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保護教育成為我們幼兒園教育不可或缺的話題。在“美妙聲世界“的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始終認真的關注孩子們身邊的環境,充分發揮其教育價值,為主題活動的開展、幼兒的主動學習提供可能。而墻飾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主題活動的開展,我和孩子們在創設墻飾的過程中與其產生互動,不斷豐富已有經驗,形成新的認知與體驗。
一、利用主題墻飾呈現主題活動的發展過程并記錄幼兒的學習進程
孩子們到底對“聲音”有多少了解呢?在主題墻飾中,我首先向孩子們提了一個問題:“自然界中有哪些聲音?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并運用拍照、繪畫等形式將孩子們對聲音的初步認識記錄了下來,接著,我們組織一系列“聲音實驗室”活動,引導幼兒走進聲音的世界,使孩子們更深刻地了解聲音,感知聲音的特性。
活動一: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聲音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孩子們在問題的引領下找來了做實驗的鍋、碗、瓢、盆、米、鼓……我和孩子們一起設計了記錄表,然后將孩子們實驗中探索發現的秘密記錄在表格中,引導他們用繪畫的方式進行記錄,然后把它們張貼在墻飾上,并設計了“聲音產生的秘密”一欄以記錄實驗結果。孩子們逐一用自己帶來的玩具嘗試讓它發出聲音,樂樂發現小鼓在發出聲音的時候會振動,鼓面振動就產生了聲音,多多用不同力度撥動琴弦的時候發出不同程度的聲音……我用相機捕捉到幼兒實驗過程中的問題,記錄下幼兒實驗中的發現。活動結束后我和孩子們一起總結實驗的結果。如用幼兒自己喜歡的方式表征聲音振動音量的大小如:畫圈、打勾等。孩子們在探究過程中也存在疑惑?在敲小鼓的時候,有什么辦法讓小鼓聲音突然停止呢?經過孩子們的反復嘗試,孩子們發現在敲鼓的時候,突然用手按住鼓面,聲音就會突然停止。于是我們也將這一探索過程呈現在了墻飾上……墻飾記錄了幼兒的學習過程,也呈現了他們在活動中獲得的經驗。
活動二:聲音“郵遞員”
雖然聲音“郵遞員”這個詞語對于孩子來說較為陌生,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傳聲的現象較為多見。在探究“傳聲”這一科學現象時,我力求引導幼兒用不同的線、水管制作傳聲筒,感知不同材質傳聲筒的秘密。第一次實驗結束了孩子們發現聲音可以通過不同的線和水管進行傳播的。之后我們增加了棉花、不同長度的彎管請幼兒再次實驗,并用表格幫助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想和發現。之后孩子們驚奇的發現聲音其實是靠空氣來傳播的,當軟管彎曲后還能傳聲,說明聲音還能拐彎,軟管能吸音的現象。這一探究的過程我們用拍錄像和照片的形式進行記錄并呈現在主題墻飾上,讓孩子與墻面有效對話并與其幼兒的生活、學習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二、利用班級活動區墻飾促進主題活動在區域活動中的“落地”
為滿足幼兒的探究熱情,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按照自己的興趣和學習進程開展個性化的探究和學習,體驗和發現聲音的奧秘,我在活動區內滲透了與聲音相關的活動,并利用與活動區相鄰的墻飾引導和記錄幼兒的發現。
在“聲音實驗室”的墻上,我們與幼兒共同創設了“探索樂園、搖一搖聽一聽是什么聲音”墻飾并投放了與之相關的探索材料,讓幼兒在探索中感知聲音的秘密,并記錄、分享探究結果。
在美工區,我們有效利用走廊墻飾,鼓勵幼兒將我們大自然中美好聲世界的現象大膽的進行繪畫。比如:美妙聲世界的主題門面,孩子們利用自然資源榕樹須和紙杯制作了鳥窩和小鳥并展示在墻上,在欄桿上我們提供了鳴鼓片,以“美妙聲世界”為主題讓幼兒自由大膽的與同伴合作繪畫。
此外,在語言區我們與孩子們共同創作了有聲繪本,讓幼兒自主閱讀分享繪本創作的內容并逐一展示在墻飾上。
三、利用家園聯系欄、盥洗室等墻飾為主題活動提供可延伸空間
孩子們通過繪畫的形式告知我們要愛護我們的環境,減少我們身邊的噪音,如:走路輕輕、說話輕輕……并這些作品展示在我們的盥洗室、活動室內。當我們展示完孩子們的這些作品時,有一個叫東東的小朋友畫了一張叮咚水之聲的畫引起了我們大家的關注,當我問他這幅畫的用意時孩子們七嘴八舌議論開了……節約用水的意識慢慢地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萌發了。于是有的孩子向同伴發出節水倡議,并將“節水倡議”張貼在幼兒盥洗室墻面上,隨即我們的環保主題“美妙聲世界之水叮咚小衛士”開始行動了。他們將自己設計的節水標志和水聲世界張貼在幼兒園需要的地方。我及時用相機捕捉了孩子們那些有愛的動作、美好的愿望。當這些照片呈現在墻飾上時,孩子們歡呼雀躍為自己的努力而自豪。
當我們將孩子們減少噪音、節約用水活動通過家園聯系欄告知家長時,家長給予了大力的支持與配合。果果媽媽還為此寫了一篇關于“樂音之聲”的文章上傳班級共享……環保主題活動的開展有效的激發了幼兒的環保意識也大大提升了家長參與環保教育的力量。
《指南》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在“美妙聲世界”主題活動中,我與孩子們合理的利用墻飾展開有效的對話與互動,為幼兒的主動學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作者單位: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附屬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