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祉媛
?
融合時代區縣電視媒體如何發展
□陳祉媛
摘要: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消費方式、參與互動的方式以及對信息接收來源方式的巨大改變,使得傳統媒體要保持它的壟斷地位已經很難。當前,區縣電視媒體的觀眾正在嚴重流失,如何走出這一困境,扭轉這一局面?歸根到底是要保持注意力,保持關注度。在當前媒體融合時代,區縣電視媒體應具備互聯網思維,主動依托新媒體平臺,抓緊轉型升級,把觀眾變為用戶,穩固自己在用戶心中的地位,才能保持領先優勢。
關鍵詞:區縣電視媒體;轉型升級;注意力;關注度;特色服務
傳播技術的進步帶來傳播門檻的不斷降低,注意力分散帶來的壓力,正成為這個時代所有傳統媒體的“痛點”,主要表現在受眾嚴重流失,廣告市場呈現萎縮。區縣電視媒體近兩年也面臨著這樣的困境。那么,要如何應對,才能扭轉這一局面呢?筆者認為歸根到底是要保持注意力,保持關注度。在當前媒體融合時代,區縣電視媒體應主動依托新媒體平臺,抓緊轉型升級,把觀眾變為用戶,穩固自己在用戶心中的地位,才能保持領先優勢。
互聯網時代,作為傳統媒體要保持它的壟斷地位已經很難實現,因為媒體的產品主要是以信息方式呈現,單向對消費者傳播,而當前受眾消費方式、參與互動的方式以及對信息接收來源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不僅需要信息,也需要表達和交換信息,傳統媒體以前那種單向傳播方式已不適合當前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因此,區縣電視媒體要充分意識到這一改變,了解人們新的需求,轉變觀念,以用戶和市民為導向,形成互聯網思維。
首先要有平等的意識。傳統電視媒體時代,我們把喜歡追著電視節目看的人們叫作“忠實的觀眾”,其實這樣的叫法無形中顯露出媒體的高高在上,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用互聯網的語言把“觀眾”改成為“用戶”,把“忠實觀眾”改成“黏性用戶”。另外,具備互聯網思維還要順應觀眾的收視趨勢,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提升用戶體驗為核心,如對于區縣電視媒體來說,就是要拋棄“高高在上、我播你看、愛看不看”的舊觀念,建立起基于互聯網的“面向用戶、你愛我播、互動參與”的新觀念,真正和用戶“打成一片”,生產出用戶喜聞樂見的產品,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輿論導向功能。
互聯網思維的特點是平等、開放、互動、分享。在媒體融合時代,與這一思維邏輯相吻合的媒體主流模式應該是平臺型媒體。“平臺型媒體”是指擁有媒體的專業編輯權威性,又擁有面向用戶平臺所特有的開放性的數字內容實體。這種平臺性的媒體不是單靠自己的力量做內容和傳播,而是打造一個良性的開放性平臺。平臺上有各種規則、服務和平衡的力量,并且向所有的內容提供者、服務提供者開放,即任何人都可以把視頻、圖片、音頻、文字發送到平臺,由媒體“把關人”對信息進行分類、篩選、摘編,經過深度加工達到平臺型媒體的標準,再把內容播出去。這樣一來,電視媒體的力量就無限增大,因為平臺型媒體構建后,區縣電視媒體不僅僅只擁有一支數量有限的記者隊伍,而是一支全民都是通訊員的隊伍,這既保證了信息的及時豐富,又實現用戶生產內容的集成和全媒體渠道的傳播。有了這個平臺型媒體,我們不僅可按照時間順序提供最新最快的內容,還可按照話題、主題、專題來組織內容。
當前,許多區縣電視媒體在與新媒體融合時,或建立網站、APP及客戶端,或開通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而其中,微信公眾號是當前區縣電視媒體比較花大力氣經營的平臺型媒體,這主要是微信平臺不僅花費少,而且擁有大規模的移動用戶基數,平臺運營好的話,用戶量直線上升。如澄海電視臺微信平臺正式上線后,按時間線順序在微信公眾號推送本地最新最快的新聞內容,讓用戶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隨時、隨地都能看到電視新聞,這吸引了眾多觀眾關注澄海電視臺官方微信公眾號,并成為它的用戶。創建微信號后,澄海電視臺還不時推出熱點話題,讓市民關注,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不時策劃不同主題的互動參與活動,讓每個人都能在這個平臺上盡情發揮,激發自己的活力資源。如澄海電視臺舉辦了“為美點贊”隨手拍微視頻征集活動,發動市民參加,讓市民以“美”為主題拍攝一段微視頻發送到澄海電視臺官方微信公眾號,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征集到的微視頻題材十分豐富,有鄉村美麗景物,有發生在市民身邊的感人事跡,有反映美好品質的底層小人物,電視臺從眾多作品中擇優進行編輯后,在電視上展播并在微信公眾號推送?;顒觽鞑チ苏芰浚盏胶芎玫男麄餍Ч沧屧S多觀眾成為微信黏性用戶。
應該說,良性開放式的平臺型媒體,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的資源,讓每個人都能在上面發揮,各得其所,自然就有一大批黏度強的用戶,自然也就有很強的生命力。
在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人人都可以發布信息的時代,區縣電視媒體要把觀眾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無疑是要比以前更下一番功夫。筆者認為,依靠自己多年積累的公信力、影響力,連續性策劃舉辦一些大型賽事、品牌活動,并與新媒體融合,應該是當前區縣電視媒體匯聚人氣,增加觀眾、用戶的一個比較好的辦法。
雖然當前上級媒體的節目可看性強,當地一些網站迅速崛起以及觀眾收視習慣改變,這些都對區縣電視臺的收視率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區縣電視媒體仍然有它自身的優勢,如區縣電視媒體舉辦的各種比賽活動仍然有它的市場,仍然有它的觀眾群。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地域的親近性,一個是公信力、影響力。區縣地域小,人口相對穩定,每一個上電視參加比賽的市民都會帶動一大幫親戚朋友來觀看。在本地,雖然也有一些網站舉辦活動,但畢竟公信力、知名度遠遠不及當地電視媒體,因為多年來,電視媒體在人們的生活中早已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其品牌效應已經深入人心。因此,區縣電視媒體在本地舉辦大型比賽活動,市民參與的熱情依然很高,依然會有較高的收視率。如澄海電視臺在2015年初舉辦的“潮商銀行杯”廣場舞比賽,進入初賽就有40支隊伍,分別來自全區十一個街道、鎮,每支隊伍有幾十名參賽者,他(她)們都是上年紀的大媽和大叔,親戚朋友同事一大幫,這些大媽大叔們一上電視參加比賽,立即就帶來了一個龐大的收視群,賽事成為人們茶前飯后討論的熱點話題,大家都對這個大媽那個大叔的表現進行評價,因為地域的親近性,討論的這個人又是大家身邊熟悉的人,這讓人們有一種莫名的興奮感。因此,區縣電視媒體要明白自己的優勢所在,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各樣區縣性大型比賽活動來鞏固電視在當地媒體的“老大哥”地位。
在活動舉辦中,要考慮到觀眾的心理,一場活動結束后,另一場比賽活動要馬上跟上,保持觀眾的參與熱情,也保持觀眾對電視的連續關注度。如澄海電視臺在一年中通過與企業合作,連續舉辦了潮劇演唱、象棋、廣場舞、少兒舞蹈等四場大型比賽活動,每一場比賽吸引全區不同年齡階層的觀眾參加,每一場賽事持續2個多月,一場比賽方“唱”罷,另一場比賽就“登場”,高潮一個接著一個,讓觀眾跟著每一場賽事走,使每場賽事都有很高的收視率。每場比賽澄海電視臺都充分利用新媒體,如在網上報名,在微信號關注賽事,在網上為選手投票,評出最高人氣獎,等等。其中的“小港杯”潮劇演唱比賽,澄海電視臺就把進入復賽的十二名選手的比賽視頻發送到微信公眾號上,讓市民為自己心目中的最佳選手投票,評出最高人氣獎。12名選手的視頻推送后,微信號的用戶增長量直線上升,短短幾天,用戶量達到一萬多人,與猛增的用戶數量相對應,微信用戶的消息互動量也大幅度增長。
可以說,每一場大型比賽,都為澄海電視臺帶來一大批用戶,而澄海電視臺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品牌活動的策劃舉辦,讓澄海電視臺獲得“雙贏”效果。
一直以來,傳統媒體都十分注重內容的生產,因為優質的節目內容一直是傳統媒體吸引觀眾、保證收視率的“法寶”。雖然當前是信息互聯網時代,觀眾可以選擇觀看的內容實在太多,但是,不可否認,好的內容、好的產品依然是吸引觀眾的“王牌”。只是在這個注意力極易分散的時代,什么樣的內容才能在短時間吸引觀眾,留住用戶呢?
筆者認為,除了繼續保持內容的品質外,還應該強調獨家和不可代替性。特別是對于區縣電視媒體來說尤為如此,因為區縣電視媒體在制作上畢竟沒有大臺、大網站那么大投入,同類產品的精致程度一般來說是比不上上級臺的,那么就需要在獨家、本地特色上下功夫,可以選擇與本地的人、事、物息息相關的題材作為內容來展播、推出。如本地的突發事件、本地老百姓有趣的生活小事、本地的經濟文化旅游,等等,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內容都會引起本地市民的關注,即先從題材、內容來吸引人們的“眼球”,然后再盡力把內容做得精致。
在媒體融合時代,內容在微信等新媒體推送時還應該注意兼顧到本地觀眾的口味,特別是年輕用戶的口味,因為在移動客戶端觀看的大多是年輕的用戶,因而,節目內容除了突出本地特色外,還應該在制作、設計上多花點心思,讓內容呈現較好的視覺效果,更符合年輕人的口味。
在打造獨家內容的同時,作為區縣電視媒體還應有服務的理念,要充分利用平臺做好服務。因為今天一個媒體對用戶的黏性,還不僅僅是靠內容,還需要在一系列產品的服務的接力中不斷鞏固。區縣電視媒體要加強與用戶的溝通聯系,與用戶形成一種平等的朋友式關系,即你的需求,我盡力幫你實現,你的問題,我盡力幫你解決,這樣觀眾自然會信任依賴你,自然會成為你的黏性用戶。
在利用微信平臺做服務時,區縣電視媒體可打造些特色、專業的服務,如針對當前受眾在養生、育兒、情感類等問題存在的困惑,可以做這方面內容的節目,然后利用微信平臺推送,加強與受眾的互動,在后臺積極回復受眾的問題,讓觀眾在育兒及感情心理上碰到的問題能及時得到解決、疏導,自然就擁有一批黏合型的用戶。
另外,作為區縣電視媒體還可充分挖掘地域優勢,讓用戶對于本土消息、本地服務、同城活動的需求在移動互聯網終端得到更加便捷的實現。區縣電視媒體可借助微信這個兼具公共傳播屬性和熟人圈子屬性的平臺,利用自身在地方長期積累的品牌效應,為用戶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如去年澄海荔枝出現豐產不豐收的情況,大量荔枝賣不出去,爛在枝頭掉到地上,果農苦不堪言。澄海電視臺及時進行專題報道,當晚,節目在本臺播出后,作適度刪減修改,然后在澄海臺的微信公眾號推送,并在微信公布了果農的聯系方式,希望社會團體、熱心人能幫助他們渡過難關。視頻在微信平臺推送后得到社會的熱烈響應,不少企業單位直接聯系果農購買荔枝,許多市民利用休息日一家子到荔枝果園游玩,享受采摘荔枝的農家樂趣并購買荔枝,志愿社的義工則幫助果農把荔枝運送到城區中心義賣。通過這樣線上宣傳和線下活動,不僅幫助了果農,而且擴大了電視臺自身的影響力,增強了用戶對電視臺的黏合度。
互聯網的興起讓傳統媒體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區縣電視媒體基礎較為薄弱,融合之路也還處在摸索階段,但只要區縣電視媒體在適應新技術帶來的變革的同時,始終堅持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的宗旨,相信區縣電視媒體在未來仍有很大的潛力和發展的空間。
(作者單位:澄海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