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春霞
?
在語文教學中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杭春霞
社會的進步離不開創新,教育者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各種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能力,讓他們茁壯成長,為社會進步作出積極的貢獻。
創新精神創新思維語文教學
時代的發展重在創新,教育者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肩負著重要使命。中學時代是青少年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將來能否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這個階段的教育尤為關鍵。筆者從事語文教學多年,現從初中語文教學方面談談如何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由于大多數家長看重孩子的分數,且受中考升學率的影響,不少的初中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習慣于追求答案的標準化,對學生缺乏質疑問難的訓練,扼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創新觀點。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可見,在學習中敢于質疑是至關重要的。學生有了疑問,才會進一步思考,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才有創新可言。李政道說“能正確的提出問題就是邁出了創新的第一步”,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提供學生創新的天地,讓學生的創新得以萌芽。
“身教重于言教”,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教師必須有創新精神,惟有大膽創新的教師,才能培養大膽創新的學生。隨著新一輪課改的實施,創新也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共鳴,但就面上而言,有一部分教師的課改風隨大流。別人采用四人小組學習模式他也四人小組學習模式,別人采用先學后教課堂模式他也采用先學后教課堂模式,別人采用導學單課堂教學他也采用導學單課堂教學。難道這就是創新?余映潮老師在語文教學創新方面是我們的典范。創新是打破常規,發現別人所未發現,而不是一味地學別人,且每堂課的形式也不要千篇一律。如拿到課題可以問如果你是作者會寫些什么,可以問這題目好不好,也可以問能不能改成別的題目;再如寫作背景的介紹可以開頭講,也可以中間講,還可以結尾講。這樣在無形的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語文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現在提倡“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模式,但實際教學中還有不少的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學生并沒有真正的自主。學生只有真正自主了,才能大膽創新。如《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學生愛讀,也能讀懂,教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把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新授前一周,教師布置每個小組準備用不同的方式展示這節課的內容,同學們一聽興趣盎然,各小組積極準備。上課時呈現的方式精彩紛呈:有的演課本劇、有的講故事、有的充當小老師。課堂氣氛顯得十分熱鬧,學生的自主性能夠得到充分體現。
語文教學中還要注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所謂發散思維,就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有利于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馬說》這篇文中寫道“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袛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表明當時封建社會有很多人才被埋沒,沒有得到統治階級的賞識。教師可以這樣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如果你是一個人才如何展示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有的說“毛遂自薦”,有的說“自己創業”等等。同學們思維活躍,答案真是五花八門。再如《端午日》寫賽龍舟時用了場面描寫和點面結合的手法,課堂上讓學生運用這樣的方法寫其他活動或比賽場面的片段,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語文教學中還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正因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可是想象力并非天生的,它需要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訓練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鼓勵學生進行豐富、大膽、自由的想象。如《囚綠記》一文的結尾,陸蠡說“離開北平一年了。我懷念著我的圓窗和綠友。有一天,得重和它們見面的時候,會和我面生么?”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讓學生發揮想象:如果你是作者,再次與常春藤相見時會是怎樣的情景呢?經過這樣長期的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就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不僅教給學生知識、能力,還要進行情感、價值觀的教育。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物欲橫流,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社會現象紛紛涌現,因而就必須培養初中生辨別好壞真偽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新授契訶夫的《變色龍》時,我提問學生:“我們在小學學過《變色龍》,你們知道本文變色龍是指什么嗎?”“如果你們看到變色龍會怎么做?”接著教師因勢利導,詢問這種做法是否正確。學生就這些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最終大家形成共識。學完這課教師可以問:“本課的變色龍也是動物嗎?”“不是,比喻在政治上善于變化或偽裝的人。”“我們能做這樣的人嗎?”這樣循循善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陶行知說:“在教師手里操著學生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如今誤入歧途的學生不在少數,由于他們生活在高科技時代,接受的信息量大,但辨別能力不強,容易受網絡上一些消極言論、不健康思想影響,導致價值觀念扭曲。對他們的教育是一個長期過程,教師要時常灌輸一些正確的言論、思想,如課前可以穿插講一些科學家、英雄人物的故事,為他們樹立榜樣。
總之,青少年是正在成長的一代,他們的模仿力很強,可塑性極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各種方法給學生提供創新的天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不僅在語文成績上得到提高,而且茁壯成長為具有創新思維的人,為社會進步作出積極的貢獻。
(作者為江蘇省鹽城市北蔣實驗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