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玲,陸 焰
(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1442)
基于就業創業視角下的廣東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劉亞玲,陸 焰
(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1442)
近年來,跨境電商已成為推動我國外貿行業新一輪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因此高職院校亟需根據跨境電商人才需求規格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文章以廣東省跨境電商人才作為研究對象,調研分析了跨境電商人才需求類型、需求崗位和典型工作任務、人才職業能力,根據分析結果,提出高職院校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課程體系構建、課程開發模式、教學模式、校企合作、考評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對策,以實現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與就業崗位“零距離”對接。
跨境電商;人才需求;職業能力;人才培養路徑
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信息或商品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國際商業活動,是一種融合了國際貿易與電子商務兩種業態的新型交易模式。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跨境電商以其小額交易、低成本、低風險、敏捷靈活等優勢得到了飛速發展,推動了我國外貿行業新一輪轉型升級。
廣東省外貿企業和外貿加工企業,特別是中小外貿類企業,涉足跨境電商的越來越多。毗鄰香港的地理優勢和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使得廣東在我國跨境電商版圖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目前全國跨境電商企業約70%在廣東,廣東跨境電商交易額占全國交易總額的七成;廣東跨境電商企業中,中小企業和個體戶性質的占比達50%左右,約3萬多個,在各大跨境電商平臺上開設各類網店已超過30多萬家,80%實現了eBay、Amazon、速賣通、敦煌網等全網營銷;廣東是跨境電商的主要集散地,廣州郵政是全國三大國際互換局之一,全球四大商業速遞巨頭在廣東均設有地區總部;跨境電商銷售產品涉及LED燈具、服裝服飾、箱包鞋帽、 家具家裝、汽摩配件及家電等廣東傳統優勢產業商品;跨境電商銷售區域多元化,出口銷售目的國覆蓋歐美、俄羅斯、南美、中東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拓展傳統市場和新興市場齊頭并進。
可以預見,在市場需求和政策推動下,未來將有更多的廣東企業參與跨境電商,他們對高素質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量也將越來越大。因此,廣東高職院校也亟需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教學模式、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實踐實訓模式以及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實現跨境電商類課程設置與就業崗位“零距離”對接,促進學生核心職業能力和綜合職業技能的形成,以適應外向型經濟轉型對跨境電商人才需求的轉變。
通過調研得知,跨境電商企業設置的主要崗位可劃分為兩種類型:跨境電商商務類崗位(主要包括商務管理類崗位、商務操作類崗位)和跨境電商技術類崗位(主要包括技術管理類崗位和技術操作類崗位)。企業在招聘技術類崗位人才時更愿意選用計算機和網絡專業的畢業生,招聘商務類崗位人才時則愿意選用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商務英語等專業的畢業生。跨境電商商務管理類崗位人才應對國際商務活動規律比較熟悉,勝任跨境電商營銷、大數據分析、用戶體驗分析、跨境供應鏈物流和網絡金融服務等職業活動,甚至能夠掌握跨境電商發展規律和前沿理論,運用互聯網思維引領跨境電商產業發展。跨境電商商務操作類崗位人才應熟悉各大跨境電商平臺不同的運營規則,具有跨境電商平臺運營和操作的技能。因此管理層次的崗位人才應為本科層次的培養目標或需具備多年業務經驗,而操作層次的崗位人才應為高職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
基于上述分析,廣東高職院校的國際貿易、商務英語、電子商務等專業培養目標之一即是培養跨境電商商務操作類人才,體現“商務為主,技術為輔;商務是本質,電子是手段”的人才培養特性。
盡管各企業商務操作類崗位名稱不一,但大致可分為銷售、客服、物流、采購、倉儲、平臺運營和推廣等業務活動。采用大多數企業的崗位設置情況,可將跨境電商商務操作類主要崗位分為跨境電商業務員、跨境電商客服專員、跨境電商倉儲物流專員、跨境電商采購專員、跨境電商平臺運營與推廣專員,各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和任職要求如表1所示。
從調研分析的結果來看,跨境電商企業招聘的商務操作類人才是具備一定外語能力、 電子商務能力,掌握一定外貿業務知識,了解海外客戶網絡購物的消費理念和文化,掌握跨境電商平臺的操作和營銷技巧, 熟悉國際貨代、物流、支付等流程,能從事跨境電商業務的復合型、交叉型人才。具體來說,跨境電商人才的職業能力可以提煉為外語技能、跨境電商平臺操作技能、進出口業務操作技能、跨境網絡營銷技能和國際物流操作技能,并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
(一)外語技能
基于跨境電商平臺的商務操作類人才,在跨境平臺操作過程中會涉及海外市場調研、產品資料翻譯、平臺產品發布和管理、在線商務溝通、客戶服務和管理、詢盤管理和糾紛處理等問題,這就要求跨境電商人才必須具備一定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才能更好地促進銷售和開展營銷,同時避免或減少交易糾紛的產生。
(二)跨境電商平臺操作技能
目前,我國跨境電商企業主要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尤其是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開展業務,因此能否正確和熟練使用跨境電商平臺,直接影響到企業日常業務運作。跨境電商平臺的操作技能包括跨境電商平臺操作規則的理解和運用、產品發布和管理、平臺營銷與推廣、英文網店建站與管理、平臺物流設置與管理、訂單交易與支付管理、后臺數據分析等技能。

表1
(三)進出口業務操作技能
作為跨境電商商務操作類人才,除掌握外語和跨境電商平臺操作技能外,還要了解出入境報關、報檢、退稅等工作程序,熟悉進出口貨運和保險業務,掌握進出口業務的專業術語、操作流程及相關法律法規,掌握外貿跟單操作,掌握商務信函寫作和外貿單證繕制等業務技能。
(四)跨境網絡營銷技能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國際貿易營銷活動正在向基于網絡廣告、 網絡推廣和網絡搜索的全球化、立體化、多層次的跨境網絡營銷方式轉變。因此,跨境電商商務操作類人才應該了解海外市場的文化、政治、經濟和技術等環境,掌握國際市場調研、國際營銷策劃、市場數據收集和分析、跨境營銷和推廣策劃、店鋪頁面板塊策劃和設計、跨境電商平臺引流和曝光、搜索引擎優化(SEO)等營銷技能。
(五)國際物流操作技能
跨境電商商務操作類人才除要掌握傳統的國際物流和運輸技能外,還要了解跨境零售進出境的主要物流途徑和操作要求,掌握各個跨境電商平臺物流和運費模板的設置技巧,了解各種跨境物流方式的特點、費用和具體規定,了解各個國家的海關通關規則,結合不同行業掌握選品技巧和倉儲管理、SKU和貨品組合等知識。
(六)職業素養
跨境電商是基于互聯網開展的全球化、開放性的貿易活動,復雜的國際環境、地域文化和消費習慣差異,需要跨境電商商務操作類人才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談判能力、服務意識和應變能力,同時企業希望招聘的人才為人誠實守信、做事腳踏實地,具有較強的團隊協作能力、學習能力、責任心和抗壓性,對跨境電著商有著深厚興趣和激情,愛崗敬業。
(一)明確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就業定位
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應從跨境電商產業、行業、企業調研入手,分析行業、企業的發展動態、業務流程和人才需求情況,并以此為依據確定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就業定位,即具備一定外語能力、 電子商務能力和外貿業務知識,了解海外客戶網絡購物的消費理念和文化,掌握跨境電商平臺的操作和營銷技巧, 熟悉國際貨代、物流、支付等流程,能從事跨境電商的復合型、交叉型人才,畢業后能在跨境電商企業從事跨境電商業務員等崗位的工作。
(二)基于跨境電商職業能力培養構建課程體系
跨境電商課程體系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化工程,高職院校要通過調研明確對應的職業崗位(群);通過分析崗位工作過程,篩選典型工作任務,歸納行動領域;遵循高職教學基本規律,將行動領域轉換為學習領域,并依據學習領域,基于工作過程和職業資格標準開發“課崗對接”的專業課程。
(三)基于工作過程導向和職業資格標準開發跨境電商課程
跨境電商課程的學習目標應與對應崗位的任職要求和職業資格標準一一對應,從崗位所需的職業知識、技能、素質出發,結合“阿里巴巴跨境電商人才初級人才認證”、“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跨境電商運營專員”等職業資格證書考核范圍,制訂各門課程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素質目標。在行業企業調研的基礎上,以跨境電商崗位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各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為節點,分解、細化出與各節點操作密切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序化和重構,使課程內容與對應崗位工作過程和內容相對接。同時為滿足教學需要,專業課程還應開發系列配套資源,包括教材、實訓項目以及各類網絡教學資源庫。
(四)創新跨境電商人才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
高職院校應結合跨境電商形勢和人才培養目標創新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通過“引企入校”,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四真”人才培養環境,即“真實企業化環境、真實企業項目、真實企業導師、真實企業運營”。具體來說,可以引入“教學工廠”創新校內生產性實訓條件,根據企業環境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室,在校內形成“干中學”的實戰環境;基于真實工作情境植入企業項目,利用企業提供的產品流、資金流和物流,開展以真實工作項目為導向的項目教學;實行雙導師制,學校選出具有跨境電商實踐經驗的專職教師,企業選派具有豐富跨境電商業務經驗的管理人員及高技能人才擔任兼職教師,專兼職教師合作擔任學生的學習和業務導師,實行二對一的教學和業務實踐活動;校企合作成立實體企業,參照合作企業組織框架設置部門結構,學生通過企業輪崗,在不同業務部門學習和運用專業技能,在校內形成“干中學”的實戰環境。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于跨境電商業務形態的優勢,高職院校可以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過程中積極運用創業實戰教學法,鼓勵那些具有強烈創業意愿的學生組成項目團隊,在全球速賣通、敦煌網、eBay、亞馬遜等跨境電商平臺注冊帳戶,跨境銷售商品。
(五)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長效機制
高職院校應積極尋求與跨境電商企業的深度合作,一方面發揮企業在產業升級、 先進技術應用和跨境電商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另一方面發揮學校在人才、場地、設施和師資等方面的優勢,建立校企聯合培養人才長效機制。提高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與產業、行業的契合度,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標準、共同建設課程資源、共同組建雙師團隊、共同開發和組織實訓項目、共同建設實踐基地等,甚至可以由教師牽頭或鼓勵有強烈創業意愿的學生組成創業團隊,與跨境電商企業開展項目合作或承接項目外包。
(六)建立以實踐教學評價為主的考核評價方式
跨境電商專業課程的評價考核應強調以實踐教學評價為主,采取基于工作過程的考核評價方式。從評價內容來說,不僅要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應重視對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態度等綜合素質的考查;從評價重心來說,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更多地考慮學生的進步和努力程度等因素;從評價主體來說,不再以授課教師作為唯一的評價主體,而是形成多元化、交互作用的主體;從評價標準來說,應以考核學生完成工作項目的過程和效果為主;最后,評價方法應更加多樣化,應包括書面測試、實踐活動評價、教師的觀察與面談等。
[1] 陳長英.浙江省跨境電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養路徑研究[J].中國商貿,2015(3).
[2] 孫從眾.“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應用英語專業為例[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12).
[3] 徐艷艷.跨境電商加速發展背景下新型高職外貿人才培養探析[J].對外經貿, 2015(8).
[4] 張瑋瑋.教改下的高職高專跨境電商人才培養[J].電子商務,2015(2).
[5] 鐘玲玲.基于跨境電商產業鏈的外貿電商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中國市場,2015 (9).
[6] 朱超才.“互聯網+”背景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策略[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16(2).
(責任編輯:耿鳳娟)
Route to Personnel Training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LIU Ya-ling,LU Yan
(Gu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 Business, Guangzhou, 511442 China)
In recent years, cross-border e-commer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o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foreign trade industries and therefore,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to reform their personnel training modes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dustries.The paper takes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ersonnel types that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dustries need, the working posts, the typical working tasks and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the personnel.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author provides for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orient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e setup of curriculum,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ode, the teaching mode,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and the evaluation mode to realize the zero connection of the graduates' professional skills to the working posts in the enterprises.
cross-border e-commerce;need for the personnel;professional ability;route to personnel training
F724.6
:A
:1674-8689(2016)04-0082-04
2016-10-11
劉亞玲(1979-),女,湖南郴州人,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講師,國際貿易學碩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實務、跨境電子商務。陸 焰(1983-),女,新疆烏魯木齊人,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講師,工商管理碩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實務、商務禮儀。
本文系2015年廣州市高等學校第七批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基于就業創業視角下高職國際貿易專業‘跨境電子商務’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研究”(一般資助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