如拍攝對象真實的存在狀況、事件發展過程中的細節等等。第二,拍攝前需要與拍攝對象進行溝通了解。提前的相互溝通了解,有利于消除拍攝過程中拍攝對象的戒備心理。第三,前期的調查研究有利于對拍攝對象信息的先期收集。在前期的調查研究中掌握拍攝對象第一手資料,為后續的案頭文字工作提供了基礎。
(三)拍攝提綱的撰寫
文章的寫作需要有結構性的大綱,人類學影片同樣需要前期的拍攝提綱作為拍攝指導。拍攝提綱的撰寫,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影片的主題思想,我們是要展示一個民族的社會生活狀態還是要展現民族文化生活中的某一個事件,在提綱中首先要進行確定。二是圍繞影片的主題選擇什么樣的拍攝素材。三是影片細節的合理選擇。在影片中,豐富的細節展現帶給觀眾強烈的可視性,選擇什么樣的細節完成影片結構的搭建是需要我們在拍攝提綱中精心設計的。
(四)實地拍攝前的準備
1.設備的準備
人類學影片的拍攝,很多時候都選擇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拍攝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往往較為落后,我們應當為拍攝考慮好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并準備好應對的方案。例如在準備全部的攝影攝像設備、數據存儲設備的同時,是否考慮攜帶備用電池以備不時之需;要考慮到邊遠地區的用電困難以及特殊條件下燈光使用的要求,是否需攜帶發電機等設備;要考慮到設備在野外損壞的可能性,是否攜帶維修工具,準備替換零件等。這些都是我們面對艱苦的野外拍攝時所要考慮的問題,不能因為一個零件一個工具的缺失而影響拍攝工作的正常進行。
2.人員的準備
在拍攝人員的構成中,既要有人類學的專家、從事相關技術的專業技術人員,還應考慮后勤保障人員、當地的聯絡人員等等。在野外的工作中,全體人員在生活上的準備也是不可忽略的,在完成調查研究拍攝的同時,全體人員的生活問題也需要進行細致的安排,與當地的溝通協調需要有專人完成。所有人員做好吃苦奉獻的心理準備,齊心協力才能圓滿完成人類學影片的拍攝工作。
(五)拍攝中應遵守的原則
1.紀實性原則
人類學影片的拍攝,需遵循拍攝中的紀實性原則,這一原則主要可以理解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拍攝人物的真實。人類學影片以社會生活中的人為主要關注和拍攝對象,影片中所有出現的人物必須是真實存在的“自然人”。社會中真實存在的人物也許在鏡頭前缺乏表現力,會產生不安和緊張情緒,但我們仍要堅持以“自然人”的真實存在為原則。二是拍攝事件的真實。人類學影片中拍攝的事件必須是現實生活中客觀存在、真實發生的事件,事件的發生和發展過程遵循其自身的規律,我們應當拒絕對事件進行人為化的干預。三是拍攝環境的真實。人類學影片的拍攝環境應當是真實存在的客觀環境,不需要人為的干擾和布置。人類學影片的拍攝應當在客觀存在的特定環境下進行,因為我們對于拍攝場景中任意物品的隨意改變,也許就改變了它背后所隱藏的代表意義。
2.完整性原則
人類學影片拍攝對象的行為往往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我們的拍攝工作實際是在抓取拍攝對象的客觀行為,在這種抓取式的拍攝中,完整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我們拍攝的人物行為中,對于單一行為的記錄往往不能夠展現一個事件的全部面貌,需要將事件中的所有行為都進行客觀的記錄。我們所拍攝的事件往往是相互聯系的,這些相互聯系的事件共同構成拍攝對象生活中的生活風貌,因此我們的拍攝不能是單獨的、割裂化的,而應是連續性的、完整的。
(六)正確處理與拍攝對象的關系
1.我們為誰拍攝
西方人類學主要從研究殖民地文化起步,而后逐漸發展起來。人類學形成早期是直接為殖民統治提供服務的,現今的人類學研究早已脫離這一初衷,我們進行人類學影片的拍攝也應該明確我們拍攝的意義所在。在人類發展進程中,無數的文化更替,很多文化現象消失后便無從找尋,人類學影片就是要通過影視手段將其記錄保存。從事人類學影片的拍攝,我們應當具有歷史責任感,在條件艱苦甚至沒有回報的狀況下堅守人類學的學術追求,進而完成人類學影片的拍攝工作。
2.尊重我們的拍攝對象
在人類學影片的拍攝中,與拍攝對象的關系往往決定著一部人類學影片的成敗。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尊重拍攝對象,拉近與拍攝對象的距離,以平等的姿態與拍攝對象進行交流,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份子,為我們客觀真實的記錄創造良好的條件。第二,我們需要與拍攝對象溝通我們的研究和拍攝目的,只有達成相互的理解和共識,我們才能調動拍攝對象的熱情,拍攝才能夠順利進行。第三,保證拍攝對象應有的權利。我們拍攝的影片是利用拍攝對象的形象進行表達的,那么我們影片的拍攝用途也應當讓拍攝對象知曉。拍攝者與拍攝對象的相互溝通、理解和信任在人類學影片中極其重要,因為與其他類型的影片不同,沒有被拍攝者的配合,人類學影片是無法完成的。
人類學影片屬于人類學范疇,具有科學性,是人類學的學術研究成果;而其表現形式又是影視化的,相比文字形式更加形象直觀,是兩個學科相結合的產物。正確理解人類學、人類學影片的含義,了解人類學影片區別與人類學其他成果及其他影片樣式的特征,我們才擁有人類學影片創作的基礎。針對人類學影片的特征,運用影視的方式方法完成人類學的調查并形成成果,是人類學影片的意義所在。在影片的制作過程中,貫徹人類學的學科理論思想,秉承人類學的社會意義,遵循人類學影片的特征要求,才能拍攝出具有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的人類學影片。
注釋:
①張江華,李德君.影視人類學概論[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15.
②張江華,李德君.影視人類學概論[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9.
1.鄧衛榮,劉靜.影視人類學——思想與實驗[M].民族出版社,2005.
2.保羅·霍金斯著,王筑生,楊慧,蔡家麟譯.影視人類學原理[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系新疆藝術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