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山++陳光



摘要:警示性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曾經的創傷,留給人們精神上的痛苦記憶。在聯合國已經頒布的世界文化遺產項目中,有多處反法西斯戰爭遺存被列入“警示性文化遺產”的保護范疇。今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本文選取了國際國內具有代表性的反法西斯戰爭遺存,并以此為主線,評析保護警示性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警示性文化遺產中包含著大量的歷史信息與深厚的文化內涵,是研究二戰史的重要史料,對于反思過去、吸取教益和啟迪未來,以及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文化研究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啟示價值。
關鍵詞:警示性;反法西斯戰爭;遺存保護;價值
警示性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曾經創傷,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悲慘記憶,是精神底層的痛楚,是人類用生命代價磨洗出來的一種歷史認知。雖然,警示性文化遺產往往是反面材料,容易被人所忽視、所輕視、所遺忘。但是,悲劇的力量往往是巨大的,它卻能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會使人的精神和生命產生巨大的顫栗!從國際上看,1980年代以降,和平與發展日漸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民族意識到和平文化對于當今社會生活的巨大影響與制約,保護二戰警示性文化遺產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在世界范圍內,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舊址、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遺存等文化遺跡已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對類似的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具有示范性作用。在國內,對反法西斯戰爭遺存的保護和整合利用也是方興未艾。各地的警示性文化遺產陸續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陣地和歷史文化傳承的載體。保護反法西斯戰爭遺存,反映了人類自身在審視過去造成錯誤的文化自覺和自省,特別是在對年輕人的教育和引導作用,以此告誡世人牢記歷史,不重犯歷史錯誤,不讓歷史悲劇重演等方面,均有著重要的價值。
一、國際反法西斯戰爭遺存案例
當今國際范圍內,有一大批反法西斯戰爭的遺存被世界各國很好的保護和利用,發揮出日益重要的價值和作用。如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德國紐倫堡大審紀念館、德國慕尼黑達濠集中營舊址、法國奧拉杜爾村屠殺遺址、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美國珍珠港紀念公園、美國浩劫紀念館、俄羅斯衛國戰爭紀念館、俄羅斯圣彼得堡英勇解放者紀念館、韓國獨立紀念館、日本廣島和平紀念公園等。以下就有關幾個代表性的遺存做簡要介紹:
(一)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
奧斯維辛集中營遺址帶給觀眾的震撼力是巨大的,這種震撼力來自對遺址遺存原樣原貌的出色保護。據了解,該館每年有近千萬元的運營費用,以絕不破壞“歷史原貌”為其一直長期秉持的建館理念,而這正是他們的高明與可貴之處。不僅僅是路面,那些房屋、鐵絲網、崗樓等一切的一切,均竭盡全力地保持著當年的原貌。
每座歷史博物館都有其標志性的場所。該館的主要標志性地點無疑是入口處的那扇原始大鐵門。這扇鐵門其實只是很簡單的高約3米鐵制的對開門,為加固鐵門的兩個“X”形結構,無意中透露著走進這里的人們的死亡命運,但大門上方,卻用鐵板焊接成一排標語“Arbeit machtfrei”,意為“勞動獲得自由”,分明是條欺騙性很強的口號。“囚犯”從進入這里的第一天就被宣布:“只要進了集中營,除了焚爐的煙囪,沒有其他的出路。”
二戰前,這里曾是波蘭的一座軍營。1940年4月27日,由納粹德國第二號權勢人物、秘密警察(蓋世太保)總管海因里希·希姆萊根據“猶太人問題最終解決方案”下令建造。納粹德國之所以正式發布命令,選擇該地方建立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由于此地偏僻,并有條鐵路相通。同年6月14日,蓋世太保往這里運送了首批728名來自塔爾努爾監獄的波蘭籍政治犯,此后納粹開始從歐洲各國源源不斷地押運以猶太人為主的囚犯,同時還包括蘇軍戰俘、吉普賽人、捷克人、南斯拉夫人、法國人、奧地利人、德國人等。至1 942年,注冊登記的囚犯達2萬人。最初的集中營有14座平房和6座兩層樓房,隨著囚犯的大量增加,又衍生出一些新的集中營。1941年,德軍在3公里外的布熱津卡村建造了第二個集中營。1942年,又在奧斯維辛附近德國化工廠的領地莫諾維采修建了3號集中營。此外,1942年至1944年間,德軍在奧斯維辛還建立了約40個規模較小的集中營,歸屬3號集中營管轄。現在,這些地方均保留原貌,其中奧斯維辛集中營和布熱津卡集中營作為國家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奧斯維辛集中營還有幾處更令人心驚的遺存。在10號樓和11號樓之間的高墻前有一處“死亡墻”,黨衛軍曾在這里處決了數千人;在廣場一側,至今仍保存著黨衛軍當年使用的絞刑架;特別是在該館辦公樓前,完整復原了1號火葬場和毒氣室、停尸房,低矮的房屋與高大粗壯的煙囪形成反差,特別扎眼。走進室內,有兩個當年的焚尸爐,據說每個爐可容納23具尸體,一晝夜可焚燒350具尸體。毒氣室的面積只有210平方米,可當年每次被強行塞入2000名脫光衣服進“澡堂”的平民,當毒氣室大門封閉后,從天花板上預留的小孔中就會灌入劇毒氣體氯化氫,15~20分鐘后室內的人全部中毒死亡。隨后,被害者們的金牙被拔掉集中做成金錠,頭發被剃掉做成布匹,戒指、耳環等也被摘掉,用作他途,尸體被送至一層的焚尸爐燒掉,法西斯的暴行令人發指。
多年來,各國歷史學家圍繞著奧斯維辛死亡人數進行研究,有150萬人之說,也有100萬人之說,普遍認可的是110萬至120萬人之間的數字。但不管哪個數字,5年時間,在一個小地方集中屠殺了100多萬人,其中超過9成遇害者為猶太人。法西斯屠殺生命的暴行絕對是反人類的,應該受到永久的譴責和鞭笞。
(二)德國紐倫堡二戰遺址
時至今日,紐倫堡的舊建筑依舊保存完好,德國人以此來保護德國的文化和歷史,并告誡全世界不要重蹈歷史的覆轍。
歷史上的紐倫堡是“德意志民族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居住地,只不過這個皇帝如同我國東周列國與三國亂世的天子,手無實權,甚至是傀儡。也正是基于此,納粹企圖借助紐倫堡的歷史為其抹上一層虛偽的金色。1933年,希特勒將紐倫堡設為“納粹黨代會會址”,每年大約50萬納粹黨員云集于此,納粹把紐倫堡變成了集會之城,透過瘋狂的宣傳活動宣揚希特勒的種族主義。1935年,反猶太的《紐倫堡法案》在此出爐,從此掀起了種族清洗的腥風血雨。二戰末期,曾經風光無限的紐倫堡在戰火中幾乎完全被摧毀,納粹閱兵場的看臺在德國投降之日傾然轟塌。見證了納粹罪行的紐倫堡終于放下歷史的包袱,趨于平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