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云松
合作探究,傾聽花開的聲音
——八年級(上“)Unit5Welcome to the unit”教學案例
■仇云松
【課型】
合作探究、問題解決課。
【教學目標】
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單詞、詞匯和句子。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并掌握各種野生動物的名稱,能用英語表達對動物的喜好。
通過學習野生動物的名稱及其食物,了解動物、關愛動物。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牛津版英語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Welcome to the unit”,本單元第一課時的開設目的是鞏固所學的詞匯并引出相關題材,因此教學內容往往以聽說為主,口語操練十分頻繁。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很多關于動物的名詞和表示動物特點的形容詞,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為了課上能盡快參與到各種訓練中,學生在上課前可運用頭腦風暴(brainstorm)的方法搜索相關詞匯和語境,并在課堂上與同伴們合作分享。掌握好本節課的知識,將為整個單元的學習做好必備的知識儲備。
【教學重點】
掌握描述動物的單詞、詞匯和句子。
【教學難點】
能用流利的英語來描述野生動物的特性。
【教學過程設計】
把全班學生分為10組(3~4人一組,各組成員前后座,每組選一位組長),為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入小組競爭機制,把各個組名依次寫在黑板上,根據各組表現頒獎,獲獎最多的小組為“優秀小組”,當堂頒發“優秀小組”獎品。該競爭機制可使各小組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中。
Step1.Warming-up
教師依次展示各種動物的圖片(如monkey、elephant、pig、snake等),問:“Do you know the animals?”圖片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當學生們回答“Yes”時,教師可再展示多張關于動物的圖片并拋出問題:“Let’s play a game,guess what they are and describe the animals.”然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同學們猜動物,并在3分鐘內列出盡可能多的單詞、短語、句子來描述猜出的這些動物,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各組每個成員都能真正融入小組中,參與并體驗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快樂,從而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3分鐘后,讓各個小組以讀的方式展示他們合作學習的成果。在小組交流時,不能濫竽充數,先是2人小組交流,把兩個人都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到4人小組交流中去,有時還要進一步提升到6人小組,但一般情況下,以3人小組、4人小組為宜,盡量不采用6人小組。教師要時刻指導、評價各個小組的表現,及時給予他們激勵的話語和掌聲。
Step2.Language input
指導學生閱讀Unit5 B1,理解并完成所需內容。
Step3.Language output
教師拋出話題:Work in four in your group and practice the following dialogue.
A:What wild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B:I like…
A:Why?
B:Because…Which wild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A:I like…
B:Why?
A:Because…
給學生3分鐘時間,開展小組討論,并給每一小組發一張匯總表,讓他們把想到的短語或句子寫下來,時間到后,各組都停止討論。討論過程中,教師可照顧獲獎相對較少的組,若他們舉手,就把機會先給他們。為了保證課堂活動不亂,也為了培養學生善于傾聽的習慣,教師除了獎勵“優秀小組”之外還可特意設立一個“文明小組”。當然,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仍然要充分使用積極性的評價語言,不斷地肯定、表揚學生們的表現,激勵各小組加油,同時繼續獎勵。活動時,教師可適時滲透德育內容,培養學生保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品質,不僅要教學生將這些品質活學活用在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學習中,還要讓學生學會給別人提一些如何保護野生動物的建議。
為了實現本節課的情感目標,教師還可設計一個小組pk環節,展示兩張老虎的圖片(一只在野外,一只被關在籠子里)并拋出問題:“1. Which tiger is happier?2.Which tiger is safer?說出理由。”給學生4分鐘時間進行組內交流、探究,再進行小組比拼,從而把小組合作再次推向高潮,使課堂效率有質的飛越。
Step4.Language points
解決本節課的重難點后,在剩余的時間里,重點解決學導單上的探究案,由于探究案上的知識點是書本上重點知識的擴展和遷移,所以,此時小組合作學習是必不可少的。由小組長組織成員對照探究案開展合作、探究,真正實現“兵教兵、兵強兵、兵練兵”。
(設計意圖:設計問題讓學生猜動物并討論,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當中,而且也可以讓學生把本節課需要掌握的新詞匯都熟悉一遍。讓學生用給出的短語、句型討論“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對基本句型的操練與掌握作了很好的鋪墊。通過最后小組比賽討論活動,開拓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學生描述野生動物的詞匯,最重要的是加強了小組的凝聚力,實現了教學的情感目標:Protecting animals means protecting ourselves)
小組內,對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梳理,選一個學生代表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其他小組的成員可以進行補充,使總結更為全面。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己對所學的知識作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不僅培養了學生的互助合作意識,而且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當堂投放和評講訓練案。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對本節課知識作一回顧,并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以便課后進行查漏補缺)
【課后反思】
這節課,小組合作學習貫穿始終,但沒有出現合作學習形式化、表演化的弊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目前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不知道如何進行合作學習,不知道自己在合作學習中擔任的角色。因此,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規則。合作學習之前,要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目標、方法、步驟、意義和任務分工,知道學什么、該如何學、達到怎樣的標準,只有在小組成員明白了指令和合作的任務后才能開始活動。采用合作學習,切忌在指令不明確、不清晰的情況下進行小組活動,看似熱鬧,其實效率低下,而且也沖淡了小組活動的意義,更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本節課,我對學生分工明確,每一組都確定好小組長,再由組長確定每次活動的參與對象,按照組員學習能力的大小、演講能力的強弱,確定組員在小組內擔當的角色,使小組合作能夠在組長的組織下有效進行。并且在合作過程中,組長會不時地提醒組員,遵循活動規則,從而提高了合作學習的質量和實效性。
小組合作時首先要考慮的是能否有效地提升教學的實際效果。因此,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難度要適中,難度過高會使學生們無從下手,從而喪失合作學習的信心;難度過低,必然造成學生在活動中雖然看似熱鬧、學習的熱情高漲,但卻毫無意義,沒有實際效果。所以設計的小組活動要具有一定目標性。“目標性”即設計的教學活動要準確而適度,使教學環節的難度恰好落在學生通過自主預習和小組合作可以達到的接受范圍里,從而使學生不斷構建新的知識結構并使之在合作學習中得到完善,進一步促進思維的發展。本課中提出的這幾個問題都是從學生實際出發,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既有一定的挑戰性,又有可操作性。這樣的小組合作才有真實的意義,才能收到較好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需要精心組織,避免學生在漫無目的的討論中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所以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教師必須重視引導,努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因此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跟蹤、點撥和指導,引導學生在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基礎上學會分析,學會判斷,學會歸納整理。另外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傾聽其他學生的發言,避免交流時過多的內容雷同,從而提高學習的實效。
教學評價是英語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障。我校“G-E-T”學研型課堂提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要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的發展。”我校小組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形成了“組內相互合作,組間相互競爭”的局面,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提升轉向小組合作共同進步。本節課中每次活動結束后,我都引導學生對小組學習各個環節的情況進行評價。對表現優異的小組進行表揚,對暫時落后的小組進行鼓勵,并給予其更多的表現機會,還對小組合作中個人的表現進行評價,達到了既重視對小組的評價,也重視對個人的激勵,幫助學生有效調控了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增強了學習自信心,培養了合作探究精神,真正提高了課堂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