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博
內容摘要:聲樂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聲樂教學作為文化教育教學的一個類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主題文化教學能使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文化素養得到共同的提高。中國民族歌劇藝術的歷史,實際上是以女性角色塑造為主線的文化歷史,女性角色是中國民族歌劇中的一個醒目標志。文章以中國民族歌劇中女性文化主題為切入點,引發出對高校聲樂課程中文化主題教學的思考。
關鍵詞:聲樂課程 文化 主題教學 女性角色
高校聲樂教學,除了專業技能訓練外,文化教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學習與技能訓練是聲樂教學中兩大主要內容,目前高校聲樂教學中主題文化教學的現狀令人擔憂,普遍以技能訓練為主要任務,對聲樂文化主題教學法、文化主題教學概念、文化主題教學內容,文化主題教學實施等方面的認識不夠。中國民族歌劇是高校聲樂教學的重要內容,重視和運用中國民族歌劇中的女性主題文化進行教學,能豐富和促進高校聲樂課程文化主題教學的內容。
一、中國民族歌劇中女性角色的塑造
女性角色是中國歌劇舞臺上的一塊瑰寶,它是中國歌劇發展中的醒目標志。不管是在民族歌劇的發展初期,或者是發展高潮,甚至是低谷時期,女性角色都以其獨特的表演形式和自身魅力閃亮在歌劇舞臺上。
自新中國成立后,每部優秀的歌劇都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女性角色占據著這些歌劇中的重要角色。
歌劇《江姐》把江姐塑造的生動形象,色澤鮮明,江姐的慷慨就義,用女性堅貞不屈的氣節和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譜寫了一曲熱血的英雄贊歌。成功的刻畫出江姐“不屈服”的音樂形象與女性天生俱來的細膩,使得舞臺上的江姐更加飽滿、有個性、有內涵,它是一部很好的傳達愛黨愛國精神品質的文藝作品。
歌劇《紅珊瑚》是中國民族歌劇史上最具藝術成就的作品之一,它生動形象揭示了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與貧苦漁民們的深厚情感。整場歌劇讓我們鮮明的感受到女主人公珊妹的苦難遭遇和她那堅強不屈的抗爭精神和女性形象。
《洪湖赤衛隊》是中國民族歌劇史上不朽的傳奇,劇中塑造的音樂形象最成功的就是女主角韓英。韓英以純樸而又動人的唱腔,以高難度的演唱表現了她勇敢機智的性格和充滿信念的內心情感。在她的身上我們看見了革命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對黨和革命的熱愛之情以及她為革命視死如歸的女性英雄的氣節。
歌劇《小二黑結婚》創作于1952年,劇中小芹的形象是一個敢愛敢恨、具有叛逆精神、敢于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婚姻的現代女性人物。作為農村女孩她并不服從傳統的婚姻方式,而是追求個性的解放,自由的婚姻。為了自己的幸福,她與自己的母親三姑進行了多次的爭執,她沒有聽信三姑那樣的愚昧落后的話語,也沒有收到三姑封建迷信的影響,而是勇敢的向迷信思想,向舊世俗挑戰,最終獲得了自己幸福的婚姻生活。
《傷逝》是施光南的第一部歌劇作品,這部歌劇融合了魯迅先生作品的文化內涵和施光南先生的音樂才華,劇中刻畫出子君的端莊、沉穩、含蓄、文靜的女性形象;追求個性解放,但又遭受封建勢力打擊的子君,將當時女性追求愛情與美好生活的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
二、中國民族歌劇中女性角色的文化內涵
女性角色一直是歌劇舞臺上的瑰寶。然而女性角色在傳統時期與現代是不太相同的,因她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家庭地位、個人的素養的不同,導致女性角色的文化內涵也有差別。
(一)傳統女性角色的文化內涵
1.女性角色的定位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性就是把各種社會人文、宇宙秩序、道德倫理之類的牽強的聯系到一起。傳統思想認為,男性是女性的支配者,女性只能被男性使喚,后來現代社會又把這種思想更現實化——男主女次。1942年,周恩來同志在《論賢妻良母與母職》中指出:“只要保持這個舊的固定名詞,便先陷入男性社會的立場。”中國的女英雄不少,就像歌劇《江姐》、《洪湖赤衛隊》、《劉胡蘭》中的女性們,個個都是女中豪杰,但他們沒有處于主要領導的地位。
2.傳統女性的素質教育
女性角色自打娘胎就注定社會地位比男性低,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男性稱之為兒,女稱之為嬰,我們現代經常所說的棄嬰就是專指拋棄女孩兒。女性的房間在傳統社會叫做閨房,古語有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是說女性在當時只能文靜的在自己的閨房里繡花,不得隨意出門。從周朝開始,對女性進行道德教育,其本質就是將女孩兒培養成為一名出色的女性。例如,我們聽過的男女授受不親的男女有別之禮;女性的端莊、儀態之美;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婦德禮;惟務貞潔之貞操禮等等。所以我們才能在很多的民族歌劇作品中看到許多要追求個性自由的女子,如《傷逝》中的子君,《小二黑結婚》中的小芹等。
(二)現代女性角色的文化內涵
1.獨立自主
與傳統女性相比,現代的女性崇尚獨立自主,自尊自立,不再像過去一樣受封建社會的束縛。她們擁有自己熱衷的事業,比如翻譯,醫生,公務員等等,她們可以盡情的享受愛情、事業、生活帶來的樂趣。現代女性與傳統女性不同,她們可以有自己獨立的事業,可以自由的生活,可以為夢想拼搏,可以在任何的舞臺上盡情的展現自己的獨特的魅力與才華。但現代社會中也不缺乏那些與傳統女性一樣的“賢妻良母”。與很多歌劇中的女主人公不一樣,比如《傷逝》中的君子,她一心追求自由解放,但是最終落得冰冷的尸體。而現代女性不僅自由,她們還能獨立自主,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束縛。但是現代女性與歌劇中的女主角也還是有著女性天生具來的相似點。比如《江姐》中的江姐與《洪湖赤衛隊》中的韓英,她們聰明干練,為革命事業不放棄的精神與現代女性頗為相似。
2.個人素質修養
現代女性強調自己自身的內在氣質與外在形象,她們樂觀積極,氣質高貴,學識豐富,見多識廣。教傳統女性不同,現代女性不僅不用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束縛,相反在出門之前她們會好好的檢查自己的面貌狀況,以最優質的形象出現在大眾的面前。傳統女性的絕活只有繡花,而現代女性的素質并非如此。她們喜歡體育運動,喜愛翻看讀物書刊,喜歡研究美味佳肴,喜歡傾聽動人音樂等等。較歌劇中那些為革命獻身,為追求自由解放的女主角來說,現代女性的生活要優質許多。總之,當今的女性既具備現代人的素養,又兼得傳統美德;既潮流又有內涵;既有豐富知識又有多彩情感;既勇敢上進又溫柔嫻熟。活得精彩,過的充實,心中蘊含著超前進的事業心與更和諧的生活追求。盡管現代女性生活工作很艱辛,但她們卻能成為精英,成為女性的驕傲。
三、女性角色文化內涵的影響因素
性別差異在藝術創作中是富有意義的重要問題之一。性別,特別是女性問題,從古至今就是人和文明的首要問題。在女性問題上,我們不能盲目、片面、極端的對待,而是要結合歷史實情、社會環境以及女性自身的特性進行考慮。
(一)受政治文化的影響
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了上千年,世世代代的女性在極其惡劣的社會環境和極其殘忍的階級壓迫下生存發展著,處于受摧殘、受支配的社會最底層但是她們始終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情操直視這些磨難。藝術家們運用了各種藝術形式反映她們所經歷的社會,同時,還反映了她們來之不易的社會現實—人人平等,和平公正的美好社會。中國政治是影響民族歌劇的一大要素,有專家認為,政治因素促進著中國民族歌劇的創演與發展。代表中國歌劇成熟標志的《白毛女》就是黨的七大作出的匯報演出,而后來的《洪湖赤衛隊》《江姐》再到80年代的《原野》,90年代的《黨的女兒》,我們都能看到政治因素參與的身影。再如新世紀的幾部歌劇:《悲愴的黎明》是建黨80周年和新世紀第一個國慶獻禮演出活動中的重頭戲;《野火春風斗古城》是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等,這些無不體現了中國歌劇政治文化的影響。
(二)受演唱技巧的影響
中國聲樂演唱和歌劇表演比國外的晚了許多年,特別是男性演唱技巧的發展也是相比較滯后的。男生音域的擴展,特別是男高音的訓練和培養相比女高音是有一定難度的。雖然西方美聲科學的發聲方法對男高音的訓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對于女生來說,她們的高音還是輕松很多,音域擴展地也很快,所以很多聲樂教育家說女高音是最容易培養的。受這樣的本能條件的客觀因素制約,女性塑造人物角色時就會顯得游刃有余,而男生則稍顯暗淡,這也是女性主題所反映的一種現象,一種文化,但是新世紀我們也可以看到男性聲樂藝術的強化和發展,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過去歌劇中男演員難以施展才華的被動局面,豐富和完善著歌劇表演藝術。
四.結語
高校聲樂課程的教學與改革要重視聲樂課程中主題文化的教學。聲樂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聲樂教學作為文化教育教學的一個類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主題文化教學能使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文化素養得到共同的提高。中國民族聲樂教學是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中國民族歌劇藝術際上是以女性角色塑造為主線的文化歷史,女性角色是中國民族歌劇中的一個醒目標志。中國歌劇女性文化主題教學,塑造我們心目中女性的正面形象。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促進高校聲樂教學和中國民族歌劇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詹橋玲.20世紀中國歌劇發展談概[J].音樂研究,2005,(1).
[2] 王蓓.中國民族歌劇的歷史發展概述與現狀反思[D].廈門:廈門大學,2009.
[3] 王升典.歌劇《原野》研究綜述[J].大舞臺,2011,(2).
[4] 張杰.論歌劇《江姐》中江姐的音樂形象塑造及表現[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9.
[5] 張春娟.經典歌劇《小二黑結婚》在當代演出的現實意義[J].藝術評論,2012,(5).
[6]顧娜. 中國民族歌劇女性角色所體現的美學特征及文化內涵[J]. 大眾文藝,2011,(2):140.
[本文是“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教改課題《地方本科院校聲樂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RKJGY1312”。]
(作者單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