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國資》記者 孫玉敏
上海儀電集團傾力智慧城市
文‖《上海國資》記者孫玉敏
將以旗下上市公司儀電電子作為主要平臺
上海儀電集團轉型再上新臺階。
2016年1月11日,上海儀電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上海儀電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與復旦大學所屬大數據學院及研究院,在上海儀電寶山云計算數據中心,舉行戰略合作簽約暨大數據試驗場及大數據聯合研究實驗室揭牌儀式。
上海儀電集團此舉意在借力高校“智腦”,進一步加強其在智慧城市產業的布局,以更快轉型成功。
作為上海傳統制造業,上海儀電集團曾憑借彩電、收錄機、自動化儀表等各類電子設備雄踞全國儀電工業半壁江山,后在制造業低迷時期轉戰資產管理,2009年前后提出再戰產業,從資本經營重回產業經營。如今,在上海聚焦科創中心及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背景下,上海儀電集團借力“智慧城市”再上轉型新臺階。
上海儀電集團董事長王強表示,上海儀電集團全新的使命是“引領新信息技術發展,服務智慧城市建設”。
“上海儀電集團將以建設‘智慧城市’為己任,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特征,形成以信息服務業、先進電子制造業為主體,商務不動產業和非銀行金融服務業為支撐的新型產業構架。”王強說。
上海儀電集團總裁蔡小慶表示,下一步,上海儀電集團將圍繞信息技術產業集團和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商和運營商兩個新定位,加快推進實體化,扁平化改革,加快形成系統化、專業化的能力。
據了解,為助力智慧城市的建設,上海儀電集團將重點在三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有效推動電子制造與信息技術的充分融合。發揮好物聯網硬件產品制造基礎的先天優勢,進一步提升綠色照明、科學儀器、RFID芯片、智能顯示終端、汽車電子等專業化產品的生產、研發能力。同時,大力拓展各種專業集成應用服務,全力構建以IDC數據中心為基礎、集成云平臺服務與運維能力的云業務架構,形成從“云”到“端”的業務布局。
二是聚焦行業應用。儀電集團將打造智慧建筑、智慧交通、平安城市、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行業解決方案,進一步推動與i-stack智慧城市操作系統的有效融合,打破信息孤島,構筑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
三是產融結合,積極推動商務不動產成為智慧樓宇、智慧園區、智慧社區的示范應用載體;非銀行金融服務業為各類智慧城市提供資金等各方面支持,從而為信息服務核心主業提供有效支撐。
上海儀電集團將以儀電電子作為打造“智慧城市”的主要平臺。儀電電子擁有國內最高等級的中立第三方云計算數據中心,以及覆蓋大上海區域的城域網光纖網絡及互聯網運營資質,同時擁有包括建筑智能化設計、施工及安全防范等在內的城市智慧化系統集成高端資質,并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如微軟、賽門鐵克、威睿、博世、松下、羅蘭貝格、華為等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目前,儀電電子已成為包括上海中心、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迪斯尼在內的新上海地標城市綜合體智慧化建設的主力服務商,并開始向全國布局智慧城市的新商業模式應用示范。
王強表示,上海儀電集團在廣泛參與并傾力打造“智慧城市生態系統”的過程中,越來越深刻認識到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這一生態系統中的先導作用和“第一生產力”作用。
“當前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已成為經濟新常態下的‘熱點’和‘亮點’。特別是大數據技術及產業的發展,對深化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具有重要意義。”
在王強看來,智慧城市相對于之前提出的數字城市概念,最大的區別在于要對感知層獲取的數據進行大數據處理,從而獲得支撐和保障智慧城市順利運營的多元信息。“一座真正的智慧城市,要體現出人類社會對現代城市和運營管理的智慧化目標,必然需要對各種數據進行充分分析和利用。”
要實現對數字信息的智慧處理,前提是引入大數據處理技術,從而來整合分析跨地域、跨行業、跨部門的海量數據的處理,將特定的信息應用于特定的行業和特定的解決方案中。“智慧城市的應用過程實際上就是對數據采集、分析、存儲和利用的過程,大數據是智慧城市各個領域都能夠實現‘智慧化’的關鍵性支撐技術。”
基于此,上海儀電集團多方謀力大數據處理,此次與復旦大學大數據學院簽約即是動作之一。
復旦大學大數據學院及大數據研究院堪稱大數據“智腦”。是中國高校第一家成立以大數據為研究重點并以大數據命名的學院及研究院,具有強大的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科技產業化能力。
復旦大數據學院以計算機科學、數學和統計學為基礎,深度交叉經濟金融、生命科學、醫療衛生和社會管理等眾多學科領域。是復旦大學發揮自身學科、人才優勢,謀求大數據“深度研究”的創新之舉。
復旦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許寧生在簽約儀式現場表示:此前,復旦大學已與上海市政府及企業多方接觸,希望著力創造具有重大市場應用價值的科技成果和應用基礎研究成果,沒想到在儀電集團看到了全國最好的數據中心基地,所以合作愿望非常迫切。“我們已開始采購設備,希望用項目團隊將雙方綁在一起,打造立足上海、服務全國、對接國際的研究應用平臺。”
王強表示,在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智慧城市建設方面,雙方理念一致,優勢互補,戰略協同。據悉,雙方將共同致力于推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微電子等領域新技術研發與應用。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三個方面開展合作。一是共同成立大數據聯合研究實驗室,共同致力于推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微電子等領域新技術研發與應用,特別是在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開展產學研合作研究。二是雙方將共建及運營大數據試驗場,雙方以1:1比例共同出資,計劃用3年時間分兩期建成20PB規模的大數據試驗場,目標是將大數據試驗場打造成為立足上海、面向社會、服務學科發展、對接應用需求的大數據研究開放平臺。三是面對大數據產業人才稀缺現狀,雙方將面向市場與產業需求,合作開展大數據應用人才培養,共同推動大數據科技成果產業化。
據悉,此次合作被謂為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后的儀電電子股份“站上新起點,邁步新征程”、跨入“十三五”新發展規劃中的第一項重大戰略舉措。
儀電電子首席架構師陳正偉表示,對大數據處理而言,單單有信息和數據并不夠,只有通過價值模型和精準算法,數據的價值才能反作用于應用端。
陳正偉告訴《上海國資》,儀電電子的優勢在于硬件設備和市場應用經驗。比如,公司的寶山云計算中心,是由IBM規劃設計、T3+等級的數據中心,有1600個標準機柜,在上海乃至全國都位于高端水平之列。幾年之前即開始探索廢油處理、智能水務等,做過上海中心、迪斯尼等多項“智慧城市”示范應用。
在他看來,將數據進行收集存儲和應用是儀電電子的強項,但如何迅速將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則是高校的優勢,通過借助復旦大學數據分析能力,可以更有效的挖掘云計算中心的數據價值。“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將產學研真正做扎實。” 陳正偉強調。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總工程師傅國慶表示,此次合作,是大數據時代下的“科技與產業”結合的“產學研”新模式的“落地”之舉。
目前,上海正探索建立面向不同產業的創新型功能性平臺,以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大數據平臺是14個平臺之一。“儀電集團與復旦大學的合作,將有力于雙方爭取上海市功能性平臺的支持。”傅國慶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