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作為
新媒體語境下民族院校新聞宣傳工作模式創新研究
——以內蒙古民族大學為例
□趙作為
近年來,媒介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傳媒業急劇演變,也給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帶來了深遠影響。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具有輿論引導、信息傳達、塑造形象等功能,擔負著傳遞國家大政方針、意識形態教育和引導高校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大責任,在對內“上情下達”、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對外塑造良好形象等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著重分析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挑戰與機遇,以內蒙古民族大學為例,探索具體的創新實踐,以期為高校宣傳工作獻計獻策。
新媒體;高校;新聞宣傳;創新
新媒體時代,如何更新高校新聞宣傳的理念,改進高校新聞宣傳的方法和手段,不斷提高新聞宣傳的社會效果,成為新時期高校宣傳工作亟需研究與探討的重要課題。內蒙古民族大學作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所綜合性的本科民族院校,擔負著培養我國少數民族特別是蒙古族高等人才的重要任務。在當今新媒體環境下,內蒙古民族大學在新聞宣傳方面順應媒體時代潮流,勇于創新,積極革新新聞傳播手段和方式,探索出一些好做法、好經驗,打造出以新媒體為主體、多元化、高速化的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平臺。
當今時代,媒介新技術變化日新月異,媒介生態和媒介格局急劇演變,媒介融合已是大勢所趨。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方式、傳播時效以及信息采集流程與傳統媒體時代已大不相同。新媒體已漸漸成為一個集信息交流、觀點碰撞、民意集散為一體的輿論平臺。在這種背景下,高校宣傳工作在輿論引導方面面臨巨大的挑戰。
新媒體時代的“傳播去中心化”從某種程度上是對高校思想宣傳工作的權威性的消解,它使得高校新聞宣傳工作者同大學生的關系由一種隸屬關系向一種平等關系轉變,以往高校新聞宣傳的控制地位被打破,傳統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主導權地位有所削弱。①
高校學生在接受新事物、運用新媒體方面適應能力強。在當今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麥克風”的語境下,由紛繁的新媒體信息聚集起來的高校輿論環境情況復雜,新媒體的信息交流互動性特征,使得高校宣傳工作的權威性面臨挑戰。運用傳統媒體發布信息進行宣傳已落后于時代發展,很難適應當代大學生受眾的接受習慣,傳播效果已收效甚微。
與此同時,新媒體的發展為高校新聞宣傳工作開辟了廣闊前景,新媒體在擴寬宣傳領域和渠道、豐富宣傳手段和方法、提升宣傳效率等方面為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社會化媒體,高校能第一時間將信息傳遞給師生,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效率。同時,在傳播效果上,新媒體內容豐富、生動,貼近當代大學生這一年輕群體,給學生一種平等互動的感受,從而大大提高了宣傳的實效性。
(一)及時更新新聞宣傳工作理念,“講好高校師生自己的故事”
我國高校新聞宣傳工作歸口于學校宣傳部門。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宣傳部門作為學校的宣傳喉舌,在新聞語言以及形式等方面時常存在“行政官本位”的烙印,由上到下的傳播現象普遍存在,“宣傳”意味濃,傳播內容多集中于會議報道和領導活動,嚴重脫離師生,傳播效果較差。
在新媒體時代,高校這種落后的宣傳方式必須做出轉變,應由“新聞宣傳”向“信息傳播”轉變,立足點從“以我為主”向“以人為本”轉變,多關注和報道學校師生的身邊事,多反映師生對學校各項工作的訴求,為師生解決實際困難等等,努力講好師生自己的故事。
(二)拓寬新聞宣傳平臺,建立以微博、微信為主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媒介體系
高校要在傳統媒體諸如校報、電臺、電視臺的基礎上,注重官方新媒體的建設,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要向新媒體傾斜。在形式和內容上,要貼近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實際,關注大學生所思所想。要發揮“兩微”媒體在時效性和互動性方面的優勢,第一時間發布校園重大新聞事件,做到“上情下達”,及時接受師生的反饋,以改進工作。在微信使用中,要發揮大學生“微信朋友圈”傳播這一有效途徑,及時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中發布師生較為關注的信息,通過“朋友圈”擴散傳播。有學者對全國28個?。▍^、市)的208所高校2500名大學生進行隨機調查,結果表明,84.7%的大學生都在使用微信,微信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②
要培養一批熟悉新媒體技術應用的高校新聞宣傳人才,發揮學生社團和學生黨員干部的積極作用,一方面鍛煉學生校內媒體實踐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學生自己的視角來選擇新聞事實,將學生關注的新近社會熱點和前沿思想融入到學校的新聞宣傳報道中,真正做到與時俱進。
(三)加強高校各種新聞媒體平臺的管理
新聞宣傳作為意識形態的一部分,在高校中必須嚴格把關。在新媒體環境下,必須加強對高校各種新聞媒體平臺的有效監管。在倡導網絡言論自由、提供理性表達訴求的同時,各種謠言、流言也極易滋生,而且不時會有傳播者的無意失實報道,這些都給高校宣傳和輿論營造工作帶來巨大挑戰。高校宣傳部門應成為新聞宣傳平臺內容監管的主體,切實承擔主體責任,在涉及學生利益的突發事件和焦點問題上,應做好網絡輿情監測,及時回應各種合理訴求。
在當今新媒體環境下,內蒙古民族大學在對外新聞宣傳工作方面順應媒體時代潮流,勇于創新,積極革新新聞傳播手段和方式,探索出一些好做法、好經驗,打造出以新媒體為主體、多元化、高速化的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平臺。
(一)著力發展官方微信公眾號
內蒙古民族大學順應媒體發展潮流,及時開通官方微信公眾號。其中,校宣傳部開通了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主要由宣傳部門教職工負責定期發布校內重大新聞、學校形象宣傳片等內容。同時開通了校團委微信公眾號,主要發布學生課外特色文體活動、第二課堂實踐、考試日程、大學生活常識等信息,日常維護主要由學生負責,教師則負責對信息進行審核把關。這兩個官方微信公眾號內容互補,很好地起到了對內對外的宣傳作用,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截至2016年9月,各公眾號單條推送文章平均點擊量都在3000次以上。
(二)制作并發布形式多樣的學校形象宣傳片
當今全媒體時代,對外宣傳、向社會展現高校良好形象成為高校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形象宣傳片則是對外宣傳最為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來,內蒙古民族大學制作并對外發布了諸如《向夢而馳內蒙古民族大學招生宣傳片》《誠信考試專題片》《“至善之道”學校形象宣傳片》《2015畢業季紀念短片》《2016年畢業典禮專題片》等高質量的形象宣傳片,并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在師生們以及畢業校友的“微信朋友圈”廣泛傳播,獲得一致好評和較高的“點贊”量,不僅增強了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自豪感和凝聚力,同時也向社會展示了學校各項工作的良好風貌。
(三)制作蒙語視頻新聞節目,彰顯民族院校特色
內蒙古民族大學作為我國西部地區民族院校,擔負著培養我國少數民族特別是蒙古族高等人才的重要責任。蒙古族教育一直是內蒙古民族大學教育教學的重要部分,作為以蒙古族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民族高校,開辦蒙語新聞節目是應有之義。內蒙古民族大學從2015年開始,制作并播出視頻新聞節目《全景民大》,并在中國通遼網主頁在線播放。到2016年7月,已制作播出5期蒙語新聞節目。蒙語視頻新聞節目的開播,一方面是培養蒙古族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另一方面是通過蒙古族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對外展現學校蒙古族辦學事業所取得的各項工作成績和蒙古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新媒體發展給高校宣傳工作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內蒙古民族大學新聞宣傳工作順應媒體發展潮流,勇于創新,積極發展新媒體宣傳手段,幾年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6年7月,在騰訊微?!?016全國高校公眾號排行榜六月榜北部明星榜”評選中,內蒙古民族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榜上有名。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院校,內蒙古民族大學在宣傳蒙古族文化、培養蒙古族高等人才、維護民族團結等方面,做出了扎實有效的具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
注釋:
①莊媛.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創新路徑探析[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16-18.
②鄭曉娜.大學生微信使用現狀調查與分析——以全國208所高校為例[J].思想理論教育,2014(2):83-86.
(作者系內蒙古民族大學傳媒學院講師)
本文是內蒙古民族大學科學研究項目“全媒體時代民族院校對外宣傳與輿論環境營造策略研究”階段性成果,編號(NMDYB1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