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胡金霞
融媒時代下衡水報紙媒體的發展前景研究
□劉丹胡金霞
融媒時代下新聞媒體的各方面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媒體融合現今自上而下影響和改變著新聞宣傳的格局。嗅覺靈敏的媒體人意識到了傳媒形式的更新,地方性媒體的發展必然也卷入了媒體融合發展的浪潮中。衡水作為市級地理單位,其報紙媒體也應結合地域特點,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改革,立足民生,發揮新的魅力。
融媒時代;報紙媒體;衡水;民生;創新
以報業為主的傳統媒體在融媒時代已經不能一直保持霸主地位。互聯網的融入,3G、4G時代智能手機的普及,APP系統終端的便捷促使新聞信息的傳播平臺不斷延伸,各地方報紙媒體在融媒時代相繼開始打造新媒體的交互平臺,把報紙推到網絡上。但運行中體現的跟風意識比較強,雖然具備了新媒體的形式,卻缺少了實質性的內容,融合的過程浮于表面。在融媒時代,報紙這一傳統的媒體形式應把目光鎖定在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焦點上,從內容上做精、做細,立足民生,形成有創新意識的媒體聯盟,在“大新聞”視野下深化地方報紙媒體的發展方向。
媒介融合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教授普爾提出來的,主要意思是指在傳播技術發生革命的情況下,各種媒介的傳播模式和方法發生變化,出現多項功能集于一體的發展趨勢。“媒介融合”包括信息采集的融合、新聞表達的融合、記者技能的融合、媒體所有權的融合等內容,“媒介融合”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是整合新聞資源的過程,是媒體功能優化的過程。傳統媒體報紙依賴于紙質介質生存,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媒體出現多元化趨勢,“媒介融合”使傳媒的基本格局發生了深刻變革。“媒介融合”發生的變革給傳統媒體報紙帶來了一系列的沖擊,新媒體在傳播的互動性、傳播的速度上都要優于紙媒的傳播,各類新興媒體都在分流報業的受眾,這使紙媒在融媒時代面臨挑戰。
從表現形式上講,新媒體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更加形象地向受眾展示了新聞事件。它的多樣化的傳播方式吸引了受眾的眼球。新媒體給讀者帶來了閱讀和信息分享的快感,使讀者獲得了參與信息傳播的成就感。報紙發行量的減少使報業的效益降低,使傳統媒體報紙的競爭力下降,給報紙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另一方面,融媒時代的到來也為報紙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紙媒應保持自身的優勢,與新媒體進行合作,從而實現更好的發展。
現今發行的衡水報紙媒體主要有三大報刊:《衡水日報》《衡水晚報》《燕趙都市報(衡水資訊)》。每種報紙都有其特定的發行體系,在衡水地方媒體的運行中都扮演著各自的文化角色。隨著融媒時代的到來,報紙媒體也依托新媒體開始進行媒體融合的思考,并在衡水新聞網上陸續推出了報紙的線上閱讀媒體,但在運行過程中卻略顯單薄。
(一)衡水報紙媒體的運行現狀
《衡水日報》為中共衡水市委機關報,創刊于1962年,是衡水市最具權威性的新聞媒體。結合日報的性質,《衡水日報》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認真宣傳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圍繞衡水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努力宣傳全市的建設成就,宣傳先進典型,正確引導輿論,為衡水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衡水日報》的發行對象大部分集中在機關單位、企事業單位,作為輿論指導性報紙媒體在地方媒體中占據重要位置。《衡水晚報》為《衡水日報》的下屬刊物,由衡水日報社主管。《衡水晚報》創刊于2007年,作為衡水市的時尚服務類報紙,其內容豐富多樣,一直深受衡水市民的喜愛。《衡水晚報》現今版面多樣,主版面有本地要聞、文娛播報、社會新聞、民生新聞、本地綜合、國內綜合、教育之窗、經濟與法等,副版面有老年生活、季風文學等。報紙的信息量大、綜合服務性項目多,極大地拓展了衡水媒體的發展視角。《燕趙都市報(衡水資訊)》并不是衡水報紙媒體的主要發行者,但推出了許多針對衡水市的衡水資訊。從報紙的名稱看,報紙的信息內容不僅局限于衡水市,更拓展到整個河北省。
(二)衡水報紙媒體運營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瓶頸
1.報紙內容針對的群體不明確,版面內容重復。
以《衡水晚報》為例,報紙的版面多,在編輯和發行的過程中,力求做到信息內容面面俱到,文娛播報、社會新聞、民生新聞、本地綜合的版面內容或多或少有些重復,有的內容由于人力、物力的采編局限,只是蜻蜓點水、雜而不專。整個報紙沒有統領的主題與風格,在一定意義上失去了一部分讀者群眾。
2.新興媒體競爭激烈,獨家信息源地位喪失。
第四媒體網絡與第五媒體手機的迅猛發展,使得新聞行業的媒體格局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傳播、整合信息的方式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三大媒體,受眾正以“自媒體”的眼光審視著世界的變化。由于網絡與手機媒體有著即時互動性的特點,諸多信息第一時間會以短新聞的形式跳出,受眾已經先睹為快,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傳統媒體同類新聞的關注度。獨家信息源已經喪失,不免鎩羽而歸,再加上后續與讀者的互動性欠缺,傳統報紙媒體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3.報紙品牌意識淡薄,媒體精品內容缺乏。
作為衡水地方報紙媒體,與中央新聞媒體定位于全國的范圍不同,地方媒體主要是為當地百姓服務的,在一定程度上內容應該更加集中,以地區為導向的意識應該更加明顯。而衡水報紙媒體在發展建設方面,卻缺乏集中的品牌意識,沒有留下明顯的“衡水印象”,在整個版面編輯和內容安排上缺乏衡水精品內容的體現,再一次造成了讀者群的流失。
衡水報紙媒體應借媒體融合的契機,改變單打獨斗的局面,形成傳媒聯盟,實現共同發展。再者,衡水有極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把衡水的地方特色與城市文化融入到報紙媒體的發展中,能夠突破發展瓶頸。
衡水報紙媒體應破解“融合之困”,盡可能發揮融媒的最大效用。
現今衡水報紙媒體的媒體融合態勢主要集中在衡水新聞網上。衡水新聞網提供線上數字報閱讀,如《衡水日報》《衡水晚報》都有相應的原文閱讀板塊。但這種融合略顯單薄,讀者打開網頁,集中關注了網站上其他的衡水短消息,往往忽略了報紙媒體的線上閱讀,致使這種融合態勢浮于表面,沒有達到真正的媒體融合。筆者認為,衡水的報紙媒體應借鑒新媒體的技術和思維。例如,新媒體靠聲、像達到超文本的效果,報紙媒體也可以在版面藝術上深化圖像效果,精選有品質的新聞圖片,并不是簡單的文字配圖。報紙媒體也可以移動到網絡和手機媒體上做數字報閱讀處理,但在移動的過程中可以換一種方式,重點內容加背景鏈接,文化精品內容可以借鑒新媒體技術做多維3D處理,增強閱讀效果。媒體融合應該是人才、技術諸多方面的互享共通,最終達成最優效果。
衡水報紙媒體應發揮自身獨特的媒體優勢,在內容上加強品牌意識。
無論是哪種媒體,“內容為王”的品牌意識都是媒體發展的根本。每種媒體都有自身獨特的媒體特質,這也是為什么新興媒體的出現還沒有帶來任何一種傳統媒體消亡的原因。報紙媒體也有其自身的優點:紙媒以紙張作為傳播介質,易于保存;紙媒具有真實性和權威性的傳統認知;紙媒具有進行深度報道采寫的優勢,可以在內容上做得更加細致和精準。例如,衡水報紙媒體可以推出新聞故事板塊,在典型人物與道德模范中推舉感人故事,進行深入報道,以故事性和親和語態加強新聞內容的體現。衡水報紙媒體還可以加強衡水地方特色內容的深入報道,如衡水的旅游文化,傳播精品旅游內容,讓群眾更加熟悉家鄉的風采。在報紙板塊設置上,要集中關鍵內容,突出民生視角,集中解決民生問題,并單獨設立民生問題回饋通道,讓立足民生落到實處。衡水近些年發展迅猛,并有許多關鍵性的轉折點,衡水報紙媒體可以以衡水發展為主題,設立專項板塊,讓百姓說,讓讀者評,促進與讀者群眾的互動。
融媒時代的到來,勢必會在方方面面影響傳統新聞媒體的發展,但新興媒體的出現,并不是多了一方敵對的陣營,而是多了一重發展的機遇,傳統媒體更應認識到這一點。衡水報紙媒體在發展中,一方面要借鑒媒體融合的思維模式與技術更新,另一方面則更應注重自身媒體特質的研究,盡可能發揮自身媒體的優勢,以內容生產為核心,以地方百姓需求為導向,加強信息服務功能,并關注地方的文化特色,對報紙媒體的文化角色進行多角度的創新。
1.吳廷俊.科技發展與傳播革命[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
2.張殿元.中國報業傳媒體制創新[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衡水學院中文系)
本文系衡水市2016年度社會科學研究課題“融媒時代下衡水報紙媒體的發展前景研究”結項成果,課題編號:2016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